瀛州人。初聽涅槃於鄴下。後南遊江表。避周氏之禍。有機筭。善權變。且北僧在陳。多乖風俗。而最略無違忤。談者交譽之。隋室龍興。即觀光輦邑。住光明寺。仁壽中。詔送舍利于荊州大興國寺。龍潛道場置塔焉。所以報舊恩也。帝微時。甞遇沙門相結納云。先是道場前。步廊自崩。繕治求就。至是商度基址。廣狹適衷。後又送吉州發蒙寺。其所覩瑞徵。皆具別記。久之卒於所住寺。

  隋慧暢

  菜州許氏子。專攻雜心。顧以大乘虗誕。始弗之信也。方遠公抗跡洛陽。門人雲擁。暢疑焉。於是造之。而聽所談述。見其高深雄拔。物莫之當。反視所學。正若浮埃繄天。委芥蔽地。自慨悟識之晚。
  仁壽置塔。詔送舍利於牟州拒神山寺。山出黃銀。有穴存焉。
  昔秦始皇。欲鞭石梁海。而能拒之。因以名山。塔在溫公阜。
  或曰高齊時。沙門僧溫。年七十。道行不可測。甞南受梁高供養。十二年。後還居此。而虎狼鳴吼。若怖之者。溫徐語之曰。汝是畜生。十惡所感。我是人道。十善所招。罪福相懸。何相干耶。速去速去。自爾此山鳥獸永絕。溫身長七尺。眉覆面云。
  暢踆事反京。宗理前業。凶吉慶弔不出門。預言死日。沐浴端坐以化。壽七十餘矣。

  隋明誕

  衛州汲縣之史氏子。出家以善律儀稱。講演十地地持攝大乘論。尤為學者所宗。後住京師之勝光寺。溫柔寬厚。負笈者歸焉。詔送舍利于襄州上鳳林寺。坎之。得金像一軀。高丈六。相好完美。其餘瑞應不具錄。

  隋道端

  潞人也。自出家登具後。一以探攬毗尼藏。為宗要。晚入京都仁法寺。重輕條制。講解靡慝。且洞曉竺書梵語。義與中國無戾。宜學者所効慕。仁壽中。詔即州梵境寺置塔。以葬舍利。而端聽命焉。後卒於所住寺。

  隋寶憲

  出鄭州。始業律。寶鎮師之學子也。有青藍冰水之譽。識者刮目焉。開皇偕鎮住大興善寺。規言矩行。率恊科條。仁壽詔送舍利置塔。以表其地。人天瞻仰至今。

  隋僧昕

  潞之上黨人。資性恬默。不妄言笑。人有以經論微旨奧義問者。則披釋無所凝滯。蓋其學自遠公涅槃十地得也。後入京住興善寺。風度高爽。非流輩不相往來。仁壽中。送舍利。置塔於毛之護法寺。奉上命也。瑞應具別錄。

  隋智揆

  生冀州。幼歷講筵。專事涅槃。隷業弘濟寺。杜門謝客。餐味要義。然不知歲月之老也。詔塔舍利於魏之開覺寺。督香華儀仗以送禮也。

  隋寶安

  兖州人。初從慧遠法師。研究涅槃。義解之譽籍甚於北。及周齊之亡。乃南走陳氏。以究所未至。開皇初。輿圖混一。安因入關。住淨影寺。仁壽二年。詔置塔於營州。即古之黃龍城也。故有梵幢寺。十七級浮圖。時因以舍利奉安。其內議者以為得策。

  隋寶嚴

  幽州人。出家進具。力宛毗尼。然於十地成實甞所涉獵。性殊靜默。闡演之餘。惟跏趺宴息而已。始住輦下之仁覺寺。從之遊者。皆俊偉。仁壽詔。送舍利塔于州之弘業寺。事畢巖亦隨卒。

  隋道生

  蒲產也。少事昭玄統延師為弟子。而學有源委。美容觀。善儀軌。日用常行皆四分律也。又奚庸於講解哉。仁壽詔送舍利于楚州。野鹿至能。馴擾拜伏。聽受歸戒。則舍利之利益廣矣。而生之德。亦由是以見。

  隋辯寂

  徐州人。久以慧學遊講。無所歸宿。間於齊都專攻大論。及阿毗曇心。而名始振。武平之季。國亡。乃南適江陰理舊業。開皇混一。杖策西入關。宿碩諸德咸在。意氣復張。仁壽置塔。詔送舍利于流溝寺。以光鄉壤。後不知所終。

  隋法楷

  生青丘。志學之歲。依鄴都玄統賢公出家。習涅槃。殊進。後復諮稟雲暉二匠。而凝滯消釋。齊亡。南走淮甸。隋興。大闢教門。營一剎於曹城之北三里許。以受來學。已而入關住揚化寺。名聲益起。仁壽表請置塔於曹上。可之。仍使送舍利以葬。瑞應之盛。較之諸處。所不及。具見別錄。

  隋智能

  姓李。懷之河內人。素於律學有功。從之遊者。皆足以模範一世。開皇初。住渭陰轉輪寺。仁壽詔送舍利於青州福勝寺置塔。晚崇定業。栖託林泉。竟不知所終。

  隋道嵩

  生瀛州河間劉氏。蚤歲孤苦。出家歷事名哲於洛下。雖衣服單弊。弗恤也。後從慧遠陶甄經論。先聲所至。京師學者歆豔。仁壽置塔於姑蘇。掘地得古舍利。因合葬焉。後住總化寺而卒。

  隋慧藏

  趙國平棘郝氏子也。年十一出家。講涅槃即如法。既具戒品。而研究毗尼。久之受智論十地華嚴般若等經論。年四十欲疏華嚴。然未易筆削。於是遁居鵲山。澗飲木食。謝絕塵累。以精思其義。而仰希聖證。為決所惑。忽夜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