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大都督程文季等。領兵淮浦。氣加齊壘。而勝負未分。上甚憂之。乃於大極殿。命龜以卜。忽腹紋長裂。君臣相顧。有懼色。率以為不祥之兆也。即齋百僧。既行香訖。始陳齋意。明遽應聲敷敘。又述其緣起曰。卜征龜破。可謂千里路通。蓋龜腹之紋。俗所謂千里也。當時以為一期浮飾爾。及軍次大小峴。所戰輒克。取秦涇和合四州以歸。下詔獎諭。故明承此為業益隆。其於宗猷。尤號達悟。後莫知其終。

  陳法朗

  姓周氏。徐州沛郡沛人。祖奉叔。齊給事黃門侍郎青州刺史。父神歸染。員外散騎常侍沛郡太守。母劉氏夢。神人乘宮殿入懷。而身等虗空。覺則四體輕安。因以有娠。五辛雜味。斥遠不御。及朗生。孝敬純備。有志操。稍長。詔隷假節寧違將軍徐子彥北伐。獨念以為。兵凶器也。身苦因也。殺人以貴己。雖戰勝而獲封侯之賞。然且不為。而況於未可知者。
  梁大通二年二月二日。遂薙落於青州。遊學揚都。從大明寺寶誌禪師。受禪法。聽彖律師講律。究成實於南澗仙師。研毗曇於竹澗靖師。譽動京邑。但以鷲山絕唱。龍樹遺風。嗣續猶存。固當探討。於是攝山止觀寺僧詮法師。方以先德朗公之道。行于世。乃復餐稟智度中百十二門論。華嚴大品等經。永定二年十一月。詔住興皇寺。學徒雲會。揮汗屈膝。闡經論各二十餘徧。大建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遷神寺房。壽七十五。即以其月之二十八日。窆于江嵊縣羅落里攝山之西嶺。
  初朗公。既以中觀玄旨。默授僧詮。而詮以授朗及辨布勇等。且謂此法精妙。識者能行。故經云計我見者莫說此經。深樂法者不為多說。良由藥病有以也。于後展化。皆莫高於朗焉。
  昔神僧寶誌甞記。寺有青衣開士。廣弘大乘。又南陌居士杜法粲。秊踰八十。畢命歸心。甞夢。寺內幡華伎樂。畐塞堂殿。緇素充牣筵席。至是尤驗。
  淨人解齋擊鍾失候。朗侵曉叩戶催之。而[彊-弓+魚]簴自響。斯亦感應之道歟。
  東宮叔寶義集春殿。躬述朗所竪假名義。卒復著銘。以見志。
  太子詹事濟陽江總誌墓。

  隋法願

  生河西之任氏。性警達。頗高尚。不偶儕侶。夙以白衣。東遊鄴都。齊昭玄大統法上。與語奇之。因攝受而薙落焉。於是周行講席。求法無怠。而仰蹤波離。專工律部。凡東夏所傳。皆制義疏。妙會異同。立破諸家百有餘計。時號之為律虎焉。至於斷處事途。多從文相。商度結正。僉議攸歸。詔充大莊嚴石窟二寺上座。及隋受禪。又詔主并州大興國寺。頻登綱管。御眾有方。論者美之。開皇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唱滅於所居寺。壽六十有四。建塔葬於城之隅。所著唯四分是非鈔。僅存兩卷。餘並散失。弟子道行龕等。足以承統亢宗。名重當世。

  隋法安

  生枝江田氏。幼出家。年十八。遊金陵。初聽成實。後依興皇朗公。究中論。於學侶中。標名三絕。蓋謂其風儀頎秀。義解優深。精進潔己也。每以涅槃異指。令眾攻擊。雖雄辨莫之屈。其於朗公問領如響。既而朗曰義窮乎。對曰。義若恒沙。何可窮也。時學者多以安自名。於是獨以沙安別異焉。三論四經。皆唱演不替。且製廣初鹿角等章。流播江漢。俄而從成禪師習定。不噉僧食。不飲濁漿。琢磨心性。有如此者。春秋六十七。終於等界寺。寺西望沙州。即處士劉虬注法華經之地。今經臺餘址尚存。

  隋僧淵

  李氏。蜀之廣漢郪人也。家饒財。及淵之生。天雨錢而稟涌粟。蓋其福報然歟。年十八。投鄉之康興寺薙落。俄入京。依陟岵寺沙門僧寶習定。少與同寺毅法師善。至是復同遊學。毅尤通外典。工草隷。及周氏廢教。即還毀所居故寺。隋興更新締構。領匠伐木。偶久雨。禱之輒霽。造塔相輪。必欲以金為之。復掘地獲金。以充其用。後架橋錦江上。或傳。諸葛武侯甞沈鐵錞水中。長八九尺。徑三尺計。世亦未之見也。橋成。錞自浮至。既又失所在。人以為神。毅以仁壽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終。春秋六十九。淵曰。我顧可以獨留哉。再閱日乃終。春秋八十四。遺言同葬。故弟子不敢違。

  隋僧世

  青州人也。負帙問道。迹遍齊魯。氣雄而志壯。談論之際。人莫能當其鋒。開皇入京。住興善寺。仁壽初。奉詔。送舍利于萊州弘藏寺。四年又送于密州茂勝寺。皆置塔。

  隋富上

  莫知其何人。每見之於益州。夜宿淨德寺。晝則懸笠路旁。坐其下看經。人之往來者。未甞要呼使之施。或擲錢笠中。亦不為祝願。然所處靜僻。雖日有所獲。復幾何。敬信者。過而謂之曰。城西固城地之闤闠者。舍彼而就此何哉。富即答曰。得一錢兩錢足矣。何以多為。
  陵州刺史趙仲舒。素酷吏。聞而往試之。騎過其前。佯墜錢一貫於地。不顧竟去。富看經自若。去稍遠。仲舒令人返求其所墜錢。富亦略不問。仲舒遽自返。而扣富曰。汝見我墜錢地上乎。曰見。曰錢今何在。曰見一人取去。曰汝終日此坐。莫能得一錢。偶有貫錢。可取。不取而聽他人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