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邑暮歸。至烏橋。烏橋營主醉。騎馬當道。遮永不聽過。永以杖指馬。馬驚走。營主墮地。因致疾。且就永寺悔罪。永曰。非貧道本意。必戒神所為耳。
  填南將軍何無忌填潯陽。駐虎溪。請永及慧遠相見。遠擁徒百餘。皆端整有風敘。高言華論。舉動可觀。永獨執杖持盋。翛然而往。當時之人。莫不高永公之標致。而偉遠公之模範也。義熈十年歿。壽八十三 又沙門僧融。亦有高行苦節。通靈。能伏鬼物云。

  宋道淵

  生寇氏。不知何許人。出家。止京師東安寺。善經論。潛光隱德。世莫知之。後開講。使學者積滯冰釋。移止彭城寺。宋文帝特師敬焉。沒壽七十有八 弟子慧琳。通內外典。誹諧好談笑。長於製作。然誕傲矜伐。頗為清議所黜。宋世祖雅重之。家見常昇獨榻。一日淵詣傅亮。而琳先在座。不為淵禮。坐自如。淵怒見於色。亮杖琳二十乃已。後琳著黑白論達性論。皆詆訶釋教。顏[這-言+(衣-〦)]之宗炳駮之。各萬餘言。

  宋道溫

  生皇甫氏。玄晏先生之後也。事廬山遠公長安什公。住襄陽檀溪寺。善大乘諸經。樊沔間。師宗之。吳國張邵填襄陽。子敷甞聽溫講還。邵問溫何如。敷曰。義解足以析微。道心莫之能測。邵躬往候之。後從容謂曰。法師如不棄。當處以別駕。溫即日引去。曰彼且桎桔我矣。邵嘆恨。孝武建初中。自江陵詔至京師。止中興寺。大明中。詔為都邑僧主。四年皇太后。造普賢像成。就寺齋房慶讚。感應真之瑞。賜錢五十萬。詔闢齋房。為天安寺。太始中歿。壽六十五 有沙門僧慶。善三論。惠定善涅槃毗曇。僧嵩者亦以能講授聞。但莫年邪執。死時舌本先爛云。

  宋道亮

  不知何許人。住京此北多寶寺。悟解絕倫。神觀英特。然性剛忤物。元嘉末。被徙南越。時人譏其不能保身。亮曰。業景可逃乎。與弟子智琳等十二人。留廣州。六年講授眾經。化行嶺外。大明中。還止京師。法席復盛。著成實義疏八卷。太始中歿。壽九十九。
  同時有沙門靜林慧隆。俱有道行。林善涅槃經。隆甞臥疾。有送和劑。至者云。秣陵令所送。授已忽不見。隆服之即愈。蓋神授也。

  宋智一

  居靈隱山中。標致高潔。翛然有出塵韵。望之知其為世外士也。姿性善嘯。引聲一發。窅眇入雲。抑楊縱翕。殊合律呂。颼飀凄切。聽者生哀。謂之哀松梵。養一白猿。遠放林壑。竚立呼之。調極清婉。猿則隨至。謂之白猿梵。眾因以猿父目之。若乃像前讚詠。塔下歌謠。或唄起經筵。或頌流齋會。使物類感之。則此心之虗靈。進於善矣。

  齊曇遷

  生建康支氏。少出家。遊心竺義。兼通孔老。善辭章。研究十地。甞註之。以行世。巧於轉讀。梵聲清婉。特拔終古。與彭城王義康。范曄王曇首遊。初居祗洹寺。後徙烏衣寺。終始一節。不為世俗變也。范曄既被誅。合門十二。喪莫敢舉。遷貨衣盋。營葬焉。孝武聞而義之。謂徐爰曰。卿著宋書。慎勿遺此士也。建元四年卒。壽九十九。

  齊法慧

  生夏侯氏。不知何許人。持律甚嚴。隱禹穴天柱峯。誦法華經。足不履人間者三十年。為汝南周顒所師禮。王公貴人。得一識面。為一時美談。終於所居云。

  梁僧喬

  生吳興之華氏。少隷龍光寺出家。甞聞前脩立義同異於僧旻。且慕其論議英敏。撫掌屢歎。願師事之。隆昌間。拉同寺僧整。寶淵。慧濟。慧紹。請旻移住。以遂研究。疎衣糲食。貧寒不小變。閱三四年。優習經論。於是旻還莊嚴。時沙門慧生。問旻曰。諸子優劣。可得聞乎。旻曰。喬之儒雅清虗。履今用古。固遺法之所寄也。整之精勤博綜。情懷可重。亦同業之所推也。淵之心性偏激。濟之尫羸。紹之資費蕭條。雖不免於累。而皆有所成。則其志之同如此。天監初卒。年三十六。

  梁慧韶

  生丹陽之田里。其先頴川陳氏也。幼養於兄。以友悌稱。年十二。出家稟戒。遊京揚。聽莊嚴旻公釋成論。僅再講。即盡記憶通暢。因謂同學慧峯曰。吾如是。將非其所開之義淺歟。抑其善教然歟。遂更依藏法師於開善。鑽仰日至。後依龍光綽法師。貧無以得論本。眾共斥不許住。時方嚴寒。獨一帔。因鬻之以資寫論。久之武陵王填巴蜀。邀與俱。訓徒龍淵寺。甞講罷。坐房中。見神人青袷服。致敬曰。法師幸常此弘道。當相擁衛也。先苦氣疾。每思慮輒發。至是頓愈。法席推為成都盛。凡學者有失。皆自罰。性不騎乘。間赴貴家請。值雨潦泥淖。必策杖戴笠往。天監七年。忽染微恙。醫者以猪脂藥進。拒不服。而禮佛誦經。顏色怡悅如常時。候問者以為喜。乃告曰。吾茲無處不痛。政若敗車行路。常患摧折。但自強耳。頃之卒于寺之摩訶堂。是年七月三日也。春秋五十四。既卒。民有應始豐者。夢被攝。至閻王所。聞趣迎韶法師。及至。王降階。合掌頂禮。還坐殿上。畫文書。作大政字。俄法師飛騰去。安浦寺尼夢。送法師等五百僧。登七寶梯。到天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