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實。貞觀中。尚禮病甚。悵惋擾攘。兩目圓赤。現餓鬼相。見者咸畏。少時絕。

  周神楷

  姓郭氏。太原人也。漢林宗之裔。後以父宦。遂僭籍于京兆焉。伯仲六人。楷其季也。幼志不群。遂師事明恂法師剃落。恂即大乘恂也。年滿受具。凡大小經論。靡不研究。遂闡攝大乘俱舍等論。後講淨名經見古師判處。因歎以為未盡者。乃於安陸白兆山。撰疏以明己意素巧慧。甞於剡溪南巖之下。映池水塑己像。切肖焉。後詔天下高行才學大德。赴京師。豫翻經論。楷配居崇業寺。天后朝。遂卒於寺。弟子樹塔于南逍遙園。寔大乘基之法門猶子也。

  唐詮律師

  世居五臺縣。出家受具。即習毗尼。姿性淵靜。其平居不為外物撓亂。惟匡訓諸徒而已。然遠近事。靡不豫知。凡有教門關系者。必以告人。而使之脩飾備防。時謂得他心通云。三衣一盋外。無所營治。寢室虗寂。客至但清晤良久。一挹去。雖湯茗不設也。入滅之日。祥自鬱密天樂錚鏦。闔寺皆聞。異香紛馥。乃垂語辭眾。趺坐而瞑。

  唐法翫

  生錢塘之馮氏。其先本閩之長樂人。祖宦遊于江東。遂家焉。世慕淨名之道。每置叢林之士於別室。以齊施之業。而祈得嗣續。俄彥翫。克歧克嶷。性姿異常。稍勝衣。即白父求謝塵累。父訝而許之。薙落受具。探討大乘。無所底滯。獨念以為慧非定不發。五茲於定。其可小怠乎。乃於所居之靈智寺側。別搆蘭若。以事寂嘿。同志之侶。造門請益。啟迪良多。天寶二載。十二月十三日。告戒侍者。端坐而逝。春秋六十五。僧臘減二十。以其月十九日。遷塔于寺之山原。塔則白衣弟子。俞法界。子懷福姪希秀等。所建。

  唐玄嶷

  姓杜氏。不知何許人。始為道。士號杜鍊師。主給都大恒觀。俄薙落住佛授記寺。或問之曰。子何遽信佛邪。嶷曰。吾固易之所謂不遠復亡祇悔者矣。且生死颷疾。宜蚤圖之。苟臨衢整轡。中流竚枻。其能免於車覆舟溺者。幾希。若朝真拜斗劾鬼求僊。非用心之極至也。
  會天后崇尚大法。闡揚上乘。聞其能舍邪歸正。出淺入深。詔充寺之都維那。嶷既浹洽禪教。益媿初失。乃設主客問答。著甄正論一部。後不知所終。

  唐元崇

  姓王氏。其先琅邪臨沂人。自晉丞相始興文獻公之子。薈居勾容。遂世占其籍焉。
  崇幼孤立。志夷簡。年十五。捐謝塵累。從陶許遊。然獨以其至理未融。乃復究心竺典。研微探賾。妙絕名謂。吳越緇素。舉餐德風。採訪使潤州刺史平陽公齊映。聞其行業。虗佇久之。會恩制度人。貢以充賦。開元之季。諮受心要於瓦棺寺。璿禪師。自是聲聞益以遠矣。金陵諸德。欽渴尤甚。請移配栖霞寺。至德初。杖錫遊京師。時右丞王公維。方治別業於輞川。與舍人蕭公昕相往來。焚香啜茗。酬唱般若。曾不知天下之治亂。主上之安危也。崇入終南。偶過之。抗論彌日。王蕭歎曰。佛法政自有人。俄而涉河洛。陟嵩少。所在輒邀請住持。崇亟引去。無留意。東歷天台四明。遐觀勝槩。搜抉殆盡。如是數年。而後歸老鍾山。亦其首丘之仁歟。大歷五年。刺史南陽樊公。順風稽首。訪求宗要。併徇道俗志。屈主寺事。閱二十年。棟宇新好。既而退處高頂。四方學侶。輻湊。十二年八月二日。示疾而卒。壽六十五。越八日。葬于攝山之陽。弟子等共樹豐碑。以紀化跡於寺之門首焉。

  唐靈一

  生廣陵吳氏。九歲即薙落。弱冠受具。遂習毗尼有成効。家本貨殖。諸昆弟以侈靡相尚。一獨納衣錫杖自若。始從惟揚法[怡-台+貞]師學相部律。又依禪者隱空乾靖於會稽山南懸溜寺。以討論第一義諦。或遊慶雲寺及餘杭之宜豐寺。而足跡不入俗姓之門。天台道土潘志清。襄陽朱放。南陽張繼。安定皇甫曾。范陽張南史。吳郡陸迅。東海徐嶷。景陵陸鴻漸。皆引分願交。扣襟尚友。其所尤善者。慧凝明幽靈祐曇一義宣。誠同門之三益。住世之四衣矣。然工辭章。樂吟咏。既著法性論。或遇良辰勝境。必掇筆申楮。以遣興趣。好事者錄之。名間氣集。寶應元年冬十月十六日。示滅於杭州之龍興寺。壽三十五。弟子以遺命。行闍維法。樹浮圖。以表其地。左衛兵參軍李紓。嘉興令李湯左金吾衛兵曹參軍獨孤反。相與悼梁木之壞。慮陵谷之遷。刻石于武林山東峯之陽。

  唐亡名僧

  善誦華嚴經。然放曠不拘細行。上元中。遇洛中廣愛寺律師於榮陽逆旅。從主人。購酒肉相勞苦。律師大詬怒之。其僧飲噉自若。不為意。薄暮求水潄盥。遂趺坐牀上以誦。始發題則有金色光明兩道。自其僧口角出。律師遂媿汙。竟就臥。頃之覺經聲愈宏暢。而光明徧庭宇。於是律師起候之。則誦且四帙矣。及五帙。天欲曙。其光漸收。而其僧亦假寐。如禪定。且則律師具威儀。泣拜懺悔。然終莫能識其僧何人也。

  唐洪正

  姓常氏。未詳何許人。居岷蜀間。嘿持金剛般若經。晝夜不輟。時沙門守賢。與隣房。偶夜坐不能寐。聞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