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僧傳第二十三(感通苦節第二)
  晉洛陽康法持一  晉江左釋僧顯二  晉河北帛法橋三  晉剡支曇嶷四  晉尋陽廬山陵雲寺釋惠永五  晉信安釋曇彼六  晉長安太后寺釋惠精七  晉長安釋惠蒐八  晉鍾山竺曇盖九  晉尋陽釋僧濟十  晉河陰白馬寺釋曇邃十一  晉尋陽廬山釋僧融十二  晉瓦官寺支法乾十三  晉山陰顯義寺竺法純十四  宋鹽官若常山石室釋僧秀十五  宋建康釋惠簡十六  宋南磵寺釋道固十七  宋謝寺釋僧弘十八  宋尋陽廬山竺惠慶十九  宋瓦官寺釋慧果二十

名僧傳第二十四(遺身苦節三)
  晉羅江霍山僧群一  晉河北曇穪二  宋長安寒山僧周三  宋高昌法迎四  宋鄴廷尉寺僧富五  偽秦法羽六  宋臨川招提寺惠紹七  宋尋陽廬山僧瑜八  宋北竹林寺惠盖九  宋江陵道海十  宋城都義興寺僧慶十一  宋城都三寶寺僧生十二  宋城都武擔寺弘濟十三  宋城都香積寺道法十四  宋欣平慈氏寺僧業十五  齊壟西記城寺法光十六  齊交洲仙山寺曇弘十七  齊金剛寺法紵十八  宋晉壽建元寺弘願十九

名僧傳第二十五(〔宋〕索苦節第四)
  晉上虞徐山曇隆一  晉治城寺僧法二  晉武當山普施三  晉於替法恒四  宋東安寺法恭五  宋始豐曝布山僧從六  宋尋陽廬山陵雲寺惠安七  宋剡法華臺法宗八  宋天保寺玄敦九  宋西涼洲法進傳十  宋招提寺惠標十一  宋靈曜寺智玄十二  宋彭城寺僧[雨/復]十三  宋莊嚴寺僧懿十四  宋招提寺惠宏十五  宋靈基寺道毗十六  宋新安寺惠辨十七  宋莊嚴寺惠忠十八  齊吳閑心寺法訓十九  齊興福寺僧高二十  齊中僧盛二十一  齊高座寺惠進二十二  齊靈曜寺志道二十三  齊龍華寺僧念二十四  齊瓦官寺法纖二十五  齊定林上寺超弁二十六  齊高昌僧遵二十七  齊靈基寺法明二十八  齊祇洹寺僧志二十九  齊祗洹寺惠志三十  齊莊嚴寺惠演三十一  齊高昌仙窟寺法惠三十二  齊正勝寺法願三十三  齊山陰天柱寺法惠三十四  齊欣平等法定三十五  齊欣平龍華寺法衛三十六

名僧傳第二十六(尋法出經苦節六)
  晉長安竺佛念一  晉道場寺法顯二  晉東安寺竺法維三  晉吳通玄寺僧表四  宋枳園寺智嚴五  宋道場寺寶雲六  宋定林上寺智猛七  宋黃龍法勇八  宋高昌道普九  宋齊昌寺法盛十  齊定林上寺法獻十一

名僧傳第二十七(造經像苦節六)
  晉吳紹靈寺惠護一  晉山陰嘉祥寺惠虔二  宋瓦官寺僧供三  宋吳虎丘山僧詮四  宋彭城寺僧鍾五  宋瓦官寺僧楊六  宋江陵鹿山寺僧亮七  宋安樂寺道靜八  宋謝寺僧昌九  宋龍華寺道矯十  齊安樂寺曇副十一

名僧傳第二十八(造塔寺苦節七)
  晉安樂寺僧受一  晉瓦官寺惠力二  晉武陵平山惠原三  晉建初寺曇爽四  晉長干寺惠達五  宋白馬寺惠光六  宋武陵顯宋寺慈欽七  宋始興虎丘山僧律八  宋城都費寺法智九  宋廣陵靈鷲寺淨開十  宋宜昌閑居寺曇蘭十一  宋延賢寺法意十二  宋江陵多寶寺僧運十三  宋定林下寺僧鑒十四  宋吳縣南寺僧智十五  宋江陵長沙寺法翼十六  宋長干寺智愛十七  宋靈曜寺法意十八  宋謝寺僧瞿十九  宋番禺祇洹寺法獻二十  宋祇洹寺惠敬二十一

名僧傳第二十九(導師)
  宋祇洹寺道照一  宋長干寺曇頴二  宋瓦官寺惠璩三  宋靈味寺僧意四  宋靈味寺曇宋五  宋中寺曇光六  宋興福寺惠芬七  宋祇洹寺惠明八  齊齊福寺道儒九  齊瓦官寺惠重十  齊閑心寺僧憙十一  齊瓦官寺法覺十二  齊齊隆寺法鏡十三

名僧傳第三十(經師)
  晉建初寺曇藥一  晉祇洹寺法平二  晉祇洹寺法等三  宋白馬寺超明四  宋白馬寺明惠五  宋白馬寺僧饒六  宋安樂寺道惠七  宋謝寺智宋八  宋新安寺道綜九  宋烏衣寺曇遷十  宋道場寺法暢十一  宋瓦官寺道琰十二  齊東安寺曇智十三  齊安樂寺僧弁十四  齊寧蜀龍淵寺曇馮十五  齊中寺僧琮十六  齊北多寶寺惠忍十七
  

  名僧傳抄

    梁 寶亮 撰

  名僧傳第三
  求那跋陀(梁言功德賢也)

  中天竺人也。少傳五明。天文書筭。醫方呪術。風甬盈虗。世間術業。多所究竟。而志力堅明。偏習方等。以外典雜事弊釋氏。乃遁遊師子國。依師入道。專情學務。辭小習大。世號之為摩訶乘焉。師欲試之。命就闇室。操取經匣。即得華嚴大品。師曰。大乘於汝乃有重緣。奉書父母。勸歸正法。曰若專外道。雖還無益。若歸依三寶。則長得奉見。父感至言。遂乖邪崇正。頃之功德賢乃奉送資供。求向東方。因隨舶汎海。元嘉十二年春。始至廣洲。憩雲峯山。立寺以山為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