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韓愈佛骨表

第二十三卷
  韓退之見大顛外傳論  禪師大顛  刺史柳宗元  論  送文暢上人序琛上人序元暠師序  送方及師序玄舉師序  論  白樂天見鳥窠禪師  穆宗詔無業禪師(無業法語)  論

第二十四卷
  元微之石壁法華經記 中書王智興請普度僧尼  古靈禪師  沈傳師請普度僧尼不允  論  唐伸藥山禪師碑  尚書李翱復性書三篇  論  白樂天石壁經記  丹霞天然禪師(玩珠吟)  淩行婆

第二十五卷
  文宗詔惟政禪師  李訓請罷內道場沙汰僧尼  論  南泉普願禪師  裴相國法師端甫碑  僧統清涼國師示寂  裴相國清涼國師碑銘  文宗皇帝國師畫像贊  論  圭峰宗密禪師  論  武宗立九僊玄壇授法籙  武宗議罷釋教  論  制撿括天下寺院僧尼數  廢釋氏詔  武宗崩(舊唐史贊)  論  宣宗即位詔復釋教

第二十六卷
  尚書白樂易(畫彌陀佛記)論  裴相國平章釋教問答  貶李德裕崖州司戶詔  論  華林善覺禪師  黃檗希運禪師  宣宗召宏辯禪師入內問法  論  崔黯復東林寺記  溈山靈祐禪師  相國鄭愚靈祐禪師碑  論  李節送沙門疏言序

第二十七卷
  詔羅浮隱士軒轅集  宣宗崩(舊史贊通鑑贊)  論  德山宣鑑禪師  臨濟義玄禪師  論  長沙景岑禪師  洞山良价禪師  懿宗賜玄法師沉香座  法師知玄  論  禪源諸詮序  相國裴休(禪源諸詮序)  論  迎鳳翔佛骨舍利  新唐史贊  論

第二十八卷
  巖頭全豁禪師  論  仰山慧寂禪師  論  趙州從諗禪師  雲居道膺禪師  論  五代序  雪峰義存禪師  玄沙師備禪  論  雲門文偃禪師  論  清涼文益禪師  論

第二十九卷
  聖朝御製(附)  太宗皇帝聖教序  真宗皇帝述聖教序  仁宗皇帝廣燈錄  徽宗皇帝續燈序  論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目錄終  編目  十五
  刊頭法眼宗應助雕此目錄一卷并御制七紙

  

  隆興釋教編年通論卷第一

    隆興府石室沙門 祖琇 撰

  東漢

  永平七年。顯宗孝明帝一夕夢金人。身長丈六。項佩日輪。飛空而至。光明照於殿庭。旦問群臣。時大學聞人傅毅進曰。昔周昭王時。西域有聖人出世。名曰佛者。容止光明。正如所夢。疑必此也。帝於是遣郎將秦景。愽士王遵.蔡愔(於今切)等使西域。訪求佛法。景等次天竺隣境。遇沙門迦葉摩滕.竺法蘭得經像。遂命與之東還。以十一年至洛陽。滕蘭以沙門服謁見。帝悅。館于白馬寺。有方士費叔才.褚善信等忌之。片言非是。滕蘭白於帝曰。吾佛出世間法。水火不能壞。請與方士驗之。帝從其請。勑叔才等盡出所有奇經祕訣。與沙門所持來經像。就焚之。火作而沙門諸經獨完然不燼。方士稽首欽服。帝益異之。由是滕蘭習漢言。久之譯四十二章.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五經。帝甞幸其寺。滕蘭進曰。寺東何館。帝曰。昔有阜。無因而起。夷之復然。夜有光怪。民呼為聖塚。因祀之。疑洛陽神也。滕曰。按天竺金藏詮所誌。阿育王藏如來舍利于天下。凡八萬四千所。今支那震旦境中十有九處。此其一也。帝大驚。即日駕幸聖塚。而滕蘭隨往拜起。忽有圓光現塚上。三身現光中。侍衛呼萬歲。帝喜曰。不遇二大士。安知上聖遺祐哉。詔塔其上。受制度於滕蘭。塔成九層。高二百尺。明年光又現。有金色手出塔頂尺許。如琉琉中見。天香郁然。帝駕幸拜瞻光。隨步武旋繞。自午及申而滅。于時皇弟楚王英喜為浮圖齋戒。甞奉縑贖罪。帝還之。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
  論曰。昔西域聖人之教。既非衰周暴秦之君能致。然西漢二三英主有可致之德而聖人亦不至。獨見夢於顯宗。凡近古高僧皆推聖人去世登千載而後教至。曾未有攷著。顯宗之德有必感聖人之理。此予通論所以作也。夫兩漢有天下。傳二十四世。有君德者二祖四宗而已。二祖蓋立極之主固無可議。若三宗。則各有其美而不能亡其弊。唯顯宗為至焉。有太宗恭儉之美。而文雅威重過之。有世宗經略四夷之勳。而無世宗淫後之弊。有中宗政治之明。而崇儒尚德過之。斯蓋兼有三宗之長而無三宗之短。是以班固.傅毅頌其勳德於漢為最盛。然世之學者不以班傅為信。徒見鍾離意。傳謂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隱發為明。遂以此為顯宗實錄。嗚呼。豈篤論哉。昔仲尼平章討論五帝三王治具以貽後世。迨其歿。遭暴秦燔毀之餘。世宗僅能舉之而已。至顯宗乃始躬行儒術。尊養三老。五更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是時冠帶搢紳之士圜橋門。而觀聽者億萬計。濟濟乎。洋洋乎。由三代以來儒風之盛莫甚於永平時也。及章和之後。諸儒開館授道著籍者動逾千數。蓋永平之化行猶周南麟趾之應也。初雖獄訟繁劇。帝臨政。刻意裁斷精嚴。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