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商太宰[(一/韋)*否]。問於孔子曰。夫子聖者歟。曰丘博學強記。非聖人也。三王聖者歟。曰三王善用智勇。聖非丘所知。五帝聖者歟曰。五帝善用仁信。聖非丘所知。曰三皇聖者歟。曰三皇善用時政。聖非丘所知。太宰大駭曰。然則孰為聖人乎。夫子有間動容而對曰。丘聞西方有大聖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人無能名焉(列子○其書本不紀年。今附于此)。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十九年 世尊滅度。至此五百年○天竺國無著菩薩出世。宏闡宗教。其弟天親菩薩。初尚小乘。造論五百部。後契悟大乘。復造大乘論五百部。時號千部論師(統紀)。
  壬辰 癸巳
  甲午二十二年 西天十祖脇尊者。以法付富那夜奢。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遂示寂(五燈云己亥歲示寂)。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考王元年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威烈王元年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二十三(韓魏趙為諸候通鑑始于此) 己卯 庚辰安王元年 辛巳 壬午三年(秦惠公元年)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十四年 西天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以法付馬鳴大士。偈曰。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遂示寂(五燈云戊戌歲)。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烈王元年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顯王元年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八年(秦孝公元年)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三十二年(秦惠文王元年) 乙酉(孟軻為魏卿)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四十一年 西天十二祖馬鳴大士。以法付迦毗摩羅尊者。偈曰。隱顯即本法。明暗元無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弃。遂示寂(統紀云己丑歲)。
  乙未(孟軻為齊上卿) 丙申四十四年(秦初稱王)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慎靚王元年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赧王元年 戊申(周室微王徙都於西。太子治東。曰東西周) 己酉 庚戌 辛亥五年(秦武王元年)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九年(秦昭王元年)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四十一年 中印土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以法付龍樹大士。偈曰。非顯非隱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遂現神變。化火焚身(五燈)。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五十九年(王與六國攻秦。昭王怒攻西周。赧王懼奔秦伏罪。獻三十六邑。昭王受之。盡取九鼎寶器歸秦。赧王慚而卒)

  秦

  嬴姓。都咸陽。六主合四十九年。
  丙午昭襄王五十二年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孝文王元年 壬子莊襄王元年(秦滅東周) 癸丑 甲寅 乙卯始皇帝元年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十七年(滅韓)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二十二年(滅魏) 丁丑 戊寅二十四年(滅楚) 己卯二十五年(滅燕趙) 庚辰二十六(秦滅齊。始併天下為一。改姓趙稱始皇帝。改正朔歲首建亥。裂天下置三十六郡) 辛巳二十七(秦併天下而衛獨存) 壬午二十八年(帝發人。入海上仙山。求不死藥) 癸未二十九年
  甲申三十 沙門室利防等一十八人。來自西域。帝惡之以付獄。俄有金剛神。碎獄門而出之。帝懼即厚禮遣之出境。
  乙酉三十一年 丙戌(北擊匈奴) 丁亥(北築萬里長城) 戊子(焚書坑儒)
  己丑三十五年 南印土十四祖龍樹大士。以法付迦那提婆尊者。偈曰。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既無證。無嗔亦無喜。遂示寂。
  庚寅三十六年 辛卯三十七年(帝慕神仙。因泛海冀有所遇。遂崩于沙丘。李斯趙高。矯制殺太子扶蘇。而立少子胡亥為二世) 壬辰二世元年(楚陳勝起自立為王。項梁項羽沛公皆應之○是年始滅衛國) 癸巳二年 甲午三年(九月趙高弑二世。立子嬰為王。四十六日○十一月沛公入關。子嬰降○十二月項羽殺子嬰。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