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4-中国撰述史传部编年通史-续佛祖统纪-宋-佚名-第70页

愛其辭旨微妙。因詔皇太子。撰菩薩藏經後序。其辭略曰。蓋聞羲皇至頤。精粹止於龜文。軒后幽通。雅奧窮於鳥篆。考丹書而索隱。殊昧實際之源。徵錄錯以研幾。盖非常樂之道。猶且事光圖史。振薰風於八埏。德洽生靈。激堯波於萬代。伏惟陛下轉輪垂拱。而化漸雞園。勝殿凝旒。而神交鷲嶺。總調御於徽號。匪文思之所窺。極般若於綸言。豈象繫之能擬。猶是教覃溟表。咸傳八解之音。訓浹寰中。皆踐四禪之軌。遂使三千世界。盡懷生而可封。百億須彌。入提封而作鎮。校美前王。焉可同年而語矣。菩薩藏經者。大覺義宗之要旨也。法師玄奘。番譯畢功。余以問安之暇。澄心妙法之寶。奉述天旨。微表讚揚。式命有司。綴于卷末○帝自是情信日篤。平章法義。不輟於口。與法師相得之深。無時暫間。衣服臥具。頻詔換易。如家人焉○八月賜奘百金磨衲并寶剃刀。奘奉表謝。略曰。忍辱之服。彩合流霞。智慧之刀。銛逾切玉。謹當衣以降煩惱之魔。佩以斷塵勞之網○帝自伐遼而還。氣力不逮平昔。有憂生之慮。既遇法師。留神大教。稍遂平復。因問。欲植法門有益。何者宣先。奘曰。眾生寢惑。非慧莫啟。慧芽抽植。法為之資。弘法須人。即度僧為最。帝悅○九月詔曰。隋季失御。天下分崩。朕屬當戡亂。親履兵鋒。亟犯風霜。宿于馬上。頃加疾餌。猶未痊除。數日以來。方遂平復。豈以福善之致耶。京城及天下諸州寺。各度一千人○十月。車駕還京師。勑有司。於北闕紫微殿西南。剏弘法院。留奘居禁中。晝則陪御談論。夜分就院譯經○十月吉州有事天尊者。行三皇齋法。表奏其經。勅令百官議定。咸斥其非。勑以其經竝收取焚之。其經改三皇為三洞。惑悞昏俗。故勦其妄云(佛道實錄)○十二月。皇太子。為文德皇后。剏大慈恩寺成。請奘師主之。制不許。有旨。別選五十大德。是月太子備寶車五十乘。迎諸大德。綵亭寶剎。城諸寺花幡導引入寺。太子百官護送。帝御安福門樓。執爐致敬。經像過盡始罷。皇情大悅(本傳)。
  己酉(正觀二十三年)
  四月幸翠微宮。法師玄奘陪駕。每談敘淵奧。帝必攘袂曰。與法師相值恨晚耳。未盡弘法之意○五月帝壽五十三。高宗即位。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第七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之八
宋括山一菴釋 本覺 編集
    明無還居士 藍重起 較訂
  唐
高宗
庚戌(永徽元)
  二月釋明濬暴死。蘇云。見二青衣童子。引至冥王。問一生何業。濬答。但誦金剛經。王曰。善哉。若誦滿十萬遍。明年必生淨土。弟子不見師也。乃放還。濬自此精進逾勤。至二年三月卒。寺眾咸聞異香(本傳)○法師元奘。辭還大慈恩寺譯經。制可○司馬喬卿。為大理司直。丁母憂。哀毀骨立。刺血寫金剛經一卷。才畢。忽廬上生芝草三莖。長一尺八寸。綠莖朱盖。取而復生(金剛感應集)。
  辛亥(二)
  閏九月四日。四祖道信大師。自紹祖位。攝心無寐。脇不至席者六十年。至是忽垂誡門人曰。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言訖安坐而逝。壽七十二。塔于本山。明年四月。塔戶自開。儀相如生。後門人不敢復閉。代宗諡大醫禪師。塔曰慈雲。
  壬子(三)
  法師元奘。於慈恩寺。將建大塔。奉安所獲經論梵本。以表聞奏。勑中書舍人李義府報曰。所欲營塔。今已處分。大內及東宮掖庭等七宮。亡人衣物。助師營辦。於是法師。授以西域制度。未幾而成。其高二百尺○牛頭懶融。法席大盛。徒眾乏糧。而往丹陽緣化。去山八十里。負米一石八斗。朝往暮還。是年邑宰。請於建初寺講般若。至滅諍品。地為之震動(五燈)。
  癸丑(永徽四) 帝召感業寺尼武氏入宮。
  正月釋法顯。趺坐而逝。師住梅梁。五十餘年。足不出戶○六月禪師慧寬。端坐而逝。寬初生楊氏。父奉道。號三洞先生。姊信相。生而知道。終日禪寂。寬五六歲。日與信相談論。俱非世事。家世奉道。寬獨不喜。父詬罵使拜天尊。寬不得已跪之。銕像蹶然崩壞。舉族驚異。因錄每與信相所論言句。先是龍懷寺禪師曇相。臨終語弟子會曰。吾報緣當生廣漢緜竹峰頂王氏家。后七年汝來見吾。言訖而逝。其後會頗忘之。一日夢相。責以負約。會驚寤。遂造峰頂。而扣其扉。寬曰。扣扉者誰。會遽曰。弟子會也。寬笑曰。何以知吾而稱弟子。會曰。得師聲。猶昔日聲也。遂見其父。出所錄與信相談論者示之。蓋大莊嚴等論。會即奉寬。再歸龍懷寺落髮。由是神異日顯。俗呼聖和尚。其姊信相。亦隨出家。因入水觀。一室湛然唯水。不見其形。眾歎以為得果。時亦號聖尼。父母乃棄道歸佛。捨宅為寺。四遠聞見。並捨邪歸正。寬十世為大僧。今十生記存焉。累朝賜諡不一○釋智通。持律通經。於總持門。特所留意。正觀中譯千眼經。是年譯觀音呪經三卷○天竺阿地[(並-(前-刖)+一)/隹]多(此云無極高)。初建陀羅尼普集會壇。屢降靈異。是年出陀羅尼集經十二卷。時又有阿難律木叉及迦葉。譯功德天法。
  甲寅(五)
  二月智巖禪師遷寂。師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