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城。殿曰大興殿。縣及門園皆曰大興。寺曰大興善寺。三寶慈化。自是大興。萬國仁風。緣茲重闡。伽藍鬱峙。綺錯城隍。幡蓋騰飛。莊嚴國界。法堂佛殿。既等天宮。震旦神州。還同淨土。沙門濟濟。習六度以熏心。信士詵詵。脩十善以為行。於是鼓腹黃齒。爭買祇陀之園。擊壞青衿。競聚育王之土。浮圖於焉。間發寶剎。翕爾星羅矣(三寶紀)○帝詔境內之民。任聽出家。仍計口出錢。營造經像。於是時俗從風而靡。民間佛書多。於六經數千百倍(通鑑)○法師曇延。初值廢教。遁入太行山。隋文受禪。即日削髮。以沙門謁見。帝大悅。至是以延為昭玄統。其冬勑對譯(本傳)○法師僧猛。年俱德重。勑住大興善寺。即前陟岵寺也。尋進為隋國大統三藏法師。委以佛法。令其弘護。開皇八年二月。奄然而化○七月滅喜。又出摠持經○是月召那連提耶舍到京。勑止大興善寺。給以上供。至十二月。就手番譯。給事李道寶等四人。度語興善寺主靈藏等。二十餘僧。監掌(三寶)○帝昔龍潛所經四十五州。至是同時起大興國寺(論衡)。九月陳帝設無礙會。於大極殿捨身及乘輿御服。大赦。
癸卯(三)(二十二)(長城公至德元)
  法師彥琮。十歲出家。即有慧聲。十二究法華。十四齊主延入宣德殿。講仁王經。二十一周勑預通道觀學士。大象二年。佛法稍興。便為諸賢。講釋般若。大定元年正月。再落髮。自是每預講筵。是年帝見老子化胡像恠之。因集僧道論議。琮乃作辨教論。明道教妖妄二十五條。是年勑預番譯○隋下詔曰。朕欽崇聖教。念存宇。其周朝神所廢之寺。咸可脩復。京兆太守蘇感。奉勑於京城之內。選形勝之地。安置伽藍。於是合京城內。無問寬狹。有僧行處。皆許立寺(辨正)○帝降勑云。好生惡殺。王政之本。佛道垂教。善業可憑。稟氣含靈。唯命為重。宜勸勵天下。同心救護。其京城及諸州官立寺之所。每年正月五月九日。常起八日。至十五日。當寺行道。其日遠近民庶。凡是有生之類。悉不得殺(開皇紀)○勑召法師明贍番譯。住大興善寺(本傳)○高僧敬脫。為帝所重。帝欲試沙門器度。勑禁甲奮劒逐僧。唯脫步武。若暇帝美其弘遠。命升殿錫法服旌異。帝常曰。真僧傑也(北山錄)○慧勇法師。講法于大禪眾寺。十八載。是年五月遷逝○僧法慶。塑造釋迦像。未了而死。經三日甦說至冥王殿。忽見大像。謂殿上人曰。慶造我未了。何為令死。其人遽拜。呼階下人曰。慶合死未答。命未盡而食盡曰。可給荷葉而終其壽。言已失像所在。慶甦後日。以湯進荷葉十餘枚。率諸士女。以成其像。大業初卒。壽七十六○釋慧遠。仍落髮。帝勅授洛州門都。
甲辰(四)(二十三)(二)
  關輔旱帝引民就食洛州。先是律師靈藏。與帝為布衣交。至是命藏陪駕。既而趍向藏者極盛。帝聞之手勑曰。弟子是俗人天子。律師是道人天子。有樂離俗者。任師度之。藏由是度人。前後數萬。晚以事聞。帝大悅曰。律師化人為善。弟子禁人為惡。言雖有異。意則無殊。師多處內禁。與帝等倫。坐必同榻。行必同輿。榮莫加矣(本傳)○帝以初生同州寺。乃為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太后。以般若故。基造大興國寺(辨正)○勑以周武之時。毀滅佛法。凡諸形像。悉遣除之。其金銅等。或為官物。如有現在。竝可安置寺。觀其木石之像。有司亦存意。知則遣迎供養。所以興心厝意。皆崇福基布令吐言。必懷善誘(開皇紀)○河東曇延法師。初造涅槃疏。恐不合聖心。乃陳於舍利塔前。啟以若合聖理。願垂神應。言訖其經即放光明。舍利塔亦放光明。三日騰耀(感通錄)○陳三月僧統寶瓊示寂。壽八十一。勑有司給塟具。仍以天子鹵簿仗。借為榮飾(本傳)。
乙巳(開皇五)(自太極上元庚戌之歲至是年積有十四萬三千七百八十年辨正)(二十四)(三)
  隋帝請經法師。受菩薩戒。因放獄囚。仍下詔曰朕夙膺多祉。嗣恭寶命。方欲歸依正覺。欽崇勝果。今請經法師。於大興善殿。受菩薩戒。然菩薩之教以解脫為先。戒行之本以慈悲為始。今囹圄幽闇。有慟于懷。自流罪以下。悉可原放。計天下輕囚。預得放者。二萬四千九百餘人。其死罪降等者。三千七百餘人。有生之類。同知遷善也。其年勑云。佛以正法。付囑國王。朕是人尊。受佛付囑。自今以後。訖朕一世。每月常請二七僧。隨番上下誦經。經師四人。大德三人。於大興善殿讀一切經(辨正)○十月那連提耶舍。自至隋。又譯經八部二十八卷。後移住廣濟寺。為外國僧主。
丙午(六)(梁公)(琮)(廣運元)(四)
  釋智璪。初染疾。專念月光菩薩。夢人吸[口*(專-寸+(犮-、))*ㄆ]三夜即愈。及從智者受道。定中見九頭龍涌昇虗空。是年住寶林寺。行法華三昧。有惡鬼。於三七日中。夜夜惱之。璪坦然無懼。鬼乃不現○釋法進。有德業。為蜀王秀及妃姬受戒。能分身赴數十家之食。異迹非一(本傳)○釋僧就。以大集舊譯多本。合成一部六十卷○大興善寺律師靈藏示寂。壽六十八(一云十八年終)○釋曇詢。甞山行過虎闘。詢執錫分之。虎妥尾而散。屢逢熊虎交諍。皆解之。而入馬不亂。獸見如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