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漢。至是眾請住洞山。易律為禪。學徒奔湊。
己酉(隱帝乾祐二)(楚)(保融)(七)(十二)(七)
  四月十日。雲門偃禪師以表辭廣主。垂戒學徒。端坐而逝。法嗣六十一人○風穴沼禪師。值宼依郢州牧。宼平。汝州宋太師施第為寶坊。號新寺。迎師居之。法席冠天下。學者自遠而至(偽周廣順元年賜寺名廣慧)○韶國師初寓止白沙時。吳越忠懿王。以國子刺台州。雅聞韶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禮。日夕問道。韶曰。他日當為霸主。無忘佛恩。至是王嗣國位。剏寺。遣使迎師。至尊事之。以為國師。師所說法。簡而要。掃去枝葉。故人皆易悟。
庚戌(三年)(帝遇弑漢國除)(楚)(恭孝王希蕚)(八)(十三)(八)
  吳越錢王。命杭州報恩寺慧明大師。入府問法。命住資崇院。開堂說法。時有天龍禪師等問道。師應機垂答。詞旨的切。王大悅。密契其道。命師居之。即賜圓通普照大師(聯芳)○廬山化城寺。昔正覺大師宴處。有悟海大師。來革前基。架雲梯險。剪石飛泉。一紀而成功焉(盧山記)。

  後周

  郭氏。都汴。三主。十年。
辛亥(周太祖廣順元)(北漢)(劉旻乾祐四)(吳)(越)(楚王)(希崇)(楚)(唐保大九)(蜀十四)(南漢九)
  正月周太祖即位○吳越錢王。命永明道潛禪師入府。授菩薩戒。賜號定慧慈化禪師。一日潛欲請塔下羅漢銅像。過新寺供養。王曰善矣。昨夜夢十六尊者乞隨師入寺。何昭應之若是。於師號加應真二字。留潛於府問道。兩月還山。
壬子(二)(五)(劉言)(十)(十五)(十)
  南院慧顒禪師示寂○智覺延壽禪師。初為華亭鎮將。因見漁船萬尾。戢戢惻然。以錢易之放于江。乃棄家。投師剃髮。自受具。衣不繒纊。食無重味。持頭陀行。嘗習定天台天柱峰之下。有烏巢衣襵中。時韶國師眼目世間。北面而師事之。韶曰。汝與元師有緣。他日大作佛事。惜吾不及見耳。師既得旨。初說法於雪竇山。
癸丑(三)(六)(玉逵)(十一)(十六)(十一)
  韶國師。因吳越僧義寂曰。智者之教。年祀寖遠。必多散失。唯新羅國有善本。願藉禪師慈力致之。使再開東土人天眼目。於是師以聞忠懿王。王乃遣使航海。傳寫以還。迨今聖教具備者。皆忠懿王與韶國師之力。而韶適與智者同入。疑其後身也。
甲寅(顯德元)(太祖崩世宗立)(七)(十二)(十七)(十二)
  正月南唐節度憑延巳。撰開先院碑。略曰。皇上詔以廬山書堂舊基為寺。延巳肆覲于京。上於便殿語事次。因曰。廬山書堂已為寺矣。朕聞古先哲王握圖御宇。唯德是務。與善同歸。久於其道。天下化成。恒沙如來出世濟俗。依空說性。性外無空。信則脩崇。悟則解脫。使人趍清淨之域。息貪兢之心。民用以淳。理又何遠。是則菩提之教。與政通焉。朕今興建伽藍。以居禪眾。示人至理。亦助化之端也。延巳奏以寺已成功足。使迷者得于陸之漸。達者登不二之門。非聖人用心。其孰能與於此乎。云云(廬山記)○杭州龍興宗靖禪師。初參雪峰得旨。錢王命居龍興。有眾千餘。王屢延入府。署六通大師。是年十二月示滅。壽八十四。
乙卯(周世宗顯德二)(北漢)(孝和□□乾祐八)(十三)(十八)(十三)
  二月世宗詔。併省天下無額寺院。凡三千餘所○九月敕立監鑄錢。非縣官法物軍器。及寺觀鍾磬鈴鐸之類聽留。外自餘民間銅器佛像。悉令輸官。給其直上謂侍臣曰。卿輩勿以毀佛為疑。且佛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尚欲割截布施。況此銅像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由是羣臣不敢言(通鑑)○時鎮州大悲觀音銅像極靈。州之士民。願以錢代。制不許。方毀其背。羣力皆墮腕而死。遂停其半。後未四年。世宗發疽于背而崩。我宋 太祖 太宗皇帝。目擊其實迹。由是益堅欽信。故受命之初。復興天下佛寺(歐陽外傳)○時有沙門法敏。苦諫不納。乃為之著顯驗論(北山錄)○詔郡國。歲造僧帳。凡死亡還俗者。以時闕落之。僧帳自此而始(統紀)。
丙辰(三)(九)(周行逢)(十四)(十九)(十四)
  重雲暉禪師。住山四十餘年。節度使王彥超。微時甞從暉游。欲為沙門。暉曰。汝世緣深。當為我家垣墻。彥超後果鎮永興。申弟子之禮。是年夏。詣永興。與彥超別。囑以護法。超泣曰。公遂忍棄弟子乎。暉笑曰。借千年。亦一別耳。七月二十四日。書偈曰。我有一間舍。父母為脩蓋。往來八十年。近來覺損壞。早擬移別處。事涉有憎愛。待他摧毀時。彼此無妨礙。乃跏趺而化。壽八十四。
丁巳(四)(北漢天會元)(十五)(二十)(十五)
  清涼法眼文益禪師。自住清涼。朝夕開法。諸方叢林。咸仰風化。致異域有慕其法者。涉遠而至。師調機順物。斥滯磨昏。應病與藥。隨根悟入者。不可勝紀。是年(僧寶傳云五年戊午)七月示寂江南。李主駕至。慰問甚勤。閏月望。沐浴辭眾趺坐而逝。停龕三七。顏貌如生。壽七十四。臘五十四。公卿李建勳而下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