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既已知本性。一時放下。不得別生絲髮許也。此名無功之功。功不虗棄。此是佛祖玄旨。願大王發大弘願。保持取作佛去。莫受輪迴。不可容易。王禮二師曰。百生慶幸。得逢指示。二師向王言。但念念常空寂。日用有大果。因但布施。廣作利益。竝為助道之門。不拘有無之見。一切自在。但日日脩無功用道。王拜謝。捨金二十鋌。二師各不受。王又問玄沙。此一真心。本無生滅。今此一身。從何而有。師曰。此本源真性。自徧周法界。為妄想故。有一點識性。從父母妄緣而生。便即傳命。受千般苦。身有輪迴。佛者覺也。大王既知覺了。不落惡趣。但請大王。頻省妄念。歸真合道。大王作禮。信受奉行(雪峰錄)。
戊辰(開平二)(唐)(李克用病篤莊宗存勗立)(五)(蜀)(武成元)
  三月雪峯存禪師示疾。閩王命醫診視。師曰。吾非疾也。竟不服藥。五月二日。遊藍田。歸澡身。中夜入滅。壽八十七。臘五十九。師住山四十餘年。法席之盛。卓冠天下。學者冬夏千五百人。閩王雅隆其道。為之增宇。設像鑄鍾。以嚴其山。優施以充其眾。時迎館于府。請求法論(見碑)○十一月玄沙師備禪師示寂(僧寶傳云十二月)。師初住梅溪。後居玄沙。一時天下叢林海眾。皆望風欽服。閩帥王公。待以師禮。學徒垂千人。室戶不閉。師應機接物。垂三十年。所演法要。有大小錄。行于世。壽七十五。臘四十四。閩帥賜號宗一禪師(五燈)。
己巳(三)(唐)(莊宗)(六)(吳)(隆演)(二)
  雲盖志安禪師(一本曰志元。非)。一日衡山道正。表奏湖南馬王。乞與師論義。王遂請師至。具云茶罷。師就大王借一口劒。乃握劒。問道正云。爾本教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什麼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甚麼精。道得即不斬。道不得即斬。道正無語。拜求悔過。安為王曰。識此人否。王曰識。安曰誰。王曰道正。安曰不是。其道若正。合對得臣僧。只是無主孤魂。王大悅。因斯道門。不復紛紜(五燈)。
庚午(四)(七)(三)
  南嶽惟勁頭陀。集光化以來宗師機緣。為續寶林傳四卷○欽山文邃禪師。初巖頭雪峰。率師遊方。二大士各承德山印記。師雖屢激揚。而終然凝滯。後於洞山言下發解。年二十七。乃住欽山。師一日與道士論義。士立義曰。麤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師曰。道士是佛家奴。士曰。大麤生。師曰。第一義何在。道士無語(五燈)。
辛未(乾化元)(八)(蜀)(永平元)(南漢)(劉岩)
  重雲暉禪師。深入圭峰。石壁間。見磨衲數珠。忽憶前身道具。因就建寺。方薙草。有祥雲。出眾峰間。遂名曰重雲。虎豹皆自引去。又塞龍潭。龍亦移他處。後唐明宗賜額。曰長興。初暉居洛京中灘。日以施水給藥為事。有癩比丘。求師洗摩。師為之無難色。俄有神光異香。忽失所在(五燈)。
壬申(二)(九)(南漢)
  湖州道場山如訥禪師。自翠微受訣。乃止道場山。薙草卓庵。學徒四至。遂成禪苑。
癸酉(均王乾化三)(唐)(滅燕)(三)
  杭州瑞應幼璋禪師。請吳越錢王。每年於天台山。建金光明道場。諸郡黑白大會。逾月而散。光明大會始於師也(五燈)。
甲戌(四)(十一)(四)
  四月六日投子大同禪師示寂(一云乙亥)。壽九十六。詔諡慈濟大師。
乙亥(真明元)(十二)(五)
  石門蘊禪師。自得旨於青林虔。初住黃嶽蘭若。未幾遷夾山。道由潭州。時楚王馬氏出城延接。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大道。師曰。好大哥御駕六龍。千古秀玉街。排仗出金門。王大喜。延入天冊府供養。師應機多云好大哥。時稱大哥和尚。
丙子(二)(十三)(蜀)(□正元)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日市見物則乞。或醯鹽魚葅。才接入口。分少許投囊中。時號長汀子。師臥雪不沾。而每示吉凶必應。常在街立。僧問。和尚在這裏作麼。曰等箇人。曰來也。師曰。汝不是這箇人。師曰。乞我一文錢。是年(一云三年丁丑)三月師將示滅。於岳林寺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乃安然而化。其後復現於他州。亦負布袋而行。四眾競圖其像。師有歌偈。行于世。
丁丑(三)(十四)(蜀)(天漢元)(漢)(乾享元)戊寅(四)(十五)(光天元)(二)
  龍湖普門禪師。一日集徒曰。吾將他適。院事付聰教二門人。乃說偈曰。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箇歇處。住山聚眾三十年。對人不欲輕分付。今日分明說似君。我斂目時齊聽取。寺眾凄然堅請。且為佛法住世。師曰。汝等豈不知達磨隻履西歸。普化全身脫去之旨耶。何以去來生滅視吾也。既而跨虎。凌晨抵信州應供。到彼齋僧方集。供罷。就長者。更覔一分。與行者。長者謂師獨行。不諾所請。遂覔水一盂。撰拄杖為虎。高馭而去。至開元寺。而龍湖寺僧至彼追之。乃祝之曰。吾不復歸山中。已有聰禪師矣。故龍湖無開山祖師之塔。惟有跨虎庵基。為古今之證。又有禪師。照水自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