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2-中国撰述史传部编年通史-历朝释氏资鉴-元-熙仲-第22页

其酷毒。始之力也。至宋元嘉四年。魏太武平赫連昌。始乃隱山習禪五十餘年。未甞寢臥。至辛卯魏正平元年。至是知大法將亨。值魏朝元會。振錫至宮門。吏白太武。武曰。輙斬之。刃下無傷。又白。臨殿陛矣。武怒抽佩釰自斬之。亦不能傷。釰微有痕如線。時北園養虎于檻。武令以始餧之。虎皆怖伏。不敢瞬。左右請以道士試之。虎即虓虓吼。大武大驚。延始上殿。再拜悔謝。許之復教。足白於面。時號白足沙門(北山錄及坡詩注)。
  壬辰 魏武毀佛後。自正平初。遘厲疾兩年。遍身發瘡。膿血交流。由是佛禁稍弛。民間有私奉佛者。是年為侍中宗愛所弑。
  魏高宗文成帝濬。太子晃之子也。壬辰十月即位。改元興安。群臣請興復教。乃下詔曰。夫為帝王。必祇奉明靈。顯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濟益群品者。雖在往古。猶序其風烈。是以春秋嘉崇明之禮。祭典載功施之族。況釋迦如來。功濟大千。惠流塵境。尋生死者。嘆其達觀。覽文義者。貴其妙門。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撥群邪。開演正覺。故前代以來。莫不崇尚。亦我國家常所尊事。世祖太武皇帝。開廣邊荒。德澤遐被。沙門道士善行純誠。如曇始之流。無遠不至。風義相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奸婬之儔。得容假託。講寺之中。致有兇黨。是以先朝因其瑕亹。戮其有罪。有司失旨。一切禁斷。景穆皇帝亦為慨然。值軍國多事。未遑修復。朕承鴻緒。君臨萬邦。思述先志。以隆斯道。今制諸州縣。眾居之所。各聽建佛圖一區。其有好樂道法欲為沙門。性行素篤。鄉里所明者。聽出家。足以化惡就善。播揚聖教也。於是向所佛圖。天下承風。率皆修復(魏史及通鑑)。
  釋師賢。乃罽賓王種。值罷教。權假醫術守道。魏主即親為賢等五人下髮。敕賢為僧統。仍敕有司。於五級大寺。為太祖已下五帝。鑄釋迦像五尊。各長丈六。用金二十五萬斤(魏史通鑑)。
  求那跋陀羅。譙王義宣。請講華嚴。未通華言。求觀音。夢神易其頭。遂通稱大乘宗旨。譙王陰謀逆前。陀羅諫不從。及梁山之敗。孝武勑軍中。得陀羅者驛馳至。俄得之。送金陵引見。帝顧問委曲。敕住後堂。供施衣物。一日問曰。尚念譙王乎。對曰。古人不忘一飯。王飯我十年。敢遽忘耶。念當從陛下。求為王長修冥福。帝愴然改容。及中興寺成。有旨命住持。帝宴東府。公卿畢集。召跋陀至。應對機辯。帝大悅(本傳)。
  釋寶亮。十二歲。禮青州道明為師。後游京師。中書袁粲見而異之。以書抵其師。略曰。比見亮師。非常人也。日聞所未聞。不覺歲之將暮。然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乘。玉在邯鄲。秦主請以華國。天下之寶。不可自專。當與同之也。自是亮名益重(本傳)。
  丁酉 孝武改大明。次年詔曇宗法師。懺罪。上因曰。朕何罪而勞卿為懺。宗曰。舜稱。予違爾弼。禹曰。萬方有罪。在予一人。陛下履道思冲。寧得獨異。帝大悅(統紀)。
  釋僧導。宋高祖西伐長安。素籍導名。要見謂曰。相望久矣。何其流滯殊俗。答曰。明公盪一九有。鳴鑾河洛。此時相見不亦善乎。宋祖東歸。留子桂陽公義真。鎮關中。謂曰。願師時能顧懷。後為虜追。導曰。劉公以子見託。貧道當死送之。冠駭其神氣。遂回。高祖感之。因令子姪師事之。及至孝武登位。遣使迎導。翻然應詔。止中興寺。帝躬候迎。感事懷昔。悲不自勝。帝亦哽咽良久。勅於瓦官寺開講。帝與公卿畢集。導謂帝曰。護法弘教。莫先帝王。陛下若能運四等心。矜危勸善。則沙土瓦礫便為自在天宮。
  壬寅 宋孝武。大明六年九月。右司諫言奏曰。儒法枝派。名墨條分。至於崇親嚴上。厥猷靡爽。唯浮圖為教。逷自龍埠。反經提傳。拘文蔽道。在未彌扇。臣聞佛以謙卑自牧。忠順為道。不輕比丘。逢人必拜。目連大士遇長即禮。寧屈膝四輩。而簡禮二親。稽顙耆臘。而直體萬乘者哉。臣等參議以為。沙門接見。皆當盡虔禮敬之容。則朝徽有序。帝雖信法。而尤自驕從。奏上。詔即可焉○沙門彥悰曰。孝武傳云。帝即位二三年間。方逞其欲。拒諫足以敗德。令天下失望。有不世才明。而少以禮度自肅。若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恕。漢之景文。何足云之。從大明六年。至景和元年。凡四載。令拜國主。而僧竟不行。豈非理勃天常。固使綸言虗設邪(僧傳)。
  癸卯 七年。天下大旱。帝請求那跋陀羅祈雨。羅燒香祈請。不復飲食。□默誦呪。明日晡時。風震雲合。連日降雨。勑見慰勞。襯施相續。不可勝紀。次年制沙門復舊。免致敬人主(本傳及通鑑)。
  初魏帝於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北面。鐫石崖。立靈岩寺。龕大者高二十餘丈。可容三千人。及諸聖僧連三十里。東頭僧寺。常供千人。太武雖毀敗。而此龕不敢毀也(魏書)。
  天竺阿那摩低(此名寶意)至京。常轉側數百具子。立知吉凶。善能神呪。以香塗掌。見人往事。世祖施其銅唾壺。忽人棄之。低以席一領空卷之。呪上數遍。經夕壺在席中。道俗驚異焉(本傳)。
  釋慧亮講席有聲。顏延之嘆曰。安汰吐珠玉于前。斌亮振金聲於後。清言妙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