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會。問佛之善惡報應。會曰。明主以仁德治天下。則赤烏翔。嘉禾茁。善既有應。惡亦如之。易稱積善餘慶。詩美求福不回。皓曰。周孔既明。何用佛教。會曰。周孔不欲深言。略亦其跡。佛不止淺言。故示其要。皆為善也。聖人唯恐善之不多。陛下以為嫌何也。皓無以酬之。遂罷○異日宿衛治園。得一金像。皓使[(訊-言)/且]溷所。以為笑樂。俄得腫病。陰處尤痛。卜曰坐犯大神。皓禱諸廟不効。宮人有事佛者。乃曰。不請福于佛懺悔耶。皓云佛神若是怪乎。曰佛之威靈。諸天衛護。皓方悟曰。吾以慢像致此耳。乃迎像。以香湯沐之。內庭供事。仍請會。說法懺悔。會為開示玄要。乃受五戒。少須疾愈。由是奉會為師。崇飾塔寺(法苑珠林)三國鼎立四十四年。獨吳主僅六十載。時會法師渡江。吳主召問。會廣陳如來化跡。遂禱舍利。現于銅瓶。吳主見而驚悅曰。希奇之事。朕深敬焉。乃為建塔造寺度僧。由是佛法盛於江南矣。
西晉
司馬炎文帝昭之子。受魏禪。自丙戌盡丁丑。四主。共五十三年。都洛陽。
世祖武帝。乙酉十二月即位。改元泰始。帝龍顏奇偉。盛明革運。大崇佛事。廣造伽藍方誌。
二年竺摩羅柰(此云法護)燉煌人。初游西域。大賷梵經。遠歸東夏。是年至長安。釋經教流此土者。法護深有殊功。乃為此土沙門求經之始也。
庚戌 惠帝改元永熈。明年改元康○六年。天竺耆域。初來交廣。並有靈異。東遊至洛陽。見樓殿曰。忉利天宮。彷彿似此。匠此宮者。從忉利天來。成便還天上。有千五百作具。應在屋脊瓦下。本是天匠。以道力成之。而以生死力作。不亦勤苦乎。後至大安元年壬戌。耆域知洛陽將亂辭歸。有僧乞一言為誠。域令會眾集定。乃昇座曰。守口攝身意。慎莫犯眾惡。修行一切善。如是得度世。言訖即默。於是數百人。各請中食。域皆許往。明日五百家。皆有一域。及相酬問。方知分身赴焉。既別。是夕賈客會于流沙。大安二年。沙門李孝龍。有機辨。講放光般若。人皆崇仰。阮瞻庾凱尤敬之。有嘲其胡服者。龍曰。以道觀之。誠不見有容服之異。彼謂我辱。我棄彼榮。則無心之貴愈(〔貴。無心之安愈安矣〕)晉僧史。
愍帝建興間。李恒者。本寒門之子。遇一僧曰。君福將至。然禍後來。守貧不任者。殃減休至。若帶金紫。極於三郡即止者善矣。恒曰。且富貴。何預後患。乃晉僧宿。夜視滿一床。恒驚呼家人看之。又化為鳥[立*寺]梁上。天明復形而去。恒送出。忽不見。因此信佛。亦不用其言。為西暢江夏廬江三郡大守。大興中。錢鳳之乱被誅(感應錄)。
甲戌 建興二年。日隕于地。後有三日。西出而東行○佛圖澄。竺國人帛氏子。少學道。妙通玄術。永嘉四年至洛陽。自云百有餘歲。常服氣自養。能積日不食。善誦神呪。能役鬼神。腹傍有孔。用絮塞之。夜則拔絮。孔中出光。照于一室。常至流側。從孔中引出五藏六腑洗之。還內腹中。以油雜臙脂。塗掌中。千里外事皆見于掌。如對面焉。或听鈴音。知其凶吉。事無不驗。欲創梵宇。值劉曜宼斥帝京。志遂不果。乃潛澤草野。以觀世變。是年石勒屯兵葛陂。專事殺戮。澄欲化之。勒有將軍郭黑略。素佛法。澄即見之。乃請五戒。崇弟子禮。略隨勒戰。澄皆預記勝負。勒以略有異。見問之曰。有師也。勒曰天賜也。乃召見。勒曰佛法何靈。澄知勒不達深理。乃請燒香。以鉢盛水呪之。須臾生青蓮花。光色曜目。勒由此神敬之○(四年丙子十二月。劉曜陷長安。帝出降。曜據中原)。
東晉
司馬睿。宣帝曾孫。自丁丑至己未。十一主。共一百三十三年。都建康。
丁丑 元帝即位。改元建武。造龍興瓦官二寺。集千僧會(晉書)。
丙戌 成帝即位。改元咸和○二年。蘇峻作亂。帝奔石頭。宮城悉為煨燼。獨大寧殿。有明帝手畫佛像于壁。屹然不壞。當時嗟美。以為神異。
戊子 三年。前趙光初十一年。相國劉曜引兵。即位于赤壁○後趙石勒。欲往高堠攻曜。猶豫未決。因訪佛圖澄。澄曰。相輪鈴音云。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此羯語也。秀支軍也。替戾岡出也。僕谷劉曜胡位也。言軍出捉得曜也。澄謂勒曰。大將軍若出。必摛劉曜。勒大悅。乃留子石弘。共澄以鎮襄國。自率軍騎。直詣洛城。有諫者斬。至靈昌津。兩陣纔交。曜軍大潰。馬沒水中。石堪生摛之送勒。時澄以油脂塗掌。舉示童子。童子曰。馬軍中一人白晢。以朱絲縛肘。因以告弘。此即劉曜也。時斬首五萬餘級。拋尸于金谷園。晉書云為後趙所滅。
庚寅 咸和五年。勒乃僭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改元建平。勒登位已後。事澄彌篤。舉事必咨而後行。號大和尚。澄因而諫曰。夫王德化洽於宇內。則四靈表瑞。政弊道消。彗孛呈妖。常蒙著見。休咎隨行。斯乃古今之常徵。天人之明誡。勒甚悅之。凡應被誅餘殘蒙益者。十有八九。於是中外皆奉佛焉○勒後因忿。欲害諸沙門。澄乃避至黑略舍。語弟子曰。若將軍信至問吾。報云不知所之。人至覔澄不得。使還報勒。勒曰。吾有惡意向聖人。聖人捨我去矣。通夜不寐。思欲見澄澄。知勒意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