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麼。咄。雪消清澗水。梅吐玉枝香。
  上堂。天寒地凍。水滴氷生。釋迦老子。夜覩明星。摸著鼻孔。打失眼睛。冤沉毒海。累及兒孫。且道。累及箇甚麼。良久云。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上堂。朔風凜凜透疎籬。寒威徹骨憶初時。六年功畢遭塗炭直至而今幾得知。且道。那裏是釋迦老子。遭塗炭處。若也會得。不妨出手共整頹綱。堪報不報之恩。用作無為之化。如或未然。直饒語透威音外。眼底青黃天地懸。喝一喝下座。
  小參。若論箇事。人人本有。箇箇不無。爭奈十二時中。業識茫茫。致使當面錯過。若是鼻吼端的底。管取開眼合眼。時時明見。脚跟點地底。一任東行西行。自然步步踏著。所以道。捨之不離。求之即錯。錯錯。佛祖到頭難摸索。
  小參。喝一喝云。天自高兮地自厚。日月無私照林阜。堪笑一等丈夫兒。只管隨人背後走。直饒足跡徧天涯。到頭依舊還依舊。
  頌女子出定話。夜冷霜寒明月天。都來簾外打鞦韆。更闌沽酒不知醉。悞賺嬰癡入倒懸。
  趙州訪二菴主。船到江干任放行。高低深淺浪花生。縱橫兩岸歌聲疾。風葉滿蓬聽不真。

  思南太平大凡宗禪師

  蜀之謝氏子。禮我一披剃。久親中華天隱和尚。圓具。並承印可。住後上堂。陰極陽回。百卉萠芽開萬境。乾旋坤轉。羣芳吐艶遍三千。分明漏洩無餘事。天地同根體一然。山僧恁麼告報。大似將濁物投於淨器。撒沙向諸人眼裏。於中還有忍俊不禁底麼。出來為眾竭力。看看。如無。山僧還有第二杓惡水。潑汝諸人去也。卓拄杖。喝一喝下座。

  石阡中華識竺海倫禪師

  蜀之夔州張氏子。寓荊州禮天吼和尚披剃。依敏樹老人具足。久親天隱和尚。並輔隱闢中華。又遊江南。歸志愈堅。苦任監寺十餘載。承隱印證。辭回蜀之遵義居靜。後隱圓寂。中華虗癈。眾挽師繼席焉。

  眉潭白筠以四教禪師

  蜀之葛氏子。父避亂寓夜郎。母彭氏。夢僧乞齋覺而生。年十二。禮朝陽寺月如剃染。廿五依天峰受具。久參天隱和尚印記。師有不出世之志。故闢此山為常居。

  天湖印禪師法嗣
  都勻別南傳旨禪師

  蜀之牟氏子。久參天湖和尚印可。性執傲。甞有不出世之說。生平不交權貴。僻居勻城鼓樓山半之三元庵。數十餘年。足不越閫。太守扣門。竟不為禮。學者求開示。惟默然而已。勻郡諸山。欽重師道。為建壽塔於城南十里吳家司山畔。康熈庚辰仲冬。告眾曰。吾於後月初六日辰時。欲去世矣。眾以為戲。師見眾不然。預於初四日。發帖辭諸山。諸山雲集。師復曰。衲僧家豈肯舁箇死屍過市。吾欲自出。是時合郡僧俗翕然。惟郡守疑而不信。出示禁眾。以逆留之。師聞叱曰。癡漢。正恁麼時。莫道太守。直饒當今到來。亦留吾不得在。言畢。自趨入龕。竟坐逝矣。太守聞之。立時親送。舉火時。咸聞異香遍野。火後收骨舍利。入塔藏焉。世壽七十三。僧臘五十六。

  安平天台月峰琰禪師

  安籠凃氏子。母王氏。禮本山幽玄薙染。參雲腹和尚圓具。雲示參萬法歸一話。師侍雲。住普陽常壽永寧中和。往來日久。後遇天湖和尚到山。師堅留住。不時請益。一日立於簷下。忽爾渾然無見。從午至夕方甦。通身汗流。自覺身心輕快。如卸百斤擔子。遂作偈呈湖。湖即印證並囑。住此山廿餘年。示寂。塔於本山之後。世壽五十九。僧臘四十三。
  元旦上堂。昨日臘月三十。今朝正月初一。寒巖枯壑回春。積雪凝氷解釋。木人漫撫沒絃琴。石女橫吹無孔笛。且道。台山長老。又作麼生。良久插香云。香焚寶鼎祝皇室。
  上堂。世尊傳金襴袈裟與迦葉。移花兼蝶至。吾師付大紅偏衫與性琰。買石得雲饒。若是具眼衲僧。何用覿面打開。當陽展示分明。雞足山中。一場鈍置。大庾嶺上。互相熱瞞。還知麼。其或未知。且看據款結案去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羣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且道。如何是菩提座。遂以拂子打圓相云。到者裏十箇有五雙。若非覿面熱瞞。便是當頭蹉過。即今還有不蹉過底麼。且喚來。與老僧洗脚。
  中秋小參。諸方佛法塞山海。惟有天台一字無。今日中秋佳節至。陞堂默坐嘴盧都。良久以拂子畫○云。幸喜還有者箇。不然。則辜負此箇時節去也。未審者箇從甚處得來。顧左右云。休從天上覔。莫向水中尋。小參。無明識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以拂子打圓相云。者箇是無明。那箇是佛性。又打圓相云。者箇是佛性。那箇是無明。又打圓相云。者箇是幻身。那箇是法身。又打圓相云。者箇是法身。那箇是幻身。諸昆眾。山僧如此分析。爾諸人作麼生領會。倘若會得。喚作無明也可。不喚作無明也可。喚作佛性也可。不喚作佛性也可。喚作幻身也可。不喚作幻身也可。喚作法身也可。不喚作法身也可。所以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雖然如是。山僧自喫三十拄杖始得。何故。不見道。來說是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