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17-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锦江禅灯-清-通醉-第87页

齊同路。長伸手接娑婆客。打夥共行。崇禎丙戌。聞闖宼陷宸京。而獻賊亦叛蜀。携徒宗叵。遁跡於然燈寺之絕頂。不粒而終。壽七十二。塔于本山。
昭覺惟一真常禪師
未詳法嗣。甞作牧牛頌曰。崢嶸頭角出常流。踏遍溪山得自由。一朝摸著牛兒鼻。牽向人間賣不休。
遼陽
三韓人。邊鎮之幼子也。以失守。問罪當在死數。父以錢贖之。得避俗為僧。精勤懍厲。苦行標節。不畜錢帛。隨得隨施。居江安土橋。恧染風疹。于康熙庚戌冬。密有燒身之意。甞自[卄/積]薪高丈餘。中開一龕。足容己身。弟子德法苦諫不從。傾囊設大施會訖。入龕自焚。遺命。碎骨和粉棄江中。遂遵之。後徒德玉南還。為師作忌。有云。持鍬上法堂。為覓先師骨。先師臨終時。分付塟魚腹。何哉要如斯。喜唱船子曲。咄。善漁父和實難齊。欵乃一聲山水綠。
遵義禹門策眉禪師
黎氏子。幼為郵吏。而桂子蘭孫。緇素百有餘人。因甲乙之。革依本師丈雪和尚削染。金湯法社。敞建叢林。乙卯冬杪過昭覺。省覲本師。行至渝州。偶問門徒。此去成都遠近。眾曰。半月程。師曰。祇可半途。命莊香遙禮畢。端坐而逝。世壽八十八。僧臘三十。塔于內江般若寺也。
諱號雷同傳
兩楊雄。兩李膺。兩王褒。兩文與可。楊雄成都人。作大元經者。漢王褒資中人。作賢臣頌者。晉李膺涪城人。作益州記者。漢李膺為益州太守。寰宇記云。城西三里有李膺宅。後周王褒。同庾信從益州趙王。出鎮之蜀。褒有奉賀詩。楊雄持節入蜀。迎梁主蕭巋者。文與可鹽亭人。與東坡先生同時。善寫竹。已上皆宦遊人。也。今涪州有文姓者。亦號與可。深可慨歎。
  宋孫明復曰。太鉉一書。乃明天人始終之理。君臣上下之分。葢疾莽而作也。王介甫諸家。以年數考之。謂子雲與莽不相及。上符命投閣。恐係谷子雲事。鑿鑿有據。是何人忍于污衊賢者于史中。
攀高傳
凡別名更號。萬不可犯。前輩如憨山老人。時人喜憨字。效而稱之。憨松憨石憨月憨浪。本師破老人。時人亦效而喜焉。破浪破雪破峰破石。牧雲叔住甞熟縣破山寺。拈古內謂。破山則不然。末學聆之。疑翳載胸。又如木陳浮石。亦先輩號也。高僧傳備具。蒼頡造字如河沙。何故篤羨此音之美。如天皇天王兩道悟參錯。費盡後昆脚手。
後跋
昔如來在世。預以末法。囑累帝釋及諸國王。良由天力可摧萬邪。王威可率兆庶。而遺法付囑者。意在仗庇流通。以四眾之微弱。恐三寶之廢毀。藉王者之威力。令有不肖者寢其紕紊。助大猷以維新。扇皇風以遐暢。所以歷朝地主。公卿士庶。一聆分衛。無不傾心呵護也。故眾生非佛法不能自度。佛法非眾生不能弘宣。佛又自記囑累流通。惓惓有以。知世尊慈悲法施。設使無量國土。有一人不聞是法者。未滿如來本懷。今吾南洲。有一夥男子。頗稱猛利。一聆玄誨。即豎起眉毛。徹悟根源。真常獨露。語嘿動靜為天下法。斯乃折蘆導世之徒也。又有一類操白業底。足跡徧天下。詩名滿世間。便謂已證已得。從而呵佛罵祖。放曠無檢。聲色貨利。居然常人。而高談濶論。明欺一世。豈欺世乎。乃自欺也。又有一種。洋洋焉形影相弔。言于未來。乃靜極光通。神清可挹。俗之所謂神僧者此也。又有一般操黑業人。鈍根樂小法。不自信作佛。仁者彼既丈夫我亦爾。怯弱于誰。此一放過。不知打向何方何道裏去。且目擊耳聞。同牕之輩。多少英俊。精靈剝盡。惶惶焉。又一生了。觀古之尊宿。幾十年點胸自許後。為明眼人煅煉方始省悟。及其悟後。奉戒愈精。檢過愈密。甚至向折脚鐺下。入山磨煉真去就。豈非識法者懼。邇來學者。順則喜。逆則悲。皆大法不明之咎。故宋受子罕之言。囚于墨翟。魯信季孫之說。逐于尼丘。二子之賢。弗能自保。況蠢蠢之徒耶。爰佛法弘化。貴乎時節因緣。緣與時違。化將焉托。且巴蜀未蔡。何緣千年九易。土石俱焦。[來/耳]昔染指法味時。即有稗官野史之志。自戊午入蜀省勤。恨兵戈擾攘。典籍蕩廢。而有無徵不信之失。本師于己酉秋。遂發大藏。攷驗傳燈。取其師承有據者筆之。不敢以影響參合疑誤。後人顏其名。曰錦江禪燈。越己未七旬大年。雖老且病。未甞不手披目閱。以訂其譌。[來/耳]等幸集康衢。忝序班首。勸諸同志。悟自本心。見自本性。受用自家境界。為大導師。作人天眼。于此三有大城。隨機應化。令彼十二類生。與我無異。則住荊楚弘山崇慧寺徹[來/耳]謹跋。
錦江禪燈卷第二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