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世壽七十八。僧臘六十五。
天寧教禪師法嗣
杭州府妙果竺源水盛禪師
別號無住翁。饒州樂平范氏子。十七。依羅山常出家。尋謁月庭於蔣山。時孤舟居第一座。諄諄誨師不置。師每自奮。且發願曰。吾此生不作佛。當入無間獄。過匡廬。止東林。一日夜半。不覺如出荊棘林。洎歸羅山。默舉公案。如鏡照鏡。師自以為開悟。及掌藏鑰東林。閱妙喜語。有明心見性非桑門事。則又復致疑。不能自釋。越五載。重會孤舟於蔣山。其後謁無能。始得脫盡玄玅知解。回觀從前所悟。宛如一夢。能撫之曰。子後當大弘吾宗也。於是。東遊至薦福。分座說法。久之。居南巢。天曆己巳。出世西湖之妙果寺。
示眾。凡學道人。當洞明諸佛心宗。行解相應。歲久月深。具大無畏。如透水月華。萬浪千波。觸之不散。方始不被生死陰魔所惑。未幾。復還南巢。至正丁亥。戒飭徒眾。且曰。世尊有言。我今背痛。將入涅槃。吾其時矣。侍僧捧紙求偈。師揮叱曰。何以偈為。端坐而逝。世壽七十三。僧臘五十三。
澱山異禪師法嗣
袁州府慈化鐵山瓊禪師
十八歲出家。首參雪巖。一日偶頭痛。欲煎藥手提瓶子。遇覺赤鼻曰。你須是那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然後為父母說法始得。師有省。乃述偈曰。一莖草上現瓊樓。識破古今閒話頭。拈起集雲峰頂月。人前拋作百花毬。無何。巖示寂。往謁東巖。巖問。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上座作麼生會。師曰。抱贓呌屈。巖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麼。師曰。眉間迸出遼天鶻。復謁蒙山。屢入室呈解。山但曰。只是欠在。一日忽觸著欠字。身心豁然。徹骨徹髓。乃跳下禪牀。擒住山曰。我欠少箇甚麼。山打三掌。師禮拜。山然之。次典首座。
冬節秉拂曰。冬至月頭。賣被買牛。冬至月尾。賣牛買被。卓拄杖曰。者裡無尾無頭。中道齊休。行也休休。坐也休休。住也休休。臥也休休。睡眼豁開。五雲現瑞。光風霽月。無處不週。梅綻枯枝古渡頭。風前時復暗香浮。雖然。向上一路。萬里崖州。何以見得。靠拄杖曰。休休。後示寂。塔於觀音閣後。
□□府□□孤舟濟禪師
時。月庭忠居蔣山。師為第一座。竺源至首座寮。師問曰。蒙山甞言。栽松道者。不具二緣而生。達磨塟熊耳。後隻履西歸。為復是神通妙用。是法爾如然。子作麼生會。源曰。形神俱妙。師叱曰。不然。子他日當自知之。源後以師語。請益無能。始釋然大悟。
大鑑下第二十三世
大慈成禪師法嗣
衢州府烏石傑峰世愚禪師
郡之西安余氏子。弱冠投蘭谿顯教寺薙染。受具足戒。謁古崖石門斷崖中峰諸大老。佩受法訓。棲止南屏。三年不踰戶限。時止巖倡道大慈。師往謁。巖舉南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麼。師茫然。於是仍返南屏。一夕聞鄰僧誦證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處。豁然如釋重負。乃曰。佛法元在目前。人自遠之耳。即述偈曰。時時覿面不相逢。氣力孃生幾喫窮。夜半忽然忘月指。虗空迸出一輪紅。走見止巖。巖纔見。便喝曰。何處見神見鬼來。師曰。今日捉了賊也。巖曰。贜在何處。師便喝。巖曰。開口合口都不是。向上道將來。師曰。徧界明明不覆藏。巖拈竹篦。師便掀倒禪牀。巖曰。敢來者裡捋虎鬚。連打三下。因命為侍者。至順辛未。出世里之烏石。一十六載。遷廣德石谿。
開堂日。僧問。遠離烏石嶺。來赴石谿山。開示人天路。如何透祖關。師曰。龍生金鳳子。衝破碧瑠瑠。曰與麼則覿面不相識。千里可同風。師曰。重疊關山路。曰達磨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既然不立文字。何得流傳至今。師曰。官不容鍼私通車馬。曰直指人心。指那箇心。師曰。開口不在舌頭上。曰見性成佛。性在甚麼處。師曰。太湖三萬六千頃。夜夜波心月色明。曰記得傅大士道。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此意如何。師曰。切忌當面蹉過。曰與麼則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師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曰此事且止。經中道。大富長者。即是如來。為復是累劫中來。為復是今生契證。師曰。澗深華落遠。山高樹影長。曰今日直心居士。營建石谿道場。請和尚住。是同是別。師曰。師子吼時芳草綠。象王行處百花紅。曰既然如是得何果報。師曰。生生歸佛地。世世樂人天。
上堂。大道無形。離名絕相。不勞修證。豈涉言詮。一千七百祖師關。仔細看來。只者是依他作解。障自悟門。若欲掃去葛藤。截斷露布。直須向黃面老子。方欲拈花之際。金色頭陀。未曾微笑之時。便與掀倒禪牀。喝散大眾。免使後代兒孫。做盡許多伎倆。山僧。今日更不指東畫西。直截與諸人。通箇消息。良久曰。天高羣象正。海濶百川朝。
洪武庚戌十二月。示微疾。書偈曰。生本不生。滅本不滅。撒手便行。一天明月。擲筆而逝。全身藏烏石慈雲塔院。壽七十。臘五十。
天寶樞禪師法嗣
杭州府淨慈逆川智順禪師
溫之瑞安陳氏子。母奉智者大師像甚謹。一夕。夢僧項有圓光。遡江流而上。曰。我當為汝子。寤而有娠。師生而美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