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踵住持。
  上堂舉。洞山解夏曰。秋初夏末。兄弟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良久曰。祇如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石霜曰。出門便是草太陽。曰直饒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師曰。三箇老漢。雖然異口同音。未免撞頭磕頟。何故一人。大開口了合。不得一人。高擡脚了。放不下一人。緊閉門了出不去。王山即不然。徧十方界。非外。全在一微塵。在一微塵非內。徧十方界。祇者一微塵及盡。不可得也。向那裡安門甚處入草。還委悉麼。休侵洞嶺。初秋草請看。疎山臘月蓮。下座。
  僧問高郵定。透網金鱗。以何為食。定曰。乾屎橛。僧無語。師代曰。謝供養。師於金泰和六年丙寅十月寂。當宋寧宗開禧二年。其頌語最多。茲僅錄正偏五位。如左曰。正中偏。邃洞沉沉鎖翠煙。午夜碧空清似鏡。一輪明月上層巔。偏中正。欲曉雲濃封古徑。雪屋靈明夢未惺。冥然又若寒宵永。正中來。木人携錫下崔嵬。縱橫不履今時地。石徑祥蓮襯足開。兼中至。高提妙印無真偽。碧紗叢裡恣情眠。一任巖前花雨墜。兼中到。突兀三光曾未照。夢手敲空聽者稀。逈然不落宮商調。

  順天府慶壽勝默光禪師

  初參鄭州寶。後參王山得法。出世開堂。甞謂眾曰。傳法當如船子。求法當如可祖。苟不然者。其何以荷如來之大法哉。
  上堂。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德山。齒不關風。納盡敗缺。要識綱宗。先須識句巖頭。腦後見腮。莫與往來。總好與三十痛棒。還有不甘者麼。如無莫怪。壓良為賤。
  示眾舉。麻谷到章敬。遶禪牀三帀。振錫一下。卓然而立。敬曰是是。谷又到南泉。遶禪牀三帀。振錫一下。卓然而立。泉曰。不是不是。師曰。是無可是。非無真非。是非無主。萬善同歸。梟雞晝夜徒自支離。我無三寸。鱉得喚龜。迦葉不肯。一任攢眉。
  僧問。如何是祖意。師曰。鍼頭削鐵。曰如何是教意。師曰。佛面剝金。
  舉九峰不肯首座話。頌曰。元座徒亡一炷煙。九峰不是抑高賢。若將一色為承紹。辜負先師不借緣。

  仁山恒禪師法嗣
  彰德府磁州大明詮禪師

  依仁山得旨。賦性瀟灑。□排諧談笑。仁山常囑定。侍者拘檢之。師曰。人生一夢而已。快樂一世是好夢。拘檢一世是惡夢。我寧作好夢耳。人以為佳言。徒單二駙馬。赴南京任道。過大明入堂。見一僧面壁而坐。駙馬曰。好箇澹漢。師曰。今日被駙馬。著鹽醬也。

  慶壽亨禪師法嗣
  開封府大覺西溪弘相禪師

  沂水王氏子。初棄家事。祖照通經。得僧服。恣覽內外典。凡十年乃棄。參虗明於普照。又十年。始獲印記。出世住鄭州之大覺嵩山之少林沂州之普照。最後住清凉。元遺山好問。與師同遊蘭若峰。道中偶談。及避寇事。時師以為。凡出身以對世。能外生死。然後有所立。生死雖大事。視之要如翻覆手。然則坎止流行。無不可者。此須從靜工中來。念念不置境。當自熟耳。時雪途石滑。師失跌。同行莫能救。直下數十尺。僅礙大樹而止。遺山驚問。師方神色自若。徐曰。學禪四十年。脚跟乃為石頭取勘。聞者笑服。因漢境熟之言。果其日用事。純而不妄也。年六十四示寂。有語錄文集行世。

  大鑑下第二十三世
  雪巖滿禪師法嗣
  順天府報恩寺萬松行秀禪師

  河內人。族蔡氏。氣骨不凡。幼便超然有出世志。父母難之。然知終不可。以世相奪。因携送刑州淨土寺。禮贇允落髮秉具。後決力參究。擔囊距燕。歷潭柘過慶壽。參勝默老人。老人曰。學此道如鍛金。滓穢不淨。則精金不顯。觀君眉宇間。大有物在。此物非一番寒徹骨。不能放下。子後自見。不在老僧多言。且令看長沙轉自己。歸山河大地話。半載無所入。默曰。我只願你遲會。久之。一日忽有省。於玄沙未徹語。尚未透。次參雪巖滿於磁之大明。言下忽悟曰。得恁麼近。從前伎倆。一火而燼。始知勝默為人處。依雪巖二年。盡得其底蘊。巖付衣偈。勉以流通大法。自是兩河三晉。皆欽師名。於是法門。隱然倚以為重。尋歸淨土。搆萬松菴。寺中耆宿。敦請開法。師應之。次住中都萬壽。金明昌癸丑。章宗詔入禁庭陞座。帝躬自迎禮。聞法感悟。賜錦綺大僧伽衣。承安丁巳。詔住大都仰山棲隱寺。以繼開山玄冥顗席。次移錫報恩洪濟。元太宗庚寅。復奉敕。主中都之萬壽。晚年退居從容菴。數遷鉅剎。大振洞上之宗。道化稱極盛焉。
  上堂舉。昔有跨驢人。問僧何往。僧曰。道場去人。曰何處不是道場。僧以拳毆之。曰者漢沒道理。向道場裡。跨驢不下。其人無語。師曰。盡道者漢。有頭無尾。能做不能。當殊不知。却是者僧前言。不副後語。汝既知舉足下足。皆是道場。何不悟騎驢跨馬。無非佛事。萬松要斷。者不平公案。更與花判道。喫拳沒興漢。茅廣杜禪和。早是不尅己。那堪錯過他道場。惟有一佛法。本無多留。與闍黎道。戶唵薩哩嚩。
  棲隱上堂。蓮宮特作梵宮修。聖境還須聖駕遊。雨過水澄禽汎子。霞明山靜錦蒙頭。成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