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船子覆舟公案曰。清世悠悠據要津。一橈活計重千鈞。朱涇路上行人少。滄海難同方寸深。後示寂。瘞洞雲塔。壽八十四。臘六十七。

  淨慈傳禪師法嗣
  嘉興府三塔石湖至美禪師

  金陵畢氏子。生而穎粹。無經世意。出家崇目院。宋咸淳年。得度受具。銳志徧參。如玉澗瑩。雲峰高。月坡明。皆預其席。稱上首。最後見無文傳於淨慈。師以傳為有道。傾心事之。盡揭源底。元世祖至元丁亥。出世吳之雙塔。未幾遷禾之三塔。不數年。凡叢林大觀俱畢備焉。既而又被旨。住平江之靈巖。又遷鄱陽之永福。四明之育王。至順辛未主淨慈。所至孳孳以弘道建立為己任。曾弗少懈。忽一日召眾囑後事。以前三塔東所築幻修菴。更名四禪。誡以名實相稱者處之。端坐至夜半。泊然而逝。壽七十有四。

  大鑑下第二十三世
  薦嚴道禪師法嗣
  台州府瑞巖空室恕中無慍禪師

  本郡臨海陳氏子。從徑山寂照薙落。參方。首謁靈石於淨慈。次參一元靈。逾年歸覲照。照命居擇木寮。後遊四明。見太白砥典藏。一日偕木菴聰大宗興。往台州紫籜。謁竺元道。擬以無字話問。纔開口。被元一喝。師豁然大悟。直得通身汗下。呈頌曰。狗子佛性無。春色滿皇都。趙州東院裡。壁上挂葫蘆。元笑曰。恁麼會又爭得。師拂袖便出。繇茲感激。間語同參曰。此事如人飲水冷煖自知。決不在言語文字上。我輩若不遇者老漢。幾被知解埋沒一生。他日設有把茅葢頭。當不忘所自。後古鼎銘主徑山。招師歸蒙堂。日涉玄奧。且為學者矜式。無何以避兵還四明。初出住象山之靈巖。次主黃巖之瑞巖。時夢堂噩居瑞龍。覬師為寂照嗣。師曰。素志有在。不可奪也。開堂日拈香曰。古人出世拈香。酬法乳也。今人出世拈香。酬世恩也。慍上座總不然。昔年行脚。到紫籜山中。參箇老布衲。彼亦無法可授。我亦無法可受。只向無授受中拈出。供養前住崑山薦嚴禪寺竺元道和尚。不圖報德酬恩。只要大家知委。僧問。如何是瑞巖境。師曰。風吹不入。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水灑不著。曰人境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曰。真不掩偽。曰諸法寂滅相。因甚舟行岸移。雲駛月運。師曰。好箇消息。只恐錯會。曰兩重公案。師曰。海水不生氷。
  問。維摩丈室。不以日月為明。和尚丈室以何為明。師曰。物見主。眼卓竪。曰摩竭掩室。毗耶杜詞。相去多少。師曰。一坑埋却。曰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便喝。畢竟明甚麼邊事。師曰。塞北千人帳。江南萬斛船。
  問。如何是函葢乾坤句。師曰。猛虎口裡活雀兒。曰如何是截斷眾流句。師曰。金剛手中八楞棒。曰如何是隨波逐浪句。師曰。李白捉月張騫乘槎。
  小參。靈巖峭絕。到者應難。已到者享用安樂。未到者伶俜孤露。孤露底正好踏步向前。享用底直須退步就己。所以道。事無一向。有時拈頭作尾。有時拈尾作頭。收放縱橫。寧存軌則。摩竭掩室。毗耶杜詞。雖曰正令全提。要且未臻其極。山僧今夜入門之始。聚首之初。與汝諸人約法三章。第一不得起佛見。第二不得起法見。第三不得道不起佛見法見。若也依而行之。管取眉毛廝結。驀拈拄杖曰。明眼漢沒窠臼。高高處觀之不足。低低處平之有餘。卓拄杖曰。鐵牛不喫欄邊草。直向須彌頂上眠。
  謝專使上堂。達磨大師十萬里西來。要作箇馳書達信漢。及乎面對梁王。盡力只道得箇不識。拈拄杖曰。有賓有主。有禮有樂。手面分開白月團。頂門撼動黃金鐸。
  上堂。明月照高巖。懸水響前嶺。耳目一何清。冥然了心境。咄哉觀世音。擔雪來填井。下座。
  上堂。
  祖師意無別法。下地走穿却鞋。上牀眠脫却襪。只恁麼太誵譌。不恁麼無合煞。溈山水牛。百丈野鴨。帶水拖泥不足觀。腦後圓光最輝赫。喝一喝。
  上堂。風不來樹不動。心不生境不到。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曰乾屎橛。僧問楊岐。如何是佛。岐曰三脚驢子弄蹄行。好大眾。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上堂。禪和家。道我無有不知。無有不會。忽有問如何是行脚事。便口如匾擔。病在於何。病在多知多解。恁麼參學。不如三家村裡種田漢。有問今歲稼穡如何。一一道出。如瓶瀉水。葢其無知解故。無揀擇故。秋氣正寒。各自歸堂。珍重。
  上堂。辭親割愛。剃髮染衣。入此門來。合為何事。若也如慚識愧。是真出家。一出塵俗恩愛家。二出三界火宅家。三出麤惑煩惱家。四出細惑無明家。出得四種家。始稱衲僧家。且道。如何是衲僧家。撞著冤家。惡口小家。
  上堂。惟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拈拄杖曰。釋迦老子來也。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毫竅。一一放大光明。照徹恒沙國土。於其中間。若聖若凡。有情無情。被其光者。無不證大涅槃。獲大安樂。得大受用。靠拄杖曰。此時若不究根源。直待當來問彌勒。
  示眾。巖寺春深草樹肥。幾回特地啟柴扉。行人只在青山外。杜宇聲聲喚不歸。
  上堂。赤肉團上有一物。昭昭靈靈。恍恍惚惚。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