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頭。玄沙築破脚指頭。拈拄杖曰。都來不出山僧拄杖頭。何以見得。卓拄杖曰。一葉落天下秋。
  上堂。舉達觀穎曰。七佛是性隷。萬法是心奴。且道。主人翁在甚麼處。自喝曰。七佛已下出頭。又自諾曰。各自祗候。師曰。喚七佛為性隷。指萬法是心奴。達觀自謂有出身路。及乎自喝自諾。又是奴隷邊事。主人翁何曾夢見。大眾要見主人翁麼。以拂子拂一拂曰。曉來一陣春風動。開徧園林百樣華。
  將終。與眾入室罷。作手書。辭諸山及魏國公。公饋藥不受。又使人問師曰。師生天台。因甚死淨慈。師答曰。日出東方夜落西。遂嗒然而化。世壽六十一。僧臘四十四。塔於□□□□□。

  寧波府天童西巖了慧禪師

  蓬州羅氏子。垂髫與群兒戲。必喜為佛塔像。一日玉掌山祖燈至其舍。師向之合掌。父母以師資宿契。遂令出家。燈授以般舟三昧。非其志。辭往成都。謁瓌菴照於昭覺。覺器之。屬令南詢。乃參浙翁琰於徑山。聞高原泉為人徑直。往叩之。適原赴台之瑞巖。師與俱往。一日原問。山河大地。是有是無。師擬開口。原即喝出。復以偈呈原。原曰。沒交涉。師一日偶書白楊示眾語。原閱之笑曰。寫字與做言句儘得。爭奈沒交涉何。師憤然。原曰。汝緣不在此。可往雪竇見準公。師秉命造謁。自陳來歷。準呵曰。熟睡去。既而令充不釐務侍者。一日準謂師曰。覰不透處。只在鼻尖頭。道不著處。不離脣皮上。討之則千里萬里。師抗聲曰。將謂有多少。準遷育王。師侍行。盡得其要。逮準移徑山。師居第二座。蘇州牧節齋趙觀文。舉師開法定慧。次遷永嘉能仁江州東林。後至天童。
  佛涅槃上堂。拈拄杖召眾曰。黃面瞿曇。乃竺乾猛將。以慈悲為弓矢。以智慧為戈矛。統百萬雄兵。勇不可當。布三百餘陣。勢不可敵。如是四十九年。演出五千餘卷兵書。雖流落人間。未嘗有一字漏泄。因與生死魔軍。為冤為對。遂於跋提河邊。築一巨城。題名涅槃。於其城中。先以紫磨金軀。犒賞諸兵。令其瞻仰取足。再三撫諭。而又散以八斛四斗珍珠。其謀意無他。必欲普與盡大地眾生。打破生死牢關。共行通天活路。得到大安隱大解脫場而後已。豈謂二千餘載。猶未遂其志。未奏其功。山僧既知其力盡計窮。不免拔劍相助去也。以拄杖畫一畫曰。四海浪平龍睡穩。九天雲淨鶴飛高。
  芙蓉長老至上堂。舉唐芙蓉訓。訪實性大師。實性上堂。右邊拈拄杖。向左邊曰。若不是芙蓉師兄。也大難委悉話。頌曰。陪盡老精神。杯盤越樣新。誰知村店酒。難勸玉樓人。
  舉泐潭常面壁坐。南泉至乃撫常背。常曰阿誰。泉曰普願。常曰如何。泉曰。也尋常。常曰。汝何多事因緣。頌曰。面壁堆危引客過。問誰那更問如何。道尋常已成多事。檢點儂家事更多。
  依妙峰於靈隱時。甞題兩廊畫壁曰。幸是十方無壁落。誰將五彩畫虗空。善財眼裡生華瞖。去却一重又一重。晚年退居幻智菴。將終。戒執事已。問曰。今何時。對曰。二鼓矣。遂放身而逝。實宋理宗景定壬戌三月十一日也。壽六十五。夏四十七。

  杭州府靈隱退耕寧禪師

  初住嘉興崇聖。次遷蘇之報恩慧日承天萬壽。後遷靈隱。上堂。目前無法。意在目前。雨餘山色翠。風暖鳥聲喧。拍禪牀曰。堪笑老胡無轉智。少室峰前坐九年。
  上堂。舉石門因僧問。年窮歲盡時如何。門曰。東村王老夜燒錢。師曰。王老燒錢。言端語端。綿包特石。鐵裹泥團。
  上堂。極目千峰鎖翠。滿空柳絮飛綿。可憐無位真人。一向草宿露眠。啞。三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舉僧問趙州。和尚何姓。州曰常州有。曰甲子多少。州曰蘇州有。頌曰。蘇州有常州有。三月江南啼鷓鴣。堪笑有年無德漢。被人拶著強分疎。
  舉巖頭問欽山。如何是真言。欽曰南無佛陀耶。頌曰。隨機有問隨機答。不是禪兮不是玄。後代無端翻譯出。却將梵語作唐言。

  寧波府天童別山祖智禪師

  蜀順慶楊氏子。年十四得度。初聞僧誦華嚴彌勒樓閣入已還閉。遂恍如夢覺。便得頌靈雲見桃花因緣。有萬綠叢中紅一點幾人歡喜幾人愁之句。徧叩浙翁琰無際派高原泉淳菴淨妙峰善諸老。最後見無準於雪竇。準知是法器。待之彌峻。時或棒喝交下。一語不少貸。師擬對。輙噤不能發。繇是知解都喪。久之作而言曰。吾生平伎倆皆死法也。今見此翁。始行活路。既而準移徑山。命師分座。宋嘉熙戊戌。出住洞庭天王。寶祐丙辰。天童燬。州帥吳公潛奏師道行。師被旨。携一囊一盋至。縛茆以居。寧郡久不雨。師禱之輙應。繇是人情奔湊。不三年百廢具舉。天童始還舊觀。
  上堂。舉世尊將入涅槃。文殊請再轉法輪。世尊咄曰。吾四十九年。未嘗說一字。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耶公案。頌曰。老漢平生大脫空。將無作有誑盲聾。臨行一語方真實。也是闍黎飯後鐘。
  景定庚申九月旦。忽示眾曰。雲澹月華新。木脫山露骨。有天有地來。幾箇眼睛活。有省問者。師曰。不及相見。各自努力。越十日。夜分呼侍者囑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