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10-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续灯存稿-明-通问-第82页

。月曰如何是應物現形。師曰孤光明月普天輝萬象森羅全體現。一日月入堂坐次。叫曰寒寒。師便搬火爐向前。月曰如何是火爐邊事。師敲火爐三下。月微笑而出。入室次。月拈拄杖曰者是拄杖子。且道主在甚麼處。師奪拄杖擲地叉手而立。月曰看者漢撞却拄杖子了也。師拂袖便出。後蒙印可。出世槎山。上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本無言因言顯道。今來龍象交參。諸山共處。此非小緣。感皇上之洪恩。賢士大夫之佑護。檀那喜捨。僧眾清修。安立禪期助斯聖化。命山僧光揚宗眼。令末運得種福田。然雖如是。猶未是衲衣下事在。且道作麼生是衲衣下事。僧問三乘即不問直指事如何。師曰。雙峯頂上鶴棲樹。九龍山下鳥啼華。曰。西來祖意蒙師指。東土相傳事若何。師曰。嶺上有風千古秀。澗邊流水萬年清。問如何是白水境。師曰。一片荒田堆四野。三間茅屋壯諸山。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白虎頭邊天子廟。黑龍潭上帝王基。曰人境兩忘時如何。師曰。蘇武不知青羝意。七郎常恨白鴉歸。僧禮拜。師拍案一下。下座。
崇福大慧覺華禪師
維揚劉氏子。初見海舟有省。復參寶月於繁昌。遂蒙印證。住後上堂。舉拂子。威音那畔只是者箇。如今目前也只是者箇。若喚作拂子瞎却人天眼目。不喚作拂子瞎却人天眼目。大眾。畢竟喚作甚麼。若也直下見得。便知迦葉微笑二祖覓心了不可得。紹如來傳燈。續祖宗正脈。良久曰。千聖不能識。以拂子擊香案一下。
頤菴真禪師法嗣
  處州白雲無量滄禪師
示眾。二六時中隨話頭而行。隨話頭而住。隨話頭而坐。隨話頭而臥。心如栗棘蓬相似。不被一切人我無明五欲三毒之所吞噉。施為動靜通身是箇疑團。疑來疑去終日獃椿椿地聞聲見色。管取[囗@力]地一聲去在。
和菴忠禪師法嗣
  明州用剛宗軟禪師
示眾。大凡做工夫只要起大疑情不失正念。千疑萬疑祇是一疑。纔有間斷即落空也。見汝等做工夫未曾半月一月打成一片。焉得不走作。果若真疑現前撼搖不動。自然不怕惑亂。又不得起一念歡喜心。纔有絲毫異念即打作兩橛。只管勇猛忿將去。終日如箇死漢子相似。到者般時節。那怕甕中走却鼈。
大鑑下第二十九世
  金陵慈禪師法嗣
  金陵高峯寶峰智瑄禪師
天琦參。師問甚處來。琦曰北京。師曰只在北京為復別有去處。琦曰隨方瀟灑。師曰曾到四川麼。琦曰曾到。師曰四川境界與此間如何。琦曰江山雖異雲月一般。師舉起拳曰四川還有者箇麼。琦曰無。師曰因甚却無。琦曰非我境界。師曰如何是汝境界。琦曰諸佛不能識誰敢強安名。師曰汝豈不是著空。琦曰終不向鬼窟裏作活計。師曰西天九十六種外道汝是第一。琦拂袖便出。師以偈付曰。濟山棒喝如輕觸。殺活從茲手眼親。聖解凡情俱坐斷。曇華猶放一枝新。
廬山雲溪碧峯智英禪師
少壯苦不識字。晚年信口成章。時多稱之。囑門人智素偈曰。見徹孃生親面目。從今保守者天真。爪牙養就崢[山*寧]日。哮吼一聲百獸驚。
夷峯寧禪師法嗣
  杭州天目寶芳進禪師
付法偈曰。真性本無性。真法本無法。了知無法性。何處不通達。
續燈存稾卷第九
  續燈存稾卷第十
明 嗣祖沙門東吳 通問 編定
    笠澤居士華亭 施沛 彙集
  臨濟宗
大鑑下第三十世
  寶峯瑄禪師法嗣
  竟陵荊門天琦本瑞禪師
南昌鍾陵人。父江堂。母徐氏。年二十忽念色身無常棄家遠遊。投荊門無說能薙髮。能示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後遇高郵全首座。同往襄陽途中偶聞婦人呼豬聲。全曰。阿孃牆裏喚哪哪。途路師僧會也麼。拶破者些關棙子。孃孃依舊是婆婆。師矍然汗下。一日染病甚劇。有暉禪者勉師曰病中工夫切不可放過。昔大慧和尚在徑山患背瘡。晝夜叫喚。或問和尚還有不痛底麼。慧曰有。曰作麼生是不痛底。慧曰痛殺人痛殺人。師於言下豁然透得孃孃依舊是婆婆意旨。又一日聞山鹿叫喚。會得日用之中無不是底道理。復往蜀中謁楚山。問曰。某甲間時看來了然明白。及至臨機因何茫然。山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後遊金陵。途中忽然如從夢覺。從前所得一場懡[怡-台+羅]。遂參寶峯瑄和尚於高峯。鍼芥相契遂蒙印證(語具寶峯章)。師嘗示眾曰。祖師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更無別法。若向者裏知箇落處。定也有分慧也有分。宗也有分教也有分。佛法世法無可不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其或不然。定也不是慧也不是。宗也不是教也不是。葢為不識本心名為狂妄。經云虗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諸佛諸祖惟傳一心不傳別法。汝等不達本心便向外求。於妄心中起妄功用。所謂如邀空華欲結空果。縱經塵劫只名有為。須知見性成佛。性乃不是見他人之性。佛乃不是成他人之佛。決定是汝諸人本有之性。與十方法界秋毫不昧。人人本具箇箇不無。但向二六時中一一之處回光返照。看是阿誰。不得執定祇在一處。須是於一切處大起疑情。將高就下。將錯就錯。一絲一毫毋令放過。行時便看者行底是誰。住時便看者住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