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真唯識。纔有信處。皆可為人。若論修證之門。則諸方皆云。功未齊於諸聖。且教中所。許初心菩薩。皆可比知。亦許約教而會。先以聞解信入。後以無思契同。若入信門。便登祖位。且約現今世間之事。眾世界中。第一比知。第二現知。第三約教而知。第一比知者。且如即今有漏之身。夜皆有夢。夢中所見。好惡境界。憂喜宛然。覺來牀上安眠。何曾是實。並是夢中意識。思想所為。則可比知。覺時之事。皆如夢中無實。夫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境界。元是第八阿賴耶識親相分。唯是本識所變。若現在之境。是明了意識分別。若過去未來之境是獨散意識。思惟夢覺之境雖殊。俱不出於意識。則唯心之旨。比況昭然。第二現知者。即是對事分明。不待立況。且如現見青白等物時。物本自虗。不言我青我白。皆是眼識分。與同時意識。計度分別。為青為白。以意辨為色。以言說為青。皆是意言。自妄安置。以六塵鈍故。體不自立。名不自呼。一色既然。萬法咸爾。皆無自性。悉是意言。故曰。萬法本閑而人自閙。是以若有心起時。萬境皆有。若空心起處。萬境皆空。則空不自空。因心故空。有自不有。因心故有。既非空非有。則唯識唯心。若無於心。萬法安寄。又如過去之境。何曾是有。隨念起處。忽然現前。若想不生。境亦不現。此皆是眾生日用。可以現知。不待功成。豈假修得。凡有心者。並可證知。故先德曰。如大根人。知唯識者。恒觀自心。意言為境。此初觀時。雖未成聖。分知意言。則是菩薩。第三約教而知者。大經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此是所現本理。能詮正宗也。智覺乘大願力。為震旦法施主。聲被異國。高麗遣僧。航海問道。其國王投書。敘門弟子之禮。奉金絲織成伽棃。水精數珠。金澡缾。等并僧三十六人。親承印記。相繼歸本國。各化一方。以開寶八年乙亥十二月示疾。二十六日辰時。焚香告眾。跏趺而化。明年正月六日。塔于大慈山。閱世七十有二。坐四十有二夏。
  贊曰。予初讀自行錄。錄其行事。日百八件。計其貌狀。必枯悴尫劣。及見其畫像。凜然豐碩。眉目秀拔。氣和如春。味其平生。如千江之月。研其說法。如禹之治水。孔子之聞韶。羿之射。王良之御。孫子之用兵。左丘明太史公之文章。嗚呼。真乘悲願而至者也。

  雲居簡禪師

  禪師名道簡。其先范陽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閑靜寡言。童子剃落。受滿分戒。徧游叢席。造雲居。謁膺禪師。膺與語連三日。大奇之。而誡令。刻苦事眾。於是簡躬探井臼。司樵爨。徧掌寺務。不妨商略古今。眾莫有知者。以臘高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靈甚。膺公住三峰時受服役。既來雲居。神亦從至。舍於枯樹之下。而樹茂。號安樂樹神。屬膺將順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諱。誰可繼者。曰堂中簡。主事僧意不在簡。謂令揀選。可當說法者。僉曰第二座可。然且攝禮。先請簡。簡豈敢當也。既申請。簡無所辭讓。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攝眾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簡知之。一夕遁去。安樂樹神者號泣。詰旦眾追至麥莊。悔過迎歸。聞空中連呼。曰和尚來也。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隨處得自在。問維摩豈不是金粟如來。曰是。曰為什麼却在釋迦會下聽法。曰他不爭人我。問如何是朱頂王菩薩。曰問這赤頭漢作麼。問橫身蓋覆時如何。曰還蓋得麼。問虵子為什麼吞却虵。師曰。在理何傷。問諸佛道不得處。和尚還道得麼。曰汝道。什麼處諸聖道不得。問路逢猛虎時如何。曰千人萬人不逢。偏汝便逢。問獨宿孤峰時如何。曰閑著七間僧堂不宿。阿誰教汝孤峰獨宿。問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裏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逈絕孤危。似汝閨閤中軟暖麼。又問。叢林多好論。尊貴邊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書斷。會麼。簡契悟精深。履踐明驗。而對機應物。度越格量。天下宗之。師壽八十餘。無疾而化。廬州帥張崇為建塔于本山。
  贊曰。大陽明安。甞疏藥山之語曰。高高山上標不出。深深海底藏不沒。其兒孫遵承之。以為妙得其旨。及聞雲居之言。則如真虎踞地而吼。百獸震恐。乃悟明安所示。蓋裴旻之虎也。予為作偈曰。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道人行立處。塵世有誰爭。無間功不立。渠儂尊貴生。詶君顛倒欲。枯木一枝榮。

  禪林僧寶傳卷第九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

    宋明白庵居沙門 惠洪 撰

  重雲暉禪師

  禪師名智暉。咸秦人。生高氏。童稚時。至精舍。輙留止如家。圭峯溫禪師。見而異之。為剃髮。年二十。受滿足戒。師事高安白水本仁禪師。十年而還洛京。愛中灘佳山水。創屋以居。號溫室院。日以施水給藥為事。人莫能淺深之。梁開平五年。忽欲還圭峯。山行翛然深往。坐巖石間。如常寢處。顧見磨衲數珠。銅缾椶笠。藏石壁間。觸之即壞。斂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處建寺。以醻夙心。方薙草。有祥雲出眾峯間。遂名曰重雲。虎豹引去。有龍湫。險惡不可犯。暉督役。夷塞之。以為路。龍亦移他處。但見雲雷隨之。後唐明宗聞而佳之。賜額曰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