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云。昨舉世尊陞座公案未圓。未能解得諸人惑。未能令諸人與世尊把臂共行。何謂。若是知音作者。纔恁麼。便解不恁麼。然後沒交涉。直教兩頭撒開。中間放下。自然活卓卓底隨處作主。如水投水。似空合空。佛祖不能知。鬼神莫能測。設到此地。要與世尊握腕。猶間一線道在。如欲豁通這一線道。須是更聽山僧重宣一偈云。佛身等空座稱身。何曾陞也何曾下。文殊覩影生狂華。引得兒孫成話杷下座。

  拈古

  舉佛果勤佛鑒懃佛眼遠同侍五祖至夜深。祖云各下一轉語看。佛鑒云。彩鳳舞丹霄。佛眼云。鐵蛇橫古路。佛果云。看脚下。祖云。滅吾宗者。克勤是也。徵三人之語。還有優劣也無。若道無優劣。五祖何以恁麼道。若道有優劣。什麼處是優劣處。

  開示

  諸佛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悟者心能轉物。物物皆歸自心。即是諸佛。迷者背心向物。妄隨物轉。即是眾生。是故諸佛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且我釋迦文佛未成正覺時。於雪山六年苦行。靜慮功極。至午夜舉頭見明星出。豁然大悟。彼當時悟箇甚麼。悟者惺也。只是惺得自己本有之心。不從人得。本來現成。本來常住。隨即普觀大地一切眾生。箇箇具有如來常住真心成佛種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遂運慈悲普度一切。便有四十九年所說言教。非真實也。皆不得已。見諸眾生疑多信少。不能直下大信自心。生起萬差。不免應病與藥。引眾權而歸一實。又恐一切眾生隨語生解。認著言說墮於教網。後復陞座不發一言。唯拈起青蓮花一枝。默顧四眾。欲人人當下直明本心覿面親會。不意大眾依然蹉過。獨有迦葉動容微笑會合本機。便付法立為第一祖。展轉相傳。至於第二十八祖達磨尊者。觀見此土眾生有大乘根器。遂航海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不用能巧。唯一直心當下自契。大眾。即此便是從上以來。佛佛祖祖。共一切眾生直悟一心見性成佛底樣子也。

  行實

  師云。予金臺世族也。父吳門。母丁氏。弱冠出家。禮大寂能和尚為師。後徧參知識。修進開悟行道因緣。備載全集。恐繁不錄。
  袾宏曰。予遊京師。參徧融笑巖二師。次年二師俱示寂。融師一味實心實行。無著述傳世。巖師隱柳巷。罕接見人。有笑巖集四卷。今撮其少分云。

  附錄

  宋景濂學士集中諸師碑銘。袾宏採其少分。以紀聖朝盛事。不致淹沒故。

  古鼎銘禪師

  師諱銘。臨濟十五世孫。四坐道場。將示寂。謂其徒曰。觀世音持蓮華至矣。安坐而逝。火化。舌根齒牙數珠不壞。五色舍利無數。國史危先生為之碑。有四會語錄行世。

  雪窗光禪師

  師名悟光。字公實。姓楊氏。號雪窗。成都之新都人。以三昧力入智慧海。初說法於白馬寺。已而住育王天童。四會說法。虞文清公贊。謂佛果一枝。鳳毛麟角。洪武十四年記。

  南堂欲禪師

  師諱清欲。字了菴。南堂其號也。姓朱氏。台之臨海人。住開福本覺靈巖三剎。有三會語錄也。

  徑山悅空禪師

  悅空顏公。以東嶼正嫡。住崑山東禪。轉吳門萬壽。升虎林南屏。遂陟雙徑。有四會語錄。先師王文獻公現宰官身敷宣般若。與禪師為方外交。松月印公稱師之道高於圓照佛照云。
  袾宏曰。四會語錄今無存。松月亦未知何許。而曰道高於圓照佛照。夫二公豈易及哉。而曰過之。更俟賢者考正。

  佛光照禪師

  師幼齡。中夜坐禪。母推使仆輙。達旦不寐。後出家。參雲居泉公。晝夜繫念。一夕松月下。聞流泉聲有省。往白泉公。泉公俾詣古林。古林問。子明知四大五蘊是生死根本。為何入此革囊。師擬議。林以錫杖擊之。豁然悟入。住清涼十五年。退隱東堂。影不出山。壽八十五。僧臘七十。逝七日。顏貌明潤。頂猶暖。舍利如珠璣云。

  璧峯金禪師

  師諱寶金。姓石氏。號碧峯。生杭之永壽縣。六歲出家。徧參講肆。參如海真公。寢食為廢。隨公摘蔬。忽凝坐不動。後入定。累日不起。嘗坐樹下。溪水橫至。人意師溺死。越七日。蒸坐如平時。一日聽伐木聲。汗如雨下。求證於公。公印可之。洪武二年。召至京。極蒙恩賜。師示疾。上親灑宸翰。賜詩十二韻。六月四日。沐浴更衣。正襟危坐而逝。世壽六十五。僧臘五十。火化。五色舍利汾然。齒舌數珠不壞。

  東溟日禪師

  師諱慧日。號東溟。天台赤城人。洪武初年。召入京。奏對稱旨。後辭歸杭之天竺。修西方淨業。洪武十二年七月朔日。謂弟子言。吾夢青蓮華池中清芬襲人。吾殆將去乎。四日坐逝。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師對王公大臣。未常出一軟媚語。至於誘進後學。溫然如春陽云。

  孤峯德禪師

  師諱明德。號孤峯。十五為僧。謁竺西坦公。公問何來。曰金鵝來。又問金鵝山高多少。師曰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