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密語。從須陀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語句。盡屬法之塵垢。但有語句。盡屬煩惱邊收。但有語句。盡屬不了義教。但有語句。盡不許也。了義教俱非也。更討甚麼密語 供養者。淨三業。前際無煩惱可斷。中際無自性可守。後際無佛可成。是三際斷。是三業清淨。是三輪空。是三檀空。云何比丘給侍於佛。所謂不漏六根者。亦名莊嚴。空無諸漏。林樹莊嚴。空無諸染。花果莊嚴。空無佛眼 問語也垛生招箭。言既垛生。不得無患。患累既同。緇素奚別。師云。但却發箭。塗中相拄。如其相差。必有所傷。谷中尋響。累劫無形。響在口邊。得失在於來問。却問所歸。還被於箭 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師云。劫者滯也。亦云住也。住一善滯於十善。西國云佛。此土云覺。自己鑑覺滯著於善。善根人無佛性。故云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觸惡住惡。名眾生覺。觸善住善。名聲聞覺。不住善惡二邊。不依住將為是者。名二乘覺。亦名辟支佛覺。既不依住善惡二邊。亦不作不依住知解。名菩薩覺。既不依住。亦不作無依住知解。始得名為佛覺。如云佛不住佛。名真福田。若於千萬人中。忽有一人得者。名無價寶。能於一切處為導師。無佛處云是佛。無法處云是法。無僧處云是僧。名轉大法輪。
  僧問臨濟。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未審此意如何。乞師指示。濟云。大通者。是自己於處處達其萬法無性無相。名為大通。智勝者。於一切處不疑。不得一法。名為智勝。佛者。心清淨光明透徹法界。得名為佛。十劫坐道場者。十波羅蜜是。佛法不現前者。佛本不生。法本不滅。云何更有現前。不得成佛道者。佛不應更作佛。古人云。佛常在世間。而不染世間法。道流。你欲得作佛。莫隨萬物。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一心不生。萬法無咎。世與出世。無佛無法。亦不現前。亦不曾失。設有者。皆是名言章句。接引小兒。施設藥病。表顯名句。且名句不自名句。還是你目前昭昭靈靈鑒覺聞知照燭底。安一切名句 洪覺範智證傳曰。經盖甞言。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豈一部之經。首尾自相違戾。曰予論此經。盖皆象也。聖人非不欲正言。以有不可勝言者。惟象為能盡其意。佛意以智身不可以三昧處求故也。以智體無所住無所依故。若生想念。願樂見之。即如所應現。無有處所依止故。猶如空谷響。但有應物之音。若呼之即應。無有處所可得。故華嚴經曰。有欲見普賢身及座者。但生想念是也。夫於散亂心時。一念佛號。便得覺道。但生想念。即見普賢。而十劫在定。謂佛法不現。徧會推求。謂普賢不見。非鈍根所知之境也 幻寄曰。三師談法華。如韓嬰說詩。斷章取義。好處不無。欲見大通智勝。只得一邊。
  常嗟今日所依之命。饑不得食則死。寒不得衣則死。被四大把定。不如先達者入火不燒。入水不溺。要燒便燒。要溺便溺。去住自由。十地菩薩亦水不能溺。火不能燒。倘要燒且不可得燒。他被量數管定。佛則不與麼。使得四大。風水自由。
  瑯琊云。藥王十地。何以燒得。幻寄云。瑯琊未識藥王。
  智濁照清。慧清識濁。在佛名照慧。在菩薩名智。在二乘及眾生邊名識。亦名煩惱。在佛名果中說因。在眾生名因中說果。在佛名轉法輪。在菩薩名法輪轉。在菩薩名瓔珞莊嚴具。在眾生名五陰叢林。在佛名本地無明。是無明明。故云無明為道體。不同眾生暗蔽無明。彼是所。此是能。彼是所聞。此是能聞。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是生語句。是出轍語句。不明不暗。不佛不眾生。總與麼也 師凡作務執勞。必先於眾。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請息之。師曰。吾無德。爭合勞於人。既徧求作具不獲。則亦不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語。流播諸方。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歸寂。諡大智禪師。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

  鄭州新鄭人。姓王。依大隗山大慧禪師受業。嵩嶽受具。初習相部及毗尼。既遊講肆。歷聽楞伽華嚴。入中百門觀。精練玄義。後扣大寂之室。頓然忘筌。得遊戲三昧。一日為眾僧行粥次。馬祖問。桶裏是甚麼。師曰。這老漢。合取口。作恁麼語。祖便休。自是同參無敢詰問。貞元十一年。憩錫池陽。不下南泉三十餘載。諸方目為郢匠 南泉山下有一菴主。人謂曰。近日南泉和尚出世。何不去禮見。主曰。非但南泉出世。直饒千佛出興。我亦不去。師聞乃令趙州去勘。州去便設拜。主不顧。州從東過西。又從西過東。主亦不顧。州曰。草賊大敗。遂拽下簾子便歸。舉似師。師曰。我從來疑著這漢。次日師與沙彌。携茶一瓶盞三隻到菴。擲向地上。乃曰。昨日底昨日底。主曰。昨日底是甚麼。師於沙彌背上拍一下曰。賺我來賺我來。拂袖便回。
  雪竇顯云。大小南泉趙州。被這擔板漢勘破。
  趙州問。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道。師便打。州捉住棒云。已後莫錯打人。師曰。龍蛇易辨。衲子難瞞。
  雪竇顯云。趙州如龍無角。似蛇有足。當時不管盡法無民。直須喫棒了趁出。
  翫月次。僧問。幾時得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