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知悟本性。謂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遂傳衣法。(黃龍新禪師頌曰。六祖當年不丈夫。倩人書壁自塗糊。分明有偈言無物。却受他家一鉢盂。妙喜曰。且道鉢盂是物不是物。若道是物。死心老亦非丈夫。若道非物。爭奈鉢盂何 金剛經悟緣。陸氏壇經初敘祖聞經有悟。不言至應無所住而有開入。惟云聞經有省。至三更入室時。五祖以袈裟圍祖。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大徹。此從藏本壇經。三更入室。五祖徵金剛經。傳燈不載其語)五祖送祖至九江驛邊。令祖上船。祖隨即把櫓。五祖曰。合是吾渡汝。祖曰。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能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 祖禮辭南行者兩月。至大庾嶺。僧惠明。本將軍。同數百人。來欲奪衣鉢。明先趁及。祖擲衣鉢於石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明舉衣鉢不能動。乃曰。我為法來。不為衣來。祖曰。汝既為法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祖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復問曰。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旨否。祖曰。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祖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惠明今向甚處去。祖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還至嶺下謂眾曰。向涉崔嵬。杳無蹤跡。當別道尋之。趁眾遂散。
  後明居袁州蒙山。避祖諱。更名道明。
  祖後至曹溪。物色之者稍稍聞。遂避難於四會之獵人隊中。經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令守網。有獲悉放。每飯時。常以菜寄煑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 儀鳳元年正月八日。忽念說法時至。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寓止廊廡間。暮夜風颺剎幡。聞二僧對論。一曰幡動。一曰風動。往復不已。祖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竦然。
  雪峯云。大小祖師。龍頭蛇尾。好與二十棒。孚上座侍次齩齒。峯云。我與麼道。也好與二十棒。妙喜云。要識孚上座麼。犀因玩月紋生角。要識雪峯麼。象被雷驚花入牙 雪竇舉巴陵示眾云。祖師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既不是幡風。向甚麼處著。有人與祖師作主。出來與巴陵相見。雪竇道。風動幡動。既是風幡。向甚麼處著。有人與巴陵作主。亦出來與雪竇相見。復頌云。不是幡兮不是風。衲僧於此作流通。渡河用筏尋常事。南山燒炭北山紅。又。不是風幡何處著。新開作者曾拈却。如今懞懂癡禪和。漫道玄玄為獨脚 育王普崇頌云。非風非幡無處著。是風是幡無著處。撩天俊鶻悉迷踪。踞地金毛還失措。阿呵呵。悟不悟。令人却憶謝三郎。一絲獨釣寒江雨 天台韶云。古聖方便。猶如河沙。祖師道。非風幡動。仁者心動。斯乃無上心印法門我輩是祖師門下客。合作麼生會祖師意。莫道風幡不動汝心妄動。莫道不撥風幡。就風幡通取。莫道風幡動處是什麼。有云附物明心。不須認物。有云色即是空。有云非風幡動。應須妙會。如是解會。與祖師意旨。有何交涉。既不許如是會。諸上座合如何知悉。若於這裏徹底悟去。何法門而不明。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洞了。更有甚麼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萬惑。上座豈是今日會得一則。明日又不會也 智證傳楞伽經偈曰。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說惟心。傳曰。曹溪六祖隱晦時。號盧居士。甞客廣州精舍。夜經行。聞兩僧論風幡。一曰風動一曰幡動。六祖前曰。肯使俗流輒與高論否。正以風旛非動仁者心動耳。法空禪師。深居五臺山。每夜必聞有聲。召曰空禪。法空患之。久而自悟曰。皆我自心之境。安有外聲哉。以法遣之。自後遂絕。夫言彼所見非有者。以風旛相待。無有定屬。以無定屬。緣生則名無生。六祖所示見境既爾。則空禪所悟聞塵亦然。首楞嚴曰。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消覺圓淨。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虗空。却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者。渠不信夫。幻寄曰。予少讀宋人詩。麥浪豈緣風滾滾。荷珠不為露涓涓。躍然喜。謂是風幡公案好註脚。及讀雪峯雪竇諸大老拈提語。爽然自失。洪公此傳。未可過諸老門限也。
  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祖言簡理當。不由文字。乃曰。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祖曰然。印宗作禮。請衣鉢出示大眾。令瞻禮。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祖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祖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祖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