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其提綱。渠渠惟論三玄三要。今其法派。皆以(此字應衍)謂三玄三要一期建立之語。無益於道。但於諸法不生異見。一切平常。便是祖意。其說是否。予曰。居士聞其說。曉然了解。寧復疑汾陽提綱乎。曰吾固疑而未決也。予曰。此其三玄三要之所以設也。所言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者。一切眾生熱惱海中。清凉寂滅法幢也。此幢之建。譬如塗毒之鼓。撾之則聞者皆死。惟遠聞者後死。若不橫死者。雖聞不死。臨濟無恙時。興化三聖寶壽定上座輩。聞而死者。今百餘年。猶有悟其旨者。即後死者也。而諸法派謂無益於道者。即不橫死者也。祖宗門風。壁立萬仞。而子孫畏之。喜行平易坦塗。此所謂法道陵夷也。譬如衣冠稱孔門弟子。而毀易繫辭。三尺童子笑之。臨濟但曰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而已。初未甞自為句中玄意中玄體中玄也。古塔主者。悞認玄沙三句為三玄故。但分三玄。而遺落三要。叢林安之不以為非。為可嘆息。玄沙曰。真常流注為平等法。但是以言遣言。以理遣理。謂之明前不明後。葢分證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下。若知出格之量。則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轉換落落地。言通大道。不坐平常之見。此第一句也。古謂之句中玄。回機轉位。生殺自在。縱奪隨宜。出生入死。廣利一切。迥脫色慾愛見之境。此第二句也。古謂之意中玄。明陰洞陽。廓周沙界。一真體性。大用現前。應化無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喚作慈定之門。此第三句也。古謂之體中玄。浮山遠公亦曰。意中玄非意識之意。古不足道。遠亦迷倒。予不可以不辯。無盡頷之 薦福古示眾云。眾生久流轉者。為不明自己。欲出苦源。但明取自己。自己者。有空劫時自己。有今時日用自己。空劫自己是根蔕。今時日用自己是枝葉。又曰。一夏將沒。空劫已前事。還得相應也未。若未得相應。爭奈永劫輪迴何。有什麼心情學佛法。廣求知解。被知解風吹入生死海。若是知解。諸人過去生中。總曾學來多知多解。說得辯慧過人。機鋒迅疾。只是心不息。與空劫已前事不相應。因茲惡道輪迴。動經塵劫。不復人身。如今生出頭來。得個人身。在袈裟之下。依前廣求知解。不能息心。未免六趣輪迴。何不歇心去。如癡如迷去。不語五七年去。已後佛也不奈汝何。古德云。一句語之中。須得具三玄。故知此三玄法門。是佛知見。諸佛以此法門。度脫法界眾生。皆令成佛。今人却言三玄是臨濟門風。誤矣。汾州偈曰。三玄三要事難分。古注曰。此句總頌三玄也。下三句。別列三玄也。得意忘言道易親。古注曰。此玄(或作意中)玄也。一句明明該萬象。古注曰。此體中玄也。重陽九日菊花新。古注曰。此句中玄也。僧問。三玄三要之名。願為各各標出。古曰。三玄者。一體中玄。二句中玄。三玄中玄。此三玄門。是佛祖正見。學道人但隨入得一玄。已具正見。入得諸佛閫域。僧問。依何聖教參詳。悟得體中玄。古曰如肇法師云。會萬物為自己者。其唯聖人乎。又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又曰。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世間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六祖云。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心生萬種法。又云。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如此等方是正見。纔缺纖毫。即成邪見。便有剩法。不了唯心。僧又問。如何等語句及時節因緣是體中玄。古曰。佛以手指地曰。此處宜建梵剎。天帝釋將一莖草插其處曰。建梵剎竟。佛乃微笑。水潦被馬祖一踏踏倒。起曰。萬象森羅百千妙義。只向一毫上。便識得根源。僧問趙州。如何是學人自己。州對曰。山河大地。此等所謂合頭語。直明體中玄。正是潑惡水。自無出身之路。所以雲門誡曰。大凡下語。如當門劍。一句之下須有出身之路。若不如是。死在句下。又南院云。諸方只具啐啄同時眼。不具啐啄同時用。僧進曰。有何言句。明出身之路。古曰。如杏山問石室。曾到五臺否。對曰。曾到。曰見文殊否。對曰見。又問。文殊向汝道什麼。對曰。道和尚父母拋在荒草裏。僧問甘泉。維摩以手擲三千大千世界於他方。意旨如何。答曰。填溝塞壑。僧曰。一句道盡時如何。答曰。百雜碎。雲門問僧。甚處來。曰南嶽來。又問。讓和尚為甚入洞庭湖裏。僧無對。雲門代云。謝和尚降尊就卑。此等語。雖赴來機。亦自有出身之路。要且未得脫灑潔淨。更須知有句中玄。僧曰。既悟體中玄。凡有言句。事理俱備。何須句中玄。古曰。體中玄。臨機須看時節。分賓主。又認法身法性。能卷舒萬象。縱奪聖凡。被此見解所纏。不得脫灑。所以須明句中玄。若明得。謂之透脫一路。向上關棙。又謂之本分事。祇對更不答話。僧曰。何等語句是句中玄。古曰。如比丘問佛說甚法。佛云。說定法。又問。明日說甚法。佛云。不定法。曰今日為甚定。明日為甚不定。佛曰。今日定。明日不定。僧問思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曰。廬陵米作麼價。又僧問趙州。承聞和尚親見南泉來。是否。答曰。鎮州出大蘿菔頭。又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答曰。餬餅。如何是向上關棙。曰東山西嶺青。又問洞山。如何是佛。答曰。麻三斤。若於此等言句中。悟入一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