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陽辨聰上座

  甞遊五臺山寺。寺之上座僧老為眾所輕。師獨敬事之。將還京下。老僧付師書。使於城北尋勃賀投之。師辭去。竊發而觀。無他詞但曰。度眾生畢蚤來蚤來。若更強住却恐造業。師大驚復緘封之。既至於廣濟河側。聞小兒呼勃賀。師問勃賀何在。小兒指大豬。豬項丳金環臥街西墻下。師扣墻問屠誰氏。曰趙生家也。問此豬何名勃賀。曰唯食勃荷故里中小兒以名之。吾日屠千百豬。豬犇佚難驅。以此豬引導之則纍纍就死。畜之十五年矣。師以書投之。勃賀急食。忽然人立而化。
  老僧聖人也。眾所共輕而聰獨敬事之。謂聰非聖人之徒歟。勃賀之事向刀輪上弘其慈化。獨假聰為之流通。謂聰非聖人之徒歟。故謹錄而傳之。

  △宋崇安自然法師

  本邑周村里人。姓程氏。刻苦窮經愽通奧義。才思敏捷文不加點。甞遊京下。朝貴試以牋疏。援筆立就。眾嘆異之。咸平中弘法京師。眾稱義虎。後奉旨往天竺取經。得石銚以歸。煑藥治病無不立愈。詣闕奏對稱旨。賜紫衣及了空之號。

  △宋浦城南峯寺淨空禪師

  熈寧間棲隱白花岩。夙悟禪旨。待制章衡迎歸南峰。後趺坐而化。茶毗獲舍利若干。藏于寺後之祥雲庵。勅贈慧應大師。真西山為撰記。

  △宋崇安雲居院嗣公

  本邑人。少甞習儒。師事胡文定公。後棄儒入釋。落髮雲居院。超然物外深躭禪悅。文定寄以詩曰。十年南北斷鴻鱗。夢想雲居頂上人。香飯可能長自飽。也應分濟百年身。

  △宋崇安開善寺肯庵圓悟禪師

  建安人。解行為眾所推。朱晦庵雅重之。甞和晦庵梅詩云。可憐萬木凋零後。屹立風霜慘淡中。聞者莫不嘆賞。順寂日晦庵哭以詩曰。一別人間萬事空。焚香瀹茗悵相逢。不須更化三十石。紫翠參天十二峰。

  △元建安白雲崇梵寺愚叟澄鑑禪師

  寧德縣潄石張氏子。早慕佛乘絕不茹葷。年十四出家依政和縣龍山寺棲雲座主。雲與剃落說戒。既而遍歷江湖。參饒州薦福寺無文燦和尚。遂入其室。時丞相古心江公青山鄭公中書平齋洪公疊山謝公皆響師玄化。後以郡檄請住建州白雲。及元至元二十年支提寺燬于宼。明年世祖勅師住持。復創寺宇。大德二年賜號通悟明印大師。至大四年六月望日有神人告曰。應跡西乾。師乃書偈曰。八十二年落賺世緣。躍翻筋斗應跡西乾。至十九日沐浴更衣趺坐而逝。師生平廉介不妄取與。威而不猛明而不察。囊無長物室無異翫。每過叢林非本色衲子未甞一顧。度弟子八十餘人。

  △明建陽虎井庵古朴德智禪師

  甌寧吉陽人。幼不茹葷。長而慕道。聞古心和尚為中峰嫡孫千岩長子。乃往依之。遂求剃落。戒月定水並資靈苗。慈光智焰交嚴法性。洪武間遊建陽均亭。結茅隱山居三載。以地艱于水棄之而去。有猛虎當道以頭抵地。師拂之不動。師曰汝欲留吾行乎。虎額之。師曰吾以乏水故去。汝能為我致之乎。虎乃口啣師衣回山。用瓜撅地泉隨湧出。清冽甘美。師乃復居漸成梵剎。宣德丙午八月初三日丑刻無疾坐化。享年一百一歲。建窣堵于本山。師之法語皆不傳。唯有詩曰。溪雲拂地送殘雨。谷鳥向人啼落花。又曰。萬里碧雲開暮色。一條銀漢亘秋天。觀此亦足以見師之餘韻云。

  △明崇安東林寺祖庭禪師

  江西人。姓揭氏。棄儒就釋遍遊講肆。後入閩駐錫崇安東林。師雖精通三乘而專以淨土法門為指歸。邑候金公雅重之。正統壬戌八月十一日沐浴更衣書偈曰。心源湛寂息馳求。一室安身萬事休。不動干戈家國泰。天長地久幾春秋。書畢趺坐念佛而寂。世壽八十有五。停龕六旬異香馥郁。緇素傾嚮俱嘆希有。

  △明甌寧斗峯山大闡慧通禪師

  政和邵氏子。年二十依斗峯玉溪和尚落髮進具。後首參周山主。教以念佛公案。往水吉巖頭閉關三載。忽一日坐到半夜渾然不見有身。惟話頭歷歷不散。因大生怖畏。晝夜不安。出關往政和天界寺參會中和尚。問曰某甲目前不見有身。唯覺話頭不散。未審是何境界。會曰此是人忘法未忘。又問恐怖不止未審是何故。會曰。此如雛鳥乍離樹窠。高飛不舉遠飛不去。故生恐怖。然恐怖也是他。不恐怖也是他。汝今但捨著身命持行將去。日久歲深水清月現。自然明白。師依教仍還舊隱。從頭下功。又經三載。忽一夜瞬目之間[囗@力]地一聲掇轉虗空通身無我。乃往見會中和尚。機緣相契。會遂付以拂子袈裟。成化癸巳春出嶺參訪。秋抵燕京道譽騰播。中官黃高為師建寺奏。
  上賜名正法禪寺。師開堂普說。四眾大悅。戊戌冬辭歸故山。後住邵武君峯。有語錄一卷傳于世。

  △明甌寧斗峯山古音淨琴禪師

  建陽蔡氏子。年二十五辭母往東峰庵禮赤石山主出家。當晚便問曰。人言明心見性。莫不是我心起處便覺知者麼。主曰此妄心非真心也。若認此心是認賊為子。師曰恁麼則我乃無心耶。主曰是汝知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