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村]。東下湘江。今見覺公。觀其禪學精明。性源淳潔。促膝靜坐。收光內照。一衲之外無餘衣。一鉢之外無餘食。遠生死岸。破煩惱殼。方今佛衣寂寂兮無傳。禪理懸懸兮幾絕。扶而興者。其在吾師乎。聊作一絕奉記。達者推心方濟物。聖賢傳法不離真。請師開說西來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張伯端

  字平叔。天台人。得仙道。作悟真篇。又徧參禪門。有省。後讀祖英集頓明心地。乃曰。獨修金丹不悟佛理。即同楞嚴十種仙趣。又詞云。丹是色身至寶。鍊成變化無窮。更能性上悟真宗。決了無生妙用。後趺坐而逝。火化得舍利千百粒。既而又有人見之者。
  贊曰。首楞嚴經云。有十種仙。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妄想。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夫報盡則非無量。還來則非常住地行絕行。安知其不為螻蟻蚊蝱。三島十洲。安知其不為鐵床銅柱。何以故。迷正覺故。或有人問。洞賓參黃龍而悟道。平叔讀祖英而明心。此又如何。但對他道。蟠桃三千年一熟。還會麼。若也不會。問取西漢東方朔。
  居士分燈錄補遺卷終

分燈錄後序

  唐世豪傑之士皆去而主法席。非但儒門淡泊。收拾不住也。當其時。內而妖牝雄貂。外則叛藩悍將。皆手懸富貴以鼻息籠天下士。士之無識者爭趨焉。顧可以笯龍檻象乎。趙州臨濟諸人皆具王侯將相之才而息心歸佛。大機大用殺活自繇。無俟外學相助也。五季以後辨藻轉高。然往往從義理窟中翻駁而出。是衲子反帶書生氣矣。宋世諸公則又以儒者操衲子之戈。陰咀其腴。陽樹為敵。試問晦翁科舉擔中所挾何牘。而齗齗異教不止。末後一著遷化露奇。又向何地歸宿也。當其時不昧本領直舉家風者固自有人。如劉元城謂。孔佛之言相為終始。投荒之日得力此事了不自諱。張子韶格物明遜妙喜物格。至謂必學佛然後知儒。及撞破乾坤推倒食案。叢林欽服無敢相謾。何其光明偉烈也。末法陵夷孤燈絕照。而分其枝影代不乏人。夫體權應道薰學尊聞。巋列金湯廣施津筏。雨花室裏不礙維摩。雲黃山中詎掩大士。源流承接髓血貫通。吾讀分燈一錄而顯密證現。道藉人弘果無憾矣。或謂心空居士家視樂邦神怡蓮乘。既括萬善之旨。盡歇諸方之狂。而意存該綜條分指授。豈持名反念而外又別有正法眼藏在乎。余曰。居士舉無義味話。演出從上綱宗。不說義理禪教壞人家兒女。唐宋以來精靈果位處處逢著亦言言印著。即謂七十二家隨身竿木皆資淨土舟航可也。若猶帶水拖泥則九品不生。即使擊石敲火而五燈亦終暗矣。必如居士脚蹈實地口宣妙音。乃謂之不昧本領。乃謂之大闡宗風。慎勿向靈知分段際錯認其婆心所寄也。  壬申仲秋  許經 謹識

分燈錄跋

  自廬山諸賢以還。開士棲托耽玄味勝。蓋亦代不乏人已。第不過逸情遠韻翛然埃[土*盍]之外焉爾。迨柳州臨川涪翁無咎輩始暢發西方宗旨。而眉山公尤縱橫解脫掀翻寶藏光流電駴。然人亦厪以文言悅之。不必於心性領入也。惟陶元亮晁明遠差得輕安境地。廼如裴公美之為相。趙閱道之為執政。元城橫浦之為碩儒。而孟無菴之為大將。所謂實修寔證不捨塵勞而圓通應現者安在。夫動寂異源而緇白殊塗也哉。社兄朱我沾氏三明八解夙契鍼水。顧以引掖同志為拳拳而又[賏/心]眎為口頭禪已也。尚友往喆勘辯根乘必取傳授昭灼依歸的切者。方許分般若一燈。堪竪人天榜樣。若覽者膚剽瀋拾止作一番義學理會。即七十二大德總未夢見在。
  偶諧居士 黃廷鵠 題

居士分燈錄勸緣引

  宋洪覺範禪師著僧寶傳林間錄智證傳三書。昔人比之貫高程嬰公孫杵臼之用心。茲朱心空居士力扶正法猛發弘願。自庚戌迄今越二十年許纂就佛祖綱目四十一卷。擬照藏板募梓流通。又輯分燈錄二卷。今先付剞劂。凡居士七十二人。俱師承有據及應化再來者。仍請七十二位居士各捐貲五錢或三錢助刻此錄。即註姓氏。庶符往哲共續禪燈。其用心更勤且苦矣。僭為勸緣。敢云導引。
  崇禎辛未一陽生日勸緣友末章台鼎頓首拜啟



  中峰和尚閱林間錄有感而說偈曰。林間編此錄。深夜剔殘燈。慧命微如線。人心冷似氷。祖庭空積雪。古路不逢僧。追跂前賢轍。思歸一念增。噫嘻可勝嘆哉。今不侫之輯分燈也。特竭微誠。敢有禱於居士。夫繹孔孟之微言。窺佛祖之命脈。原無二道。豈有兩心。第直探本根而剪除纏蔽之荊棘。深窮教典而運出自己之家珍。提獎實心實行緇流。而使空門不至冷落。魔外不至充盈。則在今日尤為急務耳。一時助梓宰官居士。例得並書以植殊因。
  張所望 陳繼儒 張翼軫 黃廷鵠 徐兆禎 王元瑞 李凌雲 莊元禎 馮明玠 沈匡濟 王獻吉 姚士芳 葉師曾 章台鼎 杜麟徵 鄒孟仁 章輔世 許經 陸景暉 徐爾鉉 董祖和 馮鼎弼 唐允諧 馮鼎位 葉有英 吳蹈昌 張天[(雪-雨)/粉/大] 陵慶麟 陸慶紹 鄒孟浩 屠旭(以上各捐貲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