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二十六年。
  丁酉二十七年。
  戊戌二十八年。
  己亥二十九年。
  庚子三十年(景德傳燈錄作三十一年者誤)。
  祖住世傳法。
  祖付囑提多迦正法眼藏。
  祖在世化導。證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籌置於石室。其室縱十八肘。廣十二肘。充滿其間。最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來禮祖求出家。祖問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求出家。非為身心。祖曰。不為身心。復誰出家。答曰。夫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然。祖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宜依佛法僧。紹隆聖種。即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夢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傳授。以至於我。今以付汝。聽吾偈言。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祖示涅槃。
  付法已。祖乃踴身虗空。見十八變。却復本座。跏趺而逝。提多迦以石室內籌茶毗之。收舍利建塔供養。
  祥符蔭曰。宗門凡聖等忘。不尚通力。然祖滅皆示神變者。定慧力深。自然成見。非有心強為也。

  第五世祖

  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國人也。初名香眾。父夢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諸寶嚴飾。山頂泉湧。滂沱四流。後遇毱多尊者。為解之曰。寶山者。吾身也。泉湧者。法無盡也。日從屋出者。汝今人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因為更今名。梵云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尊者聞已。踴躍述偈云。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回為真法味。能度諸有緣。毱多尊者。亦說偈曰。我法傳於汝。當見大智慧。金日從屋出。照耀於天地。祖禮謝。
  平王辛丑三十一年。
  第五世祖提多迦尊者嗣宗統(四十九年)。
  壬寅三十二年。
  祖住世傳法。
  癸卯三十三年。
  甲辰三十四年。
  乙巳三十五年。
  丙午三十六年。
  丁未三十七年。
  戊申三十八年。
  己酉三十九年。
  庚戌四十年。
  辛亥四十一年。
  壬子四十二年。
  癸丑四十三年。
  甲寅四十四年。
  乙卯四十五年。
  丙辰四十六年。
  丁巳四十七年。
  戊午四十八年。
  己未四十九年(魯隱公元年)孔子春秋編年始此。
  庚申五十年。
  辛酉五十一年。
  桓王(諱林平王孫在位二十三年按諡法克敬勤民曰桓)。
  桓王壬戌元年。
  癸亥二年。
  甲子三年。
  乙丑四年。
  丙寅五年。
  丁卯六年。
  戊辰七年。
  己巳八年。
  庚午九年。
  辛未十年。
  壬申十一年。
  癸酉十二年。
  甲戌十三年。
  乙亥十四年。
  丙子十五年。
  丁丑十六年。
  戊寅十七年。
  己卯十八年。
  庚辰十九年。
  辛巳二十年。
  壬午二十一年。
  癸未二十二年。
  甲申二十三年。
  莊王(桓王子諱佗在位十五年按諡法武而不遂曰莊)。
  莊王乙酉元年。
  丙戌二年。
  丁亥三年。
  戊子四年。
  己丑五年(景德傳燈錄作七年者誤)。
  祖住世傳法。
  祖度仙人彌遮迦付正法眼。
  祖至中印度。彼國有八千大仙。彌遮迦為首。聞祖至。率眾瞻禮。謂祖曰。昔與師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師逢十力弟子。修習禪那。自此報分殊途。已經六劫。祖曰。支離累劫。誠哉不虗。今可捨邪歸正。以入佛乘。彌遮迦曰。昔阿私陀仙授我記云。汝到後六劫。當遇同學。獲無漏果。今也相遇。非夙緣耶。願師慈悲。令我解脫。祖即度出家。命諸聖授戒。其餘仙眾。始生我慢。祖示大神通。於是俱發菩提心。一時出家。祖乃告彌遮迦曰。昔如來以正法眼藏。密付迦葉。展轉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當護念之。乃說偈曰。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祖示涅槃。
  說偈已。踴身虗空。作十八變。火光三昧。自焚其軀。彌遮迦與八千比邱。同收舍利。於班茶山中。起塔供養。
  祥符蔭曰。世人不知仙佛之分。往往煉形養氣。貪戀仙術。冀圖長生。不達大道。枉用工夫。棄金擔草。誠為可惜。譬如遠客思歸。於路多涉邱園。祇增旅夢廻環。家鄉迢遞耳。復有躭迷喪失。以致孤露伶俜。將來不知何所底止。夫人於茫茫生死海中。生一脫離之念。豈非背塵合覺之時。乃以不遇良師。空遭困頓。一時受誤。累劫支離。觀於尊者。可以泠然矣。

  第六世祖

  彌遮迦尊者中印度人。
  莊王庚寅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