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後正傳宗統者皆然。
  甲戌五十五年。
  祖結集佛大藏。
  祖告諸比丘曰。佛已茶毗。金剛舍利。非吾等事。宜當結集法眼。毋令斷絕。乃勅眾曰。如來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宜赴結集。於是得神通者。悉赴耆闍崛山。畢鉢羅窟。時阿難為漏未盡。不得入會。後證阿羅漢果乃入。祖告眾曰。此阿難比丘。有大智慧。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餘。可請彼集修多羅藏。(修多羅。華言契經。即法也)優波離持律第一。為眾紀綱。令與五百羅漢。結集毗奈耶藏。(毗奈耶。華言善治。即律也)祖共諸大阿羅漢等。結集阿毗曇藏(阿毗曇。華言無比法。即論也)。
  共王(名繄扈穆王子在位十二年按諡法既過能改曰共)。
  共王乙亥元年。
  祖住世傳法 發明(竺乾遠隔。事蹟難稽。首尼通以住世傳法槩之)。
  丙子二年。
  丁丑三年。
  戊寅四年。
  己卯五年。
  庚辰六年。
  辛巳七年。
  壬午八年。
  癸未九年。
  甲申十年。
  乙酉十一年。
  共王丙戌十二年。
  懿王(名囏共王子在位二十五年按諡法溫柔賢善曰懿)。
  懿王丁亥元年。
  戊子二年。
  己丑三年。
  庚寅四年。
  辛卯五年。
  壬辰六年。
  癸巳七年。
  甲午八年。
  乙未九年。
  丙申十年。
  丁酉十一年。
  戊戌十二年。
  己亥十三年。
  庚子十四年。
  辛丑十五年。
  壬寅十六年。
  癸卯十七年。
  甲辰十八年。
  乙巳十九年。
  丙午二十年。
  丁未二十一年。
  戊申二十二年。
  己酉二十三年。
  庚戌二十四年。
  懿王辛亥二十五年。
  孝王(名辟方懿王弟在位十五年按諡法慈惠愛親曰孝)。
  孝王壬子元年。
  癸丑二年。
  甲寅三年。
  乙卯四年。
  丙辰五年。
  祖住世傳法。
  祖付囑阿難傳持正法。
  阿難一日問祖曰。佛傳金縷袈裟外。別傳個甚麼。祖召阿難。阿難應諾。祖曰。倒却門前剎竿著。乃告阿難曰。今將正法。付囑於汝。汝善守護。聽吾偈曰。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阿難作禮奉命。
  祖入定雞足山以待彌勒。
  祖念既傳法已。當遵佛勅。念佛舍利諸塔。皆在諸天。乃凌虗徧禮已。復以夙約。辭阿闍世王。遂入雞足山。自念我今持僧伽黎。經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至彌勒出世。終不致壞。乃以禪定持身。語山神曰。若阿闍世王。及阿難來。山當為開。開已復合。
  祥符蔭曰。初祖紹統。住世四十四年。當世尊大法廣化之後。機緣純熟。護持密嚴無迹可見。且竺乾隔別。無從廣稽。如來一代大教。首宣結集。誠不忝佛勅。紹隆慧命者矣。乃以禪定持身俟見慈氏。非真如來使。擔荷大法者。疇克能之。

  第二世祖

  阿難尊者。王舍城人。姓剎利帝。父斛飯王。實如來從弟也。多聞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
  丁巳六年。
  第二世祖阿難尊者嗣宗統(三十七年)。
  戊午七年。
  祖住世傳法。
  己未八年。
  庚申九年。
  辛酉十年。
  壬戌十一年。
  癸亥十二年。
  甲子十三年。
  乙丑十四年。
  孝王丙寅十五年。
  彞王(名燮孝王子在位十六年按諡法安心好靜曰彞)。
  彞王丁卯元年。
  戊辰二年。
  己巳三年。
  庚午四年。
  辛未五年。
  壬申六年。
  癸酉七年。
  甲戌八年。
  乙亥九年。
  丙子十年。
  丁丑十一年。
  戊寅十二年。
  己卯十三年。
  庚辰十四年。
  辛巳十五年。
  彞王壬午十六年。
  厲王(名胡彞王子在位十七年并共和三十四年按諡法殺戮無辜曰厲)。
  厲王癸未元年。
  甲申二年。
  乙酉三年。
  丙戌四年。
  丁亥五年。
  戊子六年。
  己丑七年。
  庚寅八年。
  辛卯九年。
  壬辰十年。
  癸巳十一年(景德傳燈錄作十二年誤)。
  祖住世傳法。
  祖付囑商那和修正法 示涅槃。
  祖將入涅槃。於恒河中流。跏趺而坐。阿闍世王。毗舍離王。皆在河側。說偈勸請。莫般涅槃。祖答偈曰。二王善嚴住。勿為苦悲戀。涅槃當我靜。而無諸有故。復念我若向一國。則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