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如墜千尺井中。求出相似。手足都無攀攪。至第五日巳間。方深睡。窗外二僧夾籬。拗折大竹。聲若迅雷。頓見虗空粉碎。大地平沉。人法俱消。一真不立。盡大地覓纖毫過患。了不可得。無有譬喻能喻。揭開從前文字。但見紙墨。義理了不關思。端坐終夜。如彈指頃。無思惟中。觸著趙州云。我在青州做領布衫重七斤。凡古栢樹子。乾屎橛。新婦騎驢阿家牽。八角磨盤空裏走。至雲門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種種三昧。一時見前。因勘破向來。橫說竪說。行棒行喝。總未是向上全提在。所以雲門道。盡大地無纖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色。始是半提。直得如此。須知更有向上全提時節。儻臨濟不曾得黃檗佛法無多子。德山尚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何能棒下成等正覺。喝下成等正覺耶。後復深研玄要之旨。從梅花蓓蕾時閉關。疽發於背不自覺。忽推窗見黃梅墮地。千門萬戶。劃然天開。
  癸丑四十一年。
  甲寅四十二年。
  湛然澄和尚開法雲門。
  憨山清返初服。
  臨濟第二十九世禹門祖示寂。
  二月十二日圓寂。
  禹門祖付天童悟。磬山修。雪嶠信。抱朴蓮四人。諸家法脉。正在繁衍。書則不勝。定則未可。年紀止於禹門。宗統之歸。須俟後定。
  歷年表曰。自宋高宗丁巳紹興七年。至明神廟甲寅萬歷四十二年。凡四百七十八年。其間正宗法脉。時汙時隆。大道機宜。若顯若晦。南渡晚葉猶重法以尊師。理學名儒。或內秘而外見。元廷隆禮。邁於尋常。明時尊崇。著之令典。碩德耆緇。盛行南北。英流俊衲。不減宋唐。鬱鬱以興。繩繩相成。但以兵燹頻仍。雲山深隱。微言妙義。多霧晦以烟消。斷簡殘編。每蛛絲而蠧篆。禪林文獻。遂致渺茫。法苑淆訛。因之流播。然真傳大意。授受明的之機緣。正續雄風。紹述後先之次序。皎然如氷輪霜洗。光藹徹乎中天。儼爾似霆蟄春回。聲隱蟠於大地。高峯中峯之冷嚴而韜晦。萬松雪庭之圓敏以精持。皆所以深培厚蓄。而伏隆隆振振之緒於未艾。圓通禹門。凜乎太華之雪照晨曦。嵩少宗鏡。泠然玉井之泉流夜壑。此其九鼎之繫。縹緲未墜單絲。千鈞之機。舉發方期鉅力焉矣。

  宗統編年卷之三十
  宗統編年卷之三十一
  諸方略紀(上)

  臨濟宗統止於禹門。曹洞宗統止於宗鏡。從明季至皇清康熈二十八年己巳。其間諸方之出處大段。有年月可徵。見聞所及者。附書年甲之下曰略紀。俟後之宗統定而詳系焉。
  乙卯萬歷四十三年。
  正月。悟和尚心喪。伴柩龍池。傳祖臨寂。命悟繼住。悟斂鋩閟彩三年。泯泯心喪。山頂高寒。焚香却坐。簡古公案近二百則為之頌 發明(法王宗統。如一人端拱。攝化萬方。君前臣名。示至尊無外也。故凡皆書名。宗統未定。諸方名分不一。通書和尚。從法門稱謂也)七月四日。雲棲袾宏蓮池大師寂。宏仁和沈氏子。年十七補邑庠。每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一日失手碎茶甌有省。作七筆勾見志。投西山性天和尚祝髮。北遊。參徧融。後謁笑巖祖於柳巷。南歸過東昌。道中聞譙樓鼓聲忽悟。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閑事。魔佛空爭是與非。重復雲棲古剎。以淨業普攝三根。汲汲孜孜。專精無間。以法利生。緇素咸稱古佛。問參禪念佛。可得融通否。答曰。若是兩物。用得融通著。半月前。預知時至。西向而逝。
  丙辰四十四年。
  十二月悟和尚奉傳祖骨入塔。
  丁巳四十五年(七月京師怪風八月宣府天鳴地震)。
  四月望日。悟和尚嗣席龍池。心喪既畢。眾請開堂。同門初若易之。一陞座。眾屈服。為之改觀。
  憨山清大師自五乳抵雙徑。弔紫栢可大師。襄舉塔事。入雲棲弔蓮大師。留二旬。發揮大師生平密行。至有聞而泣者。銘其塔。旋至吳。藏和尚同錢受之太史。延至三峯。
  寒灰聞谷二老宿。以徑山法席久虗。同諸士大夫請藏和尚。藏辭之。
  戊午四十六年。
  正明十七日。壽昌慧經無明和尚寂。經住寶方峨峯壽昌三剎。別建庵院二十餘所。七旬尚混勞侶。耕鑿不息。丈室蕭然。惟作具而已。益王嚮德。深加褒美。每歎曰。去聖時遙。幸遺此老。十三日示微疾。至十七日蚤。取水盥漱拭身。曰不必再浴。索筆大書曰。今日分明指示。擲筆端坐而逝。茶毗火光五色。頂骨諸牙不壞。即於本寺方丈建塔。
  己未四十七年。
  庚申(萬歷四十八泰昌元)年。
  熹宗悊皇帝。
  辛酉天啟元年。
  壬戌二年。
  癸亥三年。
  悟和尚住通玄。開堂演法。有通玄峯頂。別是人間之語。夏六月。始定九旬安居之制。深山曠野。相依衲子十數輩。多正因行脚之士。而茆堂草榻。不倦槌拂。寅夕提策。往往有開發者。
  黃山惟安普門大師寂。安邵縣奚氏子。幼孤賤。苦行矢願。精勤鍛鍊。萬歷三十二年。立黃山道場。破雪登奇。捫蘿陟峭。得黃山之勝地。賜額慈光寺。兼滲金佛像。天啟三年至夫椒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