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十七年。
  己亥十八年。
  庚子十九年。
  辛丑二十年。
  禪師常潤參宗鏡祖付法。
  潤字幻休。別號大千。南昌進賢王氏子。初謁萬松林於徑山。復參大方蓮。後參宗鏡祖。力行二年。愈益精進。祖舉洞山我今不是渠詰之曰。既不是渠。畢竟是何人。潤領悟。以偈答曰。若要識此人。有箇真消息。無相滿虗空。有形沒踪跡。曾為佛祖師。嘗作乾坤則。龜毛拂子清風生。兔角杖頭明月出。祖曰。子無勦說。更須自入悟門。潤曰。尚不借緣。從何門入。祖曰。既不借緣。何為至此。潤曰。因不借緣。所以至此。祖曰。就不借緣一語。於意云何。潤曰。彩鳳飜飛身自在。鐵牛奔吼意常閑。祖曰。善哉明日辭行。祖付偈曰。定作人天主。當思少室秋。潤曰。常潤是甚麼人。安敢當此。祖囑曰。吾道不振久矣豈宜袖手耶。潤唯唯。
  壬寅二十一年。
  癸卯二十二年。
  臨濟第二十七世龍泉祖示寂。

  宗統編年卷之二十九
  宗統編年卷之三十
  臨濟第二十八世祖

  諱德寶。金臺吳氏子。嗣龍泉祖。
  世宗甲辰嘉靖二十三年。
  臨濟第二十八世圓通祖嗣宗統(三十八年)。
  祖居圓通。
  仲夏朔。祖入都居圓通寺。上堂。拈拄杖曰。有麼。有麼。時有一僧出作禮。祖劈脊便打曰。多口作麼。曰某甲一言未措。何為多口。祖復打曰。再犯不容。
  乙巳二十四年。
  祖結夏圓通。
  四方禪侶。終南。南岳。伏牛。五臺等處。聞祖道風。皆來參禮。
  丙午二十五年。
  曹洞宗統止於是年。
  按洞宗宗鏡書。傳少室潤。廩山忠。隱菴進。大方遷古風玄。天然佐。五人。少室潤。傳清涼念。無言道。智空睿。鰲谷銀。無疑信。五人。廩山忠。傳經昌經一人。清凉念。傳雲門澄一人。壽昌經傳博山來。東苑鏡。鼓山賢。黃龍謐四人。無言道。傳少室喜。金山肇二人。雲門澄。傳苕溪徹。明因懷。佛日方。愚菴盂。東山澓。弁山雪六人。博山來後有雪關誾。檀度密。華首獨。金陵嚴四人。東苑鏡傳天界盛一人。鼓山賢後有鼓山沛一人。諸家傳持。正在繁衍。從此至本朝。諸師之出世行蹟。年月有徵者書焉。宗統之歸。須俟後定。
  幻休潤和尚繼席少室 發明(洞宗宗統已虗諸師皆稱和尚後詳諸方略紀)。
  宗鏡祖示寂。僉議繼席。非潤不可。潤執意謙退。再請再却。眾乃舉祖付囑之偈。潤遽墮淚不復言辭。乃住少室。潤體貌豐碩。聲若洪鐘。與諸學人。甘澹泊而襟度夷曠。力荷大法。朝夕乾乾。無少倦色。告香入室者。二百七十人。
  丁未二十六年。
  戊申二十七年。
  己酉二十八年。
  庚戌二十九年。
  辛亥三十年。
  佛滅後二千五百年。
  壬子三十一年。
  癸丑三十二年。
  隱菴進和尚應請北遊。
  進自得法於小山書祖。後養道於大伾之興國寺。影不出山。足不蹈閫者數載。久之開堂說法。機如走珠。口似懸河。衲子肩摩踵接。趨謁如狂。一日應請北遊。途宿三教堂。主僧進曰。此中向有憨布袋像供西壁。後為羽士居此。於頂上安雙髻。改呼為鍾離仙。遷供東壁。每每緇衣黃冠。爭衡代位。至今葷酒淫祀。妖孽一方。死為怪事。求和尚除之。進以拄杖指其像曰。者塊泥團。變怪多端。不守本分。惱亂人間。髠頭佛祖。丫髻神仙。出乖見醜。魔魅閭閻。彼此搬弄。東那西遷。妄生喜怒。暮四朝三。不遇老僧行正令。多年冷地受牽纏。四大各復。返本還源。從此一方齊物論。即刻送汝上長安。咄咄。連棒粉碎。而邪孽從茲肅清。
  甲寅三十三年。
  祖辭眾南遊。
  仲秋祖辭眾南行。有答三際禪人問法語。
  蘊空忠和尚棲隱廩山慧經從之出家。
  盰江之新城。有廩山。去郭二十里。八面秀拔。忠遊喜之。因結茆棲止者。二十年。不與人接。諸士紳故人多來相訪。唯默坐而已。羅近溪。鄧潛谷。與論性命之學。皆超出情見。及舉宗門向上事。人多未能領略。經撫州崇仁裴氏子。誕時難產。祖父誦金剛般若經而娩。因名經。初生頴異。長貌蒼古。九歲入鄉塾。便問浩然之氣。是箇甚麼。塾師異之。嚮忠道行高峻。特求出家。常疑金剛四句偈。必有指據。偶見傅大士頌曰。若論四句偈。應當不離身。不覺釋然。遂辭忠隱峨峯。嘗登絕頂顧盻。而作偈曰。踏上雲頭第一峯。眼中廣博小虗空。當時欲見無由面。今日相逢處處同。結廬三年。人無知者。
  乙卯三十四年。
  丙辰三十五年。
  禪師方念參少室休和尚於立雪庭受付。
  念字慈舟。別號清凉。古唐楊氏子。十歲投金臺義公出家。自念生死事大。受具參方。一日聽古道法師講楞嚴經。至七處徵心。後頓知緣生不實。茫無下落。乃遍歷講席。精研性相宗旨。終不自肯。往少室。參幻休潤。於立雪庭禮拜次。潤問甚處來。念曰。北方來。潤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