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關棙子。阿娘依舊是婆婆。疑滋甚。一日病中聞僧舉大慧臨滅因緣。頓明全首座偈意。入蜀見楚山雪峯。多所發藥。益臻玄奧。末後至金陵見祖。祖問曰。什麼處來。曰北京。祖曰。莫有別處去麼。曰隨方瀟灑。祖曰。曾到四川否。曰曾到。祖曰見法鑑否。曰曾見。祖曰。見楚山否。曰曾見。祖曰。法鑑會下多少眾。曰三十。祖曰。楚山會下多少眾。曰三十。祖曰。且不一般。曰本無差別。豈分彼此。祖曰。四川境界與此間如何。曰江山雖異。風月一同。祖竪拳曰。還有這箇麼。曰無。祖曰。因甚却無。曰非某境界。祖曰。如何是你境界。曰諸佛不能識。誰敢強安名。祖曰。汝豈不是著空。曰終不向鬼窟裏作活計。祖曰。西天九十六種。汝當第一。瑞拂袖而出。遂留止一冬。機語甚契。
  戊戌十四年。
  祖付本瑞正法。
  祖以袈裟拂子付本瑞。偈曰。濟山棒喝如輕觸。殺活從茲手眼親。聖解凡情俱坐斷。曇華猶放一枝新。
  臨濟第二十五世南京高峰祖示寂。

  臨濟第二十六世祖

  諱本瑞。字天奇。別號煢絕。嗣金陵高峰祖。
  己亥十五年。
  臨濟第二十六世金陵祖嗣宗統(三十年)。
  祖示眾曰。汝等除去心中謟曲。截斷人我貪嗔。直教一念不生。萬緣頓息。然後向此乾乾淨淨處。提個話頭。字字明白。念念相續。看他是個甚麼道理。務要討個分曉。日久歲深。不煉昏沉。昏沉自退。不除散亂。散亂自絕。純一無雜。心念不生。忽然會得如夢而醒。覆看從前。俱是虗幻。當體本來見成。萬象森羅。全機獨露。天上人間。悉無別法。蕩蕩然無拘無束。坦坦地自由自在。於這大明國裏。也不枉為人。向此法門。也不枉為僧。却來隨緣度日。豈不暢哉。
  禪師東明支下天目活埋菴月江覺淨寂。
  淨姑蘇雙楊沈氏子。嗣東明旵祖。匿影天目活埋菴。日惟一饘。歲惟一衲。醎酢不沾。枕簟不御者六年。愛苕溪清幽。遂駐錫水心院。歷二十稔。道行精峻。世莫得而遠近之。唯以法施。未嘗少倦。正月十九日寂。四眾皇皇。如失慈父。
  庚子十六年。
  辛丑十七年。
  壬寅十八年。
  癸卯十九年。
  甲辰二十年。
  乙巳二十一年。
  丙午二十二年。
  丁未二十三年。
  孝宗敬皇帝。
  孝宗戊申宏治元年。
  己酉二年。
  禪師如[氶/巳]集禪宗正脉。
  巹嘉禾人。嗣空谷隆。輯佛祖機語曰禪宗正脉。
  庚戌三年。
  辛亥四年。
  壬子五年。
  癸丑六年。
  甲寅七年。
  乙卯八年(十二月天鼓鳴)。
  丙辰九年。
  丁巳十年(五月各省天鳴地震)。
  戊午十一年。
  己未十二年。
  庚申十三年。
  辛酉十四年。
  禪師天界下樵陽君峰大闡惠通寂。
  通政和邵氏子。年二十造甌甯斗峰。禮寶積玉溪得度。出關參天界中。久之付袈裟拂子。常侍黃高扣法有省。八月延至寶禪寺。復捐貲建寺。奏上賜額曰正法禪寺。延通主法。戊戌冬。南還故山。住邵武君峰。是年寂。
  壬戌十五年。
  癸亥十六年。
  甲子十七年。
  乙丑十八年。
  武宗毅皇帝。
  武宗丙寅正德元年。
  祖付明聰正法。
  聰邵武光澤縣人。姓奚。母吳氏。將誕前一夕。有病僧告宿。吳辭之。夜半遂生聰。而病僧是夜道亡。里人咸謂此僧再來。十七從隱菴得度。二十受具。精毗尼。兼修止觀。深究唯識等論。一日遊百丈山。逢一老宿問聰曰。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見前。不得成佛道。此理如何。聰依文對。老宿詬罵而去。聰疑情頓發。一日聞馬嘶豁然大悟。乃曰。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往謁金陵祖。久之付正法印。
  丁卯二年。
  少室祖奉詔說法伊鄭諸王往來問道。
  戊辰三年。
  臨濟第二十六世金陵祖示寂。
  祖得法弟子三百四十有奇。未及百年。湮沒殆盡。獨無聞聰祖傳持正脉至今。
  雲外香曰。天奇老人。徹底為人。老婆心切。當時法運。庶幾稍振。自茲以降。景逼桑榆。雖有魯陽之戈。烏能挽其萬一者哉。

  臨濟第二十七世祖

  諱明聰。字無聞。別號絕學。嗣金陵瑞祖。住隨州關子嶺龍泉寺。
  己巳四年。
  臨濟第二十七世隨州龍泉祖嗣宗統(三十五年)。
  庚午五年。
  辛未六年。
  壬申七年。
  禪師古音淨琴住瑞巖。
  琴閩之建溪興賢蔡氏子。晚號玉芝老人。幼敏逸。每日歎云。世間所求皆是苦。不如蚤覓出身途。年二十五出家。歷參樵陽大闡。將樂性空。泉南靜晃。虎林印宗。皆當世宏道之士也。最後往巫山叩壽堂松。遂蒙印可。回閩隱雙峰三十年。四方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