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髮。聽圓覺久之。棄游關外。謁佛海於蟠龍。盡其機用。海未之許。一日。五參。出問。未審如何是佛。海曰。齊己。你問箇甚麼。師於言下大悟。遂禮拜。海曰。這漢今日大似方木逗著圓孔。於是名振叢席。初住鵝湖。遷居廣慧。徙東山。 上堂。舉。修山主偈曰。是柱不見柱。非柱不見柱。是非已去了。是非裏薦取。召大眾曰。薦得是。移華兼蝶至。薦得非。擔泉帶月歸。是也好。鄭州梨勝青州棗。非也好。象山路入蓬萊島。是亦沒交涉。踏著秤磓硬似鐵。非亦沒交涉。金剛寶劒當頭截。阿呵呵。會也麼。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蓮社會道友請上堂。漸漸雞皮鶴髮。父少而子老。看看行步躘踵。疑殺木上座。直饒金玉滿堂。照顧白拈賊。豈免衰殘老病。正好著精彩。任汝千般快樂。渠儂合自由。無常終是到來。歸堂喫茶去。唯有徑路修行。依舊打之遶。但念阿彌陀佛。念得不濟事。復曰。啞。這條活路已被善導和尚直截指出了也。是你諸人朝夕在徑路中往來。因甚麼當面蹉過。阿彌陀佛這裏薦得。便可除迷倒障。拔猶豫箭。截疑惑網。斷癡愛河。伐心稠林。浣心垢濁。正心謟曲。絕心生死。然後轉入那邊。擡起脚。向佛祖履踐不到處進一步。開却口。向佛祖言詮不到處說一句。喚回善導和尚。別求徑路修行。其或準前。捨父逃走。流落他鄉。撞東磕西。苦哉。阿彌陀佛。淳熈丙午秋。退居天童。示少恙。寄古爐瓶。別育王佛照德光禪師。乃書偈而逝。

  撫州疎山歸雲如本禪師

  台城人也。 上堂。久雨不晴。戊在丙丁。通身泥水。露出眼睛。且道是甚麼眼睛。卓拄杖曰。林間泥滑滑。時叫兩三聲。 上堂。舉丹霞燒木佛話。乃曰。李四有錢不解飲。張三解飲又無錢。相招豐樂樓中看。不怕寒威雪滿天。

  覺阿上人

  日本國藤氏子也。十四得度受具。習大小乘。有聲。二十九屬商者自 中都回。言禪宗之盛。阿奮然拉法弟金慶航海而來。歲餘始至(乾道辛卯夏也)。袖香拜靈隱佛海禪師。海問其來。阿輒書而對。復書曰。我國無禪宗。唯講五宗經論。國主無姓氏。號金輪王。以嘉應改元。捨位出家。名行真。年四十四。王子七歲。令受位。今已五載。度僧無進納。而講義高者賜之。某等仰服 聖朝遠公禪師之名。特詣丈室禮拜。願傳心印。以度迷津。且如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離相離言。假言顯之。禪師如何開示。海曰。眾生虗妄見。見佛見世界。阿書云。無明因何而有。海便打。即命海陞座決疑。明年秋。辭游金陵。抵長蘆江岸。聞鼓聲。忽穎悟。始知佛海垂手旨趣。旋靈隱。述五偈。敘所見。辭海東歸。偈曰。航海來探教外傳。要離知見脫蹄筌。諸方參遍草鞋破。水在澄潭月在天(其一)掃盡葛藤與知見。信手拈來全體現。腦後圓光徹太虗。千機萬機一時轉(其二)妙處如何說向人。倒地便起自分明。驀然踏著故田地。倒裹幞頭孤路行(其三)求真滅妄元非妙。即妄明真都是錯。堪笑靈山老古錐。當陽拋下破木杓(其四)竪拳下喝少賣弄。說是論非入泥水。截斷千差休指注。一聲歸笛囉囉哩(其五)。海稱善。書偈贈其行。阿少親文墨。善諸國書。至此未數載。徑躋祖域。其於華語能自通。淳熈乙未。與其國僧統遣僧訊海。副以水晶降魔杵及數珠二臂。綵扇二十事。貯以寶函。壬寅夏。王請住持其國叡山寺。復遣僧通嗣書。時海已入寂矣。

  何山佛燈守珣禪師法嗣
  婺州義烏稠巖了贇禪師

  上堂。舉趙州狗子無佛性話。乃曰。趙州狗子無佛性。萬疊青州藏古鏡。赤脚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吒行正令。咄。

  西禪文璉禪師法嗣
  遂寧府西禪第二代希秀禪師

  上堂曰。秋光將半。暑氣漸消。鴻鴈橫空。點破碧天似水。猿猱挂樹。撼翻玉露如珠。直饒對此明機。未免認龜作鼈。且道應時應節一句作麼生道。野色併來三島月。溪光分破五湖秋。

  雲居高庵善悟禪師法嗣
  婺州雙林用禪師

  郡之金華人。族戴氏。年十四。往智者寺出家。試所習得度。乃遊江表。初謁長蘆信.保寧璣.甘露卓。後至龍門。久之。高庵過廬陵天寧。遷雲居。師隨至。一日。庵陞座。舉。僧問投子。如何是十身調御。投子下禪床。叉手而立。師聞。罔知所詣。歸坐紙帳中。因垂手褰帳。忽悟。由是往來三佛會下。皆蒙肯諾。初住閩之中際。次居東西二禪。後補天寧雙林。 上堂曰。拈槌竪拂祖師門下。將黃葉以止啼。說妙談玄衲僧面前。望梅林而止渴。際山今日去却之乎者也。更不指東畫西。向三世諸佛命脉中。六代祖師骨髓裏。盡情傾倒。為諸人說破。良久。曰。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台州萬年無著道閑禪師

  郡之黃巖人。族洪氏。年二十六。師芭蕉庵主。以中選籍名九峰興善院得度。未久。歷諸老之門。晚至歐峰。機語頓契。紹興壬戌。以天台太平興國為萬年報恩光孝 勑師居之。 上堂曰。全機敵勝。猶在半途。啐啄同時。白雲萬里。纔生朕兆。已落二三。不露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