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堂奧。以偈寄同參嚴康朝曰。門有孫臏舖。家存甘贄妻。夜眠還蚤起。誰悟復誰迷。應庵見稱善。有鬻胭脂者。亦久參應庵。頗自負。公贈之偈曰。不塗紅粉自風流。往往禪徒到此休。透過古今圈繢後。却來這裏喫拳頭。

  宋吳十三道人(嗣法開善謙)

  建寧府仙州山。吳十三道人。每以己事。扣諸禪。及開善歸。結茅於其左。遂往給侍。紹興庚申。三月八日夜。適然啟悟。占偈呈開善曰。元來無縫罅。觸著便光輝。既是千金寶。何須彈雀兒。開善答曰。啐地折時真慶快。死生凡聖盡平沉。仙州山下呵呵笑。不負相期宿昔心。

  先覺宗乘卷三

    雙髻釋頓讓訂閱

  先覺宗乘卷四

    徑山語風老人 圓信 較定
    無地地主人 郭凝之 彙編

  楊衒之

  北魏楊衒之。為期城太守。早慕佛乘。達磨至魏。住禹門千聖寺。衒之問曰。弟子歸心三寶。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願師慈悲開示宗旨。達磨說偈曰。亦不覩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捨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就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之曰祖。衒之悲喜交并。曰惟願久住世間。化導羣有。

  宋雲

  宋雲。北魏使者。胡太后使同比丘慧生。如西域求佛經。行四千里。至赤嶺。始出魏境。又西行再期。至乾羅國。得佛書百七十部而還。過[葸-十+夕]嶺。見達磨隻履翩翩獨逝。雲問。師何往。曰西天去。雲歸具說其事。時達磨先已死。門徒發其墓。但有隻履而已。

  向居士

  向居士。幽棲林野。木食磵飲。北齊天保初。聞二祖盛化。乃致書曰。影由形起。響逐聲來。弄影勞形。不識形為影本。揚聲止響。不知聲是響根。除煩惱而趨涅槃。喻去形而覓影。離眾生而求佛果。喻默聲而求響。故知迷悟一塗。愚智非別。無名作名。因其名則是非生矣。無理作理。因其理則爭論起矣。幻化非真。誰是誰非。虗妄無實。何空何有。將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未及造謁。聊申此意。伏望答之。二祖回示曰。備觀來意皆如實。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申辭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便無餘。居士捧披祖偈。乃申禮覲。密承印記。

  崔趙公

  崔趙公。逸其名。問國一欽禪師曰。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國一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公於是有省。

  楊光庭

  唐天寶三年。玄宗遣中使楊光庭。入司空山。採常春藤。因造本淨禪師丈室。禮問曰。弟子慕道斯久。願和尚慈悲。略垂開示。淨曰。天下禪宗碩學。咸會京師。天使歸朝。足可咨決。貧道隈山傍水。無所用心。光庭泣拜。淨曰。休禮貧道。天使為求佛邪。問道邪。曰弟子智識昏昧。未審佛之與道。其義云何。淨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會道。無心是道。曰云何即心是佛。淨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無心。佛亦不有。曰云何無心是道。淨曰。道本無心。無心名道。若了無心。無心即道。光庭作禮信受。

  杜鴻漸

  杜鴻漸。字子巽。濮州濮陽人。家世奉佛。為靈武定策功臣。後以宰相鎮撫益州。遣使詣白崖山。請無住禪師入城問法。曰弟子聞和尚說無憶無念無妄三句法門。未審是一是三。無住曰。無憶名戒。無念名定。無妄名慧。一心不生。即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公曰。後句妄字。莫是從心之忘乎。曰從女者是。公曰。有據否曰法句經云。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公又問。師還以三句示人否。無住曰。初心學人。還令息念。澄停識浪。水清影現。悟無念體。寂滅現前。無念亦不立也。於時庭樹鵶鳴。無住問。相公聞否。曰聞。鵶去又問。今聞否。曰鵶去無聲。云何言聞。無住曰。聞與不聞。非關聞性。有聲之時。是聲塵自生。無聲之時。是聲塵自滅。而此聞性。不隨聲生。不隨聲滅。悟此聞性。即免聲塵之所流轉。乃至色香味觸。亦復如之。公喜躍稱善。又問。何名第一義。第一義者。從何次第得入。無住曰。第一義無有次第。亦無出入。世諦一切有。第一義即無。諸法無性性。說名第一義。佛言。有法名俗諦。無性第一義。公曰。如師開示。實不可思議。公又曰。弟子性識微淺。昔因公暇。撰得起信論章疏兩卷。可得稱佛法否。無住曰。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唯有一心。故名真如。今相公著言說相。著名字相。著心緣相。既著種種相。云何是佛法。公又問。云何不生。云何不滅。如何得解脫。無住曰。見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即不滅。既無生滅。即不被前塵所縛。當處解脫。不生名無念。無念即無滅。無念即無縛。無念即無脫。舉要而言。識心即離念。見性即解脫。離識心見性外。更有法門證無上菩提者。無有是處。公曰。何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