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澗水傳聲。曰如何是傳聲的堂奧。師曰。三條篾篐桶(破山明嗣)。

  湖廣衡山四維普寬禪師

  結制上堂。今日陞座。大眾臨筵。庭前古柏發問。階下石幢指南。一箇道有。一箇道無。總則亂呈懵袋。無非誑諕閭閻。二者俱貶向二鐵圍山。卓拄杖曰。蘇嚕蘇嚕。悉利悉利(破山明嗣)。

  四川檗山象崖性珽禪師

  上堂。十五日已前。前不巴村。十五日已後。後不著店。正當十五日。是何意旨。卓拄杖曰。天上月圓。人間月半(破山明嗣)。

  藤林靈筏印昌禪師

  上堂。似月行空。不留住跡。正好修行。滿身月色。拂袖便行。猶在月光中作活計。且道畢竟如何。卓拄杖曰。清光何處無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錦江城外浣花溪(破山明嗣)。

  成都合溪雪門淨燦禪師

  上堂。早上入城時。思量上堂事。急急走歸來。無言可舉似。只恐聽事不真。未免喚鐘作甕(破山明嗣)。

  湖廣鳳山別峰道璽禪師

  上堂。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甜瓜徹蒂甜。苦瓜連根苦。祇如鐘樓上念讚。床脚下種菜。又且如何。卓拄杖曰。咄。沒交涉 僧參。師曰。何處來。曰本地。師曰。何處人。曰本地。師振聲喝出 僧問念佛話。師曰。念佛也入地獄。不念佛也入地獄。曰不會。師曰。參去(破山明嗣)。

  夔州臥龍字水圓拙禪師

  漢太師譙周之後。家安漢嶽池羊山下。生有異兆。人多奇之。五歲入塾。能誦四書。頗敦敏。十歲知春秋。能文。常喜與僧談。便有出塵之意。年十三。因見老僧坐樹下。貌同古佛。心竊慕之。乃辭親脫白。博通三藏。常登講座于新寧之牛山。達州之黃龍。學徒羣集。一日閱傳燈有觸。往謁雙桂明。入方丈長揖不拜。次日明特上堂。舉德山見龍潭語示之。師茫然不知是義所在。一日聞維那曰。前一僧入堂。三日有省。師聞。癡絕者三七日。纔得桶底始脫。明即命師充西堂。出住新寧指月。開縣棲靈。荊州天皇。嶽州華嚴。澧州藥山。新寧廣福 上堂。蝴蜨生枯樁。千古之常事。指月與傳心。早落第二義。良久曰。不是不是 上堂。除却心性。是箇甚麼。欲覓踪由。錯錯錯錯。具眼衲僧。如何摸索。便下座 上堂。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諸增上慢者。聞必不敬信。良久擿拂子曰。誣人之罪。不堪持論 上堂。真不掩偽。曲不藏直。一句當陽。萬機寢息。到者田地。誰能會取。驀拈拄杖曰。寒山拾得 上堂。雪色滿園中。寒風吹古瓦。故人不見歸。小鳥空啼野。擊香几。下座 上堂。三世諸佛不知有。鬼怕神符。狸奴白牯却知有。狗齩枯骨。若明得此兩語。南泉落在下風。若明不得此兩語。大有事在 上堂。認著是痛與一頓。不認著是痛亦與一頓。昨見孤鴻塞北歸。足邊繫得安南信。以杖築禪床。下座 上堂。臨江浪靜。石龍船載明月之珠。鹿渡烟消。漁父子釣蘆花之岸。一一是諸人出身處。切不可作境話商量。若作境話商量。西來大意。埽地盡也 上堂。盛山高映繡衣池。野鳥啼幽花落時。多少尋香逐齅者。將心往往向深支 上堂。古佛未生前一畫。九相圜中有一相。是何曾落正偏。拈拂子。作九圜相曰。還見麼。蒼天蒼天 上堂。雪色媚諸峰。湖光搖三楚。若作佛法觀。五五二十五。拈拄杖。卓一卓曰。大眾。切忌莽鹵 僧問。明歷歷。黑漆漆。是箇甚麼。師與一蹋蹋倒。僧起復問。生死不明。再乞指示。師掌曰。者無血性漢 師睡次。有士至。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枕齁鼾眠自足。曰意旨如何。師曰。曾無俗客到山家 問。懸崖撒手時如何。師作聽勢。僧理前問。師曰。三生六十劫 師因座主問溈仰九十七圓相。師以拂畫相示之。主抹却。師復畫。主又抹却。師曰。吾不畫。汝又作麼生。主茫然。師曰。販私鹽漢 師一日舉楞嚴事究竟堅固。因擊碎茶杯。勘眾曰。你道是堅固。是不堅固。若道堅固。山僧已擊碎矣。若道不堅固。古人為甚如此道 明妙陳道婆。參竹篦話有年。一日於轉車處。忽然有省。入山飯僧。問承聞和尚打碎茶杯。驗事堅固。是否。師曰是。汝作麼生。婆曰。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師通。乃轉身禮拜而去。越五年示寂。有偈曰。來是誰來。去是誰去。兩脚長伸。如是如是。師聞而許之 師說法。有古德風。其開堂日。有士請書雲堂額。師曰。攃佛處。以衣袖左右撝曰。山川也是。草木也是。及四禪四眼問答之類。種種施設。若非深造遠蹈。安能如此。師重道好德。不噬利不榮名。暑寒一衲。飲食一盂。故凡師之及門。莫不以清白為行。蜀父老常曰。佛祖兒孫。如吾臥龍老人。可謂不忝也。明毅廟甲申間。殺僇之痛。焚燒之慘。無寸土乾淨。師偕五七人。避之方城。避之九龍。避之萬峰。未七月日。而二郡三十縣。人與物無有矣。師于新寧之廣福。為戎壘所有。幸師德聲素來遠播。雖持兵者。亦知有師。競來禮拜。奉以淨食。并乞師懺罪。師盡陳以罪福忠孝之事。故殺僇少貸。明年移營梁山。師目此境。非沙門所安。二月二十七。告眾曰。吾自為僧以來。不受不義之衣食。況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