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舉法眼偈曰見山不是山。見水何曾別。山河與大地。都是一輪月。大小法眼未出涅槃堂。三交即不然。見山河與大地。錐刀各自用。珍重。

  忻州鐵佛院智嵩禪師

  有同參到。師見便問。還記得相識麼。參頭擬議。第二僧打參頭一坐具曰。何不快祇對和尚。師曰。一箭兩垛。師問僧。甚處來。曰臺山來。師曰。還見龍王麼。曰和尚試道看。師曰。我若道即瓦解冰消。僧擬議。師曰。不信道。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師曰。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汝州首山懷志禪師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三尺杖子破瓦盆。問如何是佛。師曰。桶底脫。問從上諸聖有何言句。師曰。如是我聞。曰不會。師曰。信受奉行。

  池州仁王院處評禪師

  問首山。如何是佛法大意。山便喝。師禮拜。山拈棒。師曰。老和尚沒世界那。山拋下拄杖曰。明眼人難謾。師曰。草賊大敗。

  隨州智門迥罕禪師

  為北塔僧使點茶次。師起揖曰。僧使近上坐。使曰。鷂子頭上爭敢安巢。師曰。棒上不成龍。隨後打一坐具。使茶罷。起曰。適來却成觸忤和尚。師曰。江南桂禪客。覓甚麼第二盌。

  襄州鹿門慧昭山主

  楊億侍郎問曰。入山不畏虎。當路却防人時如何。師曰。君子坦蕩蕩。僧問。如何是鹿門山。師曰。石頭大底大。小底小。曰如何是山中人。師曰。橫眠竪臥。

  丞相王隨居士

  謁首山得言外之旨。自爾履踐。深明大法。臨終書偈曰。畵堂燈已滅。彈指向誰說。去住本尋常。春風掃殘雪。

  五燈嚴統卷第十一
  五燈嚴統卷第十二
  南嶽下十世
  汾陽昭禪師法嗣
  潭州石霜楚圓慈明禪師

  全州李氏子。少為書生。年二十二。依湘山隱靜寺出家。其母有賢行。使之游方。聞汾陽道望。遂往謁焉。陽顧而默器之。經二年未許入室。每見必罵詬。或毀詆諸方。及有所訓。皆流俗鄙事。一夕訴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塵勞念。歲月飄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語未卒。陽熟視罵曰。是惡知識。敢禆販我。怒舉杖逐之。師擬伸救。陽掩師口。乃大悟曰。是知臨濟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辭去。依唐明嵩禪師。嵩謂師曰。楊大年內翰知見高。入道穩實。子不可不見。師乃往見大年。年問曰。對面不相識。千里却同風。師曰。近奉山門請。年曰。真箇脫空。師曰。前月離唐明。年曰。適來悔相問。師曰。作家。年便喝。師曰。恰是。年復喝。師以手劃一劃。年吐舌曰。真是龍象。師曰。是何言歟。年喚客司點茶來。元來是屋裏人。師曰。也不消得。茶罷。又問。如何是上座為人一句。師曰。切。年曰。與麼則長裙新婦拖泥走。師曰。誰得似內翰。年曰。作家作家。師曰。放你二十棒。年拊膝曰。這裏是甚麼所在。師拍掌曰。也不得放過。年大笑。又問。記得唐明當時悟底因緣麼。師曰。唐明問首山。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山曰。楚王城畔汝水東流。年曰。祇如此語意旨如何。師曰。水上挂燈毬。年曰。與麼則孤負古人去也。師曰。內翰疑則別參。年曰。三脚蝦蟇跳上天。師曰。一任[跳-兆+孛]跳。年乃大笑。館於齋中。日夕質疑。智證。因聞前言往行。恨見之晚。朝中見駙馬都尉李公遵勗曰。近得一道人。真西河師子。李曰。我以拘文。不能就謁。奈何。年默然。歸語師曰。李公佛法中人。聞道風遠至。有願見之心。政以法不得與侍從過從。師於是。黎明謁李公。公閱謁。使童子問曰。道得即與上座相見。師曰。今日特來相看。又令童子曰。碑文刊白字。當道種青松。師曰。不因今日節。餘日定難逢。童又出曰。都尉言。與麼則與上座相見去也。師曰。脚頭脚底。公乃出。坐定。問曰。我聞西河有金毛獅子。是否。師曰。甚麼處得者消息。公便喝。師曰。野干鳴。公又喝。師曰。恰是。公大笑。師辭。公問。如何是上座臨行一句。師曰。好將息。公曰。何異諸方。師曰。都尉又作麼生。公曰。放上座二十棒。師曰。專為流通。公又喝。師曰瞎。公曰。好去。師應喏喏。自是往來楊李之門。以法為友。久之辭還河東。年曰。有一語。寄與唐明得麼。師曰。明月照見夜行人。年曰。却不相當。師曰。更深猶自可。午後更愁人。年曰。開寶寺前金剛。近日因甚麼汗出。師曰知。年曰。上座臨行。豈無為人底句。師曰。重疊關山路。年曰。與麼則隨上座去也。師噓一聲。年曰。真師子兒大師子吼。師曰。放去又收來。年曰。適來失脚踏倒。又得家童扶起。師曰。有甚麼了期。年大笑。師還唐明。李公遣兩僧訊師。師於書尾畵雙足。寫來僧名以寄之。公作偈曰。黑毫千里餘。金槨示雙趺。人天渾莫測。珍重赤鬚胡。師以母老南歸。至瑞州。首眾於洞山。時聰禪師居焉。先是汾陽謂師曰。我徧參雲門兒孫。特以未見聰為恨。故師依止三年。乃遊仰山。楊大年以書抵宜春太守黃宗旦。使請師出世說法。守以南源致師。師不赴。旋特謁守。願行。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