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曰。不知最親三人附火。因舉肇論。至天地與我同根處。藏又曰。山河大地與自己。是同是別。
修曰。同。
藏竪兩指熟視之。兩箇。便起去。
雨霽辭行。藏送之。問曰。上座尋常說三界唯心。乃指庭下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
師曰。在心內。
曰。行脚人著甚來由。安塊石在心頭耶。
師窘無以對。遂放包。俱求決擇。近月餘。呈見解。說道理。藏曰。佛法不是恁麼。
曰。某甲到此。辭窮理絕也。
藏曰。若論佛法。一切見成。師大悟。出世臨川崇壽。一香為藏拈。
僧子方者。問曰。公久親長慶。乃嗣地藏。何哉。
師曰。以不解長慶說萬象之中獨露身故。方舉拂子示之。
師曰。撥萬象。不撥萬象。
方曰。不撥萬象。
師曰。獨露身[口*爾]。
方曰。撥萬象。
師曰。萬象之中[口*爾]。方於是悟旨。
二僧參次。師指簾。二僧齊去捲。師曰。一得一失。
示眾云。盡十方世界皎皎地無一絲頭。若有一絲頭。即是一絲頭。
金陵報恩則初參青峯。問。如何是學人自己。
峯曰。丙丁童子來求火。
不契。見師。師問。甚處來。
曰。青峯師曰。青峯有何言句。
則舉前話。師曰。上座作麼生會則曰。丙丁屬火。而更求火。如將自己求自己。
師曰。與麼會又爭得。
則曰。某甲只恁麼。未審和尚如何。
師曰。你問我。與你道。
則理前問。師曰。丙丁童子來求火。則乃悟。
僧問。如何是學人一卷經。
師曰。題目分明。
師與李王論道次。因看牡丹。王命作頌。即曰。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髮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艶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王聞開悟。
師有偈曰。
幽鳥語如篁。柳搖金線長。
雲歸山谷靜。風送杏花香。
永日蕭然坐。澄心萬慮忘。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言百法明門。乃唯識綱宗也。
贊曰。
幼發玄機 遍行尋訪 小乘根拋弃覺闍梨 惡冤家撞著琛和尚 安片石寸心內 當機擊碎猶涉廉纖 露全身萬象中 盡力扶持依然鹵莾 指二僧捲簾去 得失未分明 勘童子求火來 是非難定當 如篁語幽鳥 山林意別是風標 擁毳對芳叢 牡丹詩竊誰體樣 是曹源一滴水 蟲禦木偶爾成文 問學人一卷經 蠅鑽紙全無趣向 唯心唯識 石頭城路列千差 無法無人 通玄峯雲橫疊嶂
盡十方世界皎皎地無一絲頭。到者裏。百法明門只宜収抗。
天台韶國師
師諱德韶。嗣法眼。處州龍泉陳氏子。幼依龍歸寺得度。十八受具。去謁龍牙。問。雄雄之尊。因甚麼親近不得。
牙曰。如火與火。
師曰。忽遇水來又作麼生。
牙曰。汝不會我語。
又問。天不蓋。地不載。此理如何。
牙曰。合如是。師不諭旨。再請誨。
牙曰。道者。汝向後自會去。
師後於通玄峯澡浴。忽省。遂焚香望龍牙禮拜曰。當時若說向我。今日決定罵也。
見疎山。問。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
山曰。左搓芒繩縛鬼子。
曰。不落古今。請師說。
曰。不說。
曰。為甚不說。
曰。箇中不辨有無。
曰。師今善說。山駭之。
如是參五十四員知識。後謁法眼。眼一見。深器之。師倦於參請。但隨眾而已。
一日。眼上堂。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眼曰。是曹源一滴水。
師大悟於座下。遂白眼。眼曰。汝向後當為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
自是。諸方異唱。古今玄鍵。與之決擇。不留微跡乾祐元年。忠懿王嗣位。遣使迎之。申弟子禮。
示眾。古聖方便猶若河沙。祖師道。非風幡動。仁者心動。斯乃無上心印。至妙法門。我輩稱祖師門下客。合作麼生會祖師意。若言風幡不動。汝心妄動。若言不撥風幡。就風幡處通取。若言風幡動處是甚麼。若言附物明心。不須認物。若言色即是空。若言非風幡動。應須妙會。與祖師意旨了沒交涉。既不許如是會。諸上座便合知悉。者裏悟去。何法門而不明。雖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洞了。若不如此。設經塵劫。空自勞神。無有是處。
住通玄峯。有偈云。
通玄峯頂。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眼聞。乃曰。只此一偈。可起吾宗。
示眾。古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也。又曰。夫一切問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