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重編諸天傳
 宋 行霆述
諸天傳序

  迦文降世。宿同願行者。隱實施權示為天神。慈威折接。保衛國民輔翼至教。以福資慧助於說聽。然其列位當就迹論。天台百錄依光明鬼神品列之詳矣。自慈雲製懺。供天之設。時有移易。北禪首非之。而紛紜之論逮今未已。鄣南師因欲刊正。而集天傳。尚或循舊。人亦病諸。紹興間偶主烏戍墖院鏡庵。霆老出住寶閣。具元復在焉。考槃雙槐蓮社晦菴一時諸方士以道義相忘。每以禪教詩文雅會激揚。甞論天位。考槃有言。兩剎每供天會。既排列失序。二公之辯正。使無謬誤可也。後既退。間分散南北。今十有五年餘。但於文藁間辯辯。時見于舊軸。回思昔會。真成落謝塵耳。既出空相。來謁鏡庵。乃見重編天傳已成。詳以閱之。豈止於舊傳筆削潤色而已。且補入經論天文。辯證前失。仍立兩端。明排列之次。及各為讚詞。可謂始末大備矣。則如斯文草創於鄣南。功成於鏡庵。使今古凝滯泮然冰釋。誠有補於流通。且喜不負考槃之囑。輒因勸請刊行。博利見聞。敢書卷首以告雲來。
  乾道癸巳一陽前十日傳天台教觀釋 奉規 序

  

  重編諸天傳(并序)

    烏戍釋 行霆 述
  昔鄣南煥師謂。凡列天位。失尊卑之序。無昭穆之儀。歎其習俗既久。未有刊正其事者。因撿大藏。作諸天列傳。然草創之功良可尚也。但其列位之次及各為傳詞。多從己意。至于經論顯文而不錄入。今事筆削以全始終。於是去繁凡輔闕略。以輔先志。孤山甞曰。後之病今。亦猶今之病昔。儻有未安。更俟來哲。庶使天神呵護之迹。大權垂應之本。無失其正而歸于是而已。
  時
  乾道癸巳仲秋之晦於福田西華嚴蘭若誌

  息總別位次之諍

  百錄之文乃云。大梵尊天三十三天。護世四王金剛密迹。散脂大將。大辯天神。功德天神。訶利帝南。鬼子母等五百眷屬。此依光明鬼神品等。前後収束。以列之也。四明法師移功德大辯二位在後。別召乃準散脂品中之文故也。慈雲法師獨移功德天女在後。別召乃準功德天品。供養佛已。別以香華種種美味供施於我。由此今古各據經文互相排斥。今為息諍者。以經論質之。凡列天位。自有兩端。一如常佛會總相排列當先梵王帝釋四王等。如百錄所次。盖非一席之設。如光明中前後之文非一。以總別故也。又如孔雀經索訶世界主。梵天王。天帝釋。四天王。二十八大藥叉。乃云餘經文非一處。此猶世之朝儀。尊卑高下各安其位。雖間有不次。必先梵釋者。世界主故。佛八相中先守護故。二專修金光明。依功德天教。以祈福力助於說聽。當特設功德大辯之像於佛座之左右。次以梵釋四王別分首排列。此猶世之選用良將。特旌異之而超於品類。所以百錄令於佛座之左右安功德天像。意在只奉此天。依經文別敷好座以待於我故也。然後百錄又云。若道場寬。更安大辯四天王座。所以後人又加梵釋等。是知止一席之設。非常儀耳。又其如常自古列十六天像者。皆選其上首各有所主。又約言行明顯訶護殊功。其所主者雖各不同。生善滅惡其實同也。又若約其本。無非皆是大菩薩等。若以列次莫非就迹。又十六位中如摩醯首羅當有二神。今之所供乃大自在天尊特之主。非藥叉中同名之者。又訶利帝南鬼子母神。本只一位。或分二天。具如本傳以詳明之。今先出如常佛會所主之次者。
  娑婆界主號令獨尊大梵天王 男  地居世主忉利稱王帝釋尊天 男  北方護世大藥叉王多聞尊天 男  東方護世鳩槃茶主增長尊天 男  西方護世為大龍王廣目天王 男  親伏怨魔誓為力士金剛密迹  尊特之主居色頂天魔醯首羅  二十八部總領鬼神散脂大將 男  能與總持大智慧聚大辯財天 女  隨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天 女  殷憂四部外護三洲韋駄天神 男  增長出生證明功德堅牢地神 女  覺場垂廕因果互嚴菩提樹神 女  生諸鬼王保護男女鬼子母神 女  行日月前救兵戈難摩利支天
  已上凡十六位也。又有添為二十位者。
  百名利生千光破暗日宮天子  星主宿王清凉照夜月宮天子  祕藏法寶主執群龍娑竭羅王  掌幽陰權為地獄主閻摩羅王
  又有添入風水等神通前作三十三位。目為三十三天者。若更添多則無害。但不應指作三十三天耳。此上乃如常佛會排列之序。若金光明道場之中。則於佛左安功德天像。右安大辯天像。其梵釋等却就兩面別分首排列之也。有識之士請熟思之。尚恐未曉。今示以圖。庶列位既明自然無諍。
  

  大梵天王傳

  言梵王者。語略故也。西域云[口*梵]囕摩。此翻離欲。或云清淨。或云極淨。楞嚴經云。身心妙圓。威儀不闕。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自他化天之上即有四禪。凡十八天。於初禪中有乎三天。所謂梵眾.梵輔及大梵也。雖上有三禪一十五天。內無雜想。外無語言。唯味禪悅。皆梵天統。故楞嚴云。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法華文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