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衲子病移延壽堂。咨嗟歎息如病在己。旦夕問候躬自煎煑。不甞不與食。或天稍寒。撫其背曰。衣不單乎。或暑。察其色曰。莫太熱乎。乃至命終者。不問彼有無常住。以禮津送。
贊曰。經稱八種福田。看病第一。豈不以衲子無家。孤單湖海伶仃疾苦。真可悲憐。作僧坊主。而病不於我調。死不於我殯。豈慈悲之道乎。凡住持者。宜以高菴為法。
○總論
仁義禮智。人之四端也。而仁為首。慈悲喜捨。佛之四心也。而慈為先。苟無慈心。雖有博學多聞神通三昧。悉魔業耳。或謂慈威並運。佛道也。何專尚乎慈。不知生之殺之皆仁也。攝之折之皆慈也。其迹則威。其實則慈也。威而不失為慈。是之謂大慈也。子毋以呴呴之恩沾沾之惠言慈也。
△高尚之行第七
避寵入山
晉道恒。秦主姚興逼以易服輔贊。屢辭不允。殆而獲免。乃嘆曰。昔人有言。益我貨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於是竄影岩壑。草食味禪終身焉。
眾服清散
晉慧永與遠公居廬山。鎮南將軍何無忌守潯陽。因集虎溪請永及遠。遠從者百餘。端肅有序。永衲衣草履執錫持鉢。松下飄然而至。神氣自若。無忌謂眾曰。永公清散之風乃多於遠師也。
贊曰。遠師從者百餘。皆蓮社英賢耳。而何公尚抑揚如是。今僧畜奴僕。張葢荷篋。趨蹌於豪貴之門而求與為伍。何公見之又當何如耶。
不享王供
姚秦佛陀耶舍在姑臧。秦主興遣使聘之。厚贈不受。既至。興自出迎。別立新省館於逍遙園中。四事供養亦不受。時至分衛。一食而已。衣鉢臥具盈屋三間。不以介意。興為貨之。造寺城南云。
駕不迎送
齊僧稠。文宣帝常率羽衛至寺。稠宴坐小房。了不迎送。弟子諫之。稠曰。昔賓頭盧迎王七步。致七年失國。吾誠德之不逮。未敢自欺形相。冀獲福於帝耳。天下號為稠禪師。
不結貴遊
梁智欣。丹陽人。以經義名海內。永明末太子時幸東園。數進寺。欣因謝病鍾山。晏然自得。不與富貴遊往。孤逈絕人。凡嚫施不畜為搆改住寺云。
不引賊路
隋道悅。荊州人。常持般若。住玉泉。值朱粲反。入寺求糧又欲加害。悅殊無所懼。放令引路。悅行數步坐於地曰。吾沙門也。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從白刃。粲奇其高尚。因送還寺。
屢徵不就
唐慈藏。新羅國人。冥行顯被。物望所歸。屢徵不就。王大怒。勑往山所將加手刃。藏曰。吾寧持戒一日而死。不願一生破戒而生。使不忍殺。具以上聞。王歎服焉。
寧死不起
唐四祖道信大師。住黃梅三十餘載。貞觀中太宗三詔令赴京師。並以疾辭。帝勑使者。若更不起當取其首。師引頸受刃。使以聞。太宗嗟嘆。賜珍帛以遂其志。
贊曰。子陵之拒光皇。种老之辭仁祖。亦逸士之常耳。未聞脅之以白刃而不回者也。丹鳳翀霄。可望而不可追也。四祖其人歟。慈藏其人歟。
三詔不赴
唐汾州無業禪師。陝西雍州人。穆宗遣左街僧錄靈準賷詔起之。師笑曰。貧道何德。累煩人主。爾先行。吾即往矣。遂沐浴敷座告門人曰。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大虗空同壽。一切境界本自空寂。迷者不了即為境惑流轉不窮。常了一切空。無一法當情。是諸佛用心處。言訖端坐。中夜而逝。準回奏。帝大欽歎。賜諡大達國師。師處憲穆兩朝。凡三詔不赴。
詔至不起
唐懶融。隱金陵牛首山。上聞其名。遣中使召見。使至。融方坐地燃牛糞火。拾煨芋而食。寒涕交頤。使云。天子有詔。尊者且起。融熟視不顧。使笑云。涕及頤矣。融曰我豈有工夫為俗人拭涕耶。上聞而嘆異。仍厚賜旌之。
冐死納僧
唐法冲。隴西成紀人。貞觀初勑私度者處以極刑。時嶧陽山多逃僧避難。資給告匱。冲詣州宰告曰。如有死事。冲身當之。但施道糧。終獲福祐。宰嘉其志。冐網周濟焉。
不赴俗筵
唐韜光禪師。結茆於靈隱西峰。刺史白居易具飯以詩邀之。光答偈不往。有城市不堪飛錫到。恐驚鶯囀畫樓前之句。其高致如此。
贊曰。有古德辭朝貴招宴偈云。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杖又思惟。為僧只合居山谷。國士筵中甚不宜。與韜光高致先後如出一轍。噫。斯二偈者。衲子當朝暮吟咏一過始得。
不受衣號
(後)唐全付。吳郡崑山人。見南塔湧禪師頓明心地。後住清化禪院。錢忠憲王遣使賜紫袈裟。付上章力辭。使再往。又辭曰。吾非飾讓也。恐後人效吾而逞欲也。尋賜號純一禪師。復固辭不受。
力辭賜紫
五代恒超。范陽人。止開元寺。講經論二十餘年。前後州牧使臣投刺求見者。令童子收刺。罕所接對。時郡守李公欲奏賜紫衣。超辭以詩。有誓傳經論死。不染利名生之句。李公復令人勸勉。超確然不拔。且曰。而復來。吾在盧龍塞外矣。相國瀛王馮公聞其名。修書通好。超曰。貧道早捨父母克志修行。本期彌勒知名。不謂浪傳宰輔。豈以虗向浮利留心乎。馮公益重之。表聞於朝。強賜紫焉。卒之日。天樂盈空。葢生兜率之明驗也。
贊曰。紆金紫之服。交宰輔之門。人所深願而惟恐其不得也。二公堅辭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