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住法雲。賜號大通。平居作止直視不瞬。臨眾三十年未甞輕發一笑。凡所住見佛菩薩立像終不敢坐。蔬果以魚肉為名則不食。其防心離過類如此。徽宗大觀三年十二月甲子忽謂左右曰。止有三日。已而示寂。世稱大本小本云。
  贊曰。防心如是。古之所謂聖賢。今之所謂迂僻也。哀哉。

  終夜拱手

  (趙)宋圓通訥禪師。常入定。初叉手自如。中夜漸昇。至膺侍者每視以候鷄鳴云。

  不談世事

  宋光孝安禪師。住清泰寺。定中見二僧倚檻相語。初有天神擁衛傾聽。久之散去。俄而惡鬼唾罵。仍掃脚跡。詢其故。乃二僧初論佛法。次敘間闊。末談資養。安自是終身未甞言及世事。
  贊曰。古人為生死行脚。纔逢師友惟汲汲商略是事。何暇他論。今人終日雜話。求如二僧亦不可復得。鬼神在側又當何如。噫。可懼也已。

  ○總論

  或謂六和名僧。又僧行忍辱。宜無取於嚴。不知吾所謂嚴。非嚴厲之嚴。葢嚴正之嚴也。以嚴正攝心則心地端。以嚴正持法則法門立。若夫現奇特以要譽。逞兇暴以示威。與今之嚴正實霄壤焉。衲子不可不辨。

  △尊師之行第三
  力役田舍

  晉道安法師。十二出家。神性聰敏而形貌甚陋。不為師所重。驅役田舍至於三年。執勤就勞曾無怨色。數歲之後方啟師求經。師與辨意經一卷。可五千言。安賚經入田。因息就覽。暮歸更求餘經。師曰。昨經未讀。乃復求耶。答曰即已成誦。師雖異之而未信也。更與成具光明經一卷。將一萬言。賷之如初。暮復還經。師令誦之。不差一字。方大驚嘆。
  贊曰。安。清廟之圭璋也。置之耒耜而服勤不怨。今弟子纔負寸長禮貌。衰則去矣。況田役耶。況久於田役耶。吾於是三嘆。

  受杖自責

  晉法遇。事道安為師。後止江陵長沙寺。講說眾經。受業者四百餘人。時一僧飲酒遇罰而不遣。安遙聞之。以竹筒貯一荊杖封緘寄遇。遇開緘見杖。即曰。此由飲酒僧耳。我訓領不勤。遠貽憂賜。遂鳴椎集眾。以筒置前。燒香致敬。伏地命維那行杖三下。垂淚自責。境內道俗無不嘆息。因之勵業者甚眾。
  贊曰。噫。使今人發安老之緘。其不碎筒折杖而誶語者寡矣。聖師賢弟子。千載而下。吾猶為二公多之。

  為師禮懺

  晉法曠。下邳人。早失二親。事繼母以孝聞。後出家。師沙門曇印。印甞疾病危篤。曠乃七日七夜祈誠禮懺。至第七日忽見五色光明照印房戶。印如覺有人以手振之。所苦遂愈。

  立雪過膝

  (北)魏神光。學解冠世。達磨大師自西域至。往師之。磨未甞與語。一夕大雪。光立庭砌。及曉。雪過其膝。磨顧曰。久立雪中。欲求何事。光泣曰。惟願和尚開甘露門。廣度羣品。磨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尚不能至。汝今以輕心淺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誨勵以刃斷臂置於磨前。磨曰。諸佛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求亦可在。光曰。我心未安。乞師安心。磨曰。將心來。與汝安。光曰覔心了不可得。磨曰與汝安心竟。遂傳法。為二祖。
  贊曰。二祖得法良由精誠已極。機緣已熟。乃爾針芥相投。非取必斷臂也。癡人效嚬。將致力刀砧矣。噫。傳法而必斷臂。則諸祖無完膚。成佛而必燃身。則列聖無噍類。斷煩惱臂。燃無明身。願禪者勉之。

  離師悔責

  唐清江。幼悟幻泡。禮曇一律師為親教師。諷誦經法。觸目而通。識者曰此緇門千里駒也。甞與師稍忤。捨而遊方。遍歷法筵。自責曰。天下行半。如我本師者鮮矣。乃還師所。當僧集時。負荊唱言。某甲再投和尚。惟願攝受。時一公詬罵。江雨淚懺謝曰。前念無知。後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與歡喜。求哀再四。一公憫之。遂為師資如初。一公沒。謁忠國師。密傳心要焉。
  贊曰。舍聖賢而知非。當詬罵而不退。可謂明且誠矣。終傳心印。不有由乎。彼淺信之流。小嫌則長往不返。微呵則[口*(銜-金+缶)]恨不忘。空遇明師。竟有何益。如逢帝主。不獲一官。惜哉。

  迎居正寢

  唐石霜慶諸禪師。得法於道吾。後隱瀏陽。洞山有瀏陽古佛之語。學者多依之。道吾將化。棄其眾從諸。諸迎居正寢。行必掖。坐必侍。備極敬養之禮。

  歷年執侍

  唐招賢通禪師。少為六宮大使。因詣鳥窠求出家。窠不納。堅求。乃為剃落。執侍左右勤劬不替。經一十六年不蒙開示。欲辭去。窠問何之。曰諸方學佛法去。窠云佛法此間亦有少許。遂拈起布毛。忽大悟。號布毛侍者云。
  贊曰。人見侍者於布毛下悟去。不知一十六年織紝之力也。匪多載辛勤。焉有今日事。遇明師者。幸毋以躁心乘之。

  謹守遺命

  (趙)宋懷志。金華人。幼業講。因一禪者激發。棄講參方。晚至洞山。得法於真淨文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