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云。我昔為荊州守。高歡反。追我至江滸。遂死江中。我父母妻子。不知安否。魯川驚曰。歡六朝時人。今歷隋唐宋元而至大明矣。鬼方悟死久。并知為蛇。復曰。既作蛇。死亦無恨。但為我禮梁皇懺一部。吾行矣。乃延泗洲寺僧定空禮懺。懺畢。索齋。為施斛食一壇。明日。女安隱如故。懺之功大矣哉(出雲棲大師竹窓隨筆)。
  搜神記(晉于寶。死而復穌。見天地間鬼神事。遂撰集古今神祇靈異。名曰搜神記)

  釋法聰

  ○說法於浙西之蘇杭嘉興縣。有神曰高王。降其祝曰。為我請聰法師來受菩薩戒。居人依其言而請之。受戒訖。又降祝曰。自今以往。酒肉五辛。一切悉斷。後若祈福。可請眾僧。在廟設齋行道。歷二年。秀州海鹽縣神。曰鄱陽府君。因常祭。降祝曰。為我請聰法師講涅槃經。眾乃迎師就講。神又降祝曰。神道業障。多有苦惱。自聽法來。身鱗甲內。已息細蟲噉苦。願為我請師。更講大品般若經。師復為講之。神降祝謝(出高僧傳)。

  唐

  ○慧稜法師。貞觀十四年正月半。有感通寺昶法師曰。夢見閻王請稜公講三論。昶公講法華。啟稜公可否。稜曰。善哉。慧稜發願。常處地獄。教化眾生。講大乘經。既有此徵。斯願畢矣。至九月末。蔣王見稜氣弱。送韶州鐘乳。逼令服之。其夕夢見一衣冠者曰。勿服此乳。閻王莊嚴道場已竟。大有乳藥。至十月半黃昏時。遂覺不愈。告寺主寶度曰。吾憶年八歲。往龍泉寺禮觀音。未至耆闍崛山。已講三遍。皎如目前。言未訖。外有大聲告曰。法師早起燒香。使人即到。寶度曰。何人。答曰。閻王使者。迎稜法師。即起燒香洗浴。懺悔禮佛訖。還房中。取一生私記經旨。焚之曰。此私記於他讀之。不得其致矣。至小食時。異香忽來。稜斂容便卒(出高僧傳)。

  海昌村民

  ○某。有老媼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府報應甚悉。家人環而聽之。某在眾中。忽攝心念佛。媼謂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問何故。曰。汝心念阿彌陀佛故。問何以知之。曰見汝身有光明故。村民不識一字。瞥爾顧念。尚使鬼敬。況久修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出竹窓二筆)。

  越王鏐

  ○建龍冊寺。請僧可周於天寶堂。夜為冥司講經。鬼神現形聽法。兼施法食。賜可周金鉢紫衣。加精志通明之號。(出高僧傳)護法論問曰。或謂佛教有施食真言。能變少為多。如七粒變十方之語。豈有是理。無盡曰。不然。子豈不聞勾踐一器之醪。而眾軍皆醉。欒巴一噀之酒。而蜀川為雨。心靈所至。而無感不通。況托諸佛廣大願力。廓其善心。變少為多。何疑之有。故元世祖。問扮彌帝師曰。施食至少。何普濟無量幽冥。帝師曰。佛法真言力。猶如飲馬珠。或曰。子今何以不用一器之醪。令眾皆醉。一噀之酒。而令注雨。答曰。心生疑惑。何能感格。信而無疑。故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
  六道集卷四

    廣州南海寶象林沙門弘贊在犙輯

  畜生道

  畜生者。梵語。帝利耶瞿榆泥。此云旁行。又曰旁生。由其形傍。故行亦傍。皆負天而行。又其受果報傍。故名傍生。由先其造作增上愚癡身語意十惡行。往彼生彼。稟性闇鈍。不能自立。為人畜養。故號畜生。然胎卵溼化。水陸空行。徧滿人間。山野。澤中。欲色界天。修羅。地獄。鬼趣。皆悉有之。是故以傍生譯之。由不屬畜養者多故。樓炭經云。畜生有其三種。一魚。二鳥。三獸。於此三中。一一無量。正法念經云。種類不同。有四十億。復有蜎飛蠕動。微細昆蟲。非數所知者。皆名傍生。其形大小各異。飲食亦殊。而鳥之大者。不過金翅大鵬。頭尾相去八千由旬。高下亦爾。兩翅各長四千由旬。以龍為食。莊周云。大鵬之背。不知幾千里。將欲飛時。擊水三千里。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而上。去地九萬里。方乃得逝。要從北溟。至于南溟。一飛六月。終不中息。準此。猶是小金翅鳥也。獸之大者。無過於龍。如難陀。跋難陀。二龍王。身繞須彌山七帀。頭猶山頂。尾在海中。魚之大者。無過摩竭。即鯨魚也。身長三百由旬。或四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眼如日月。鼻如大山。口如赤谷。齒如白山。莊周所謂吞舟之魚也。又云。水獸大者。如巨靈之龜。首冠蓬萊。海中遊戲。言其小者。形逾微塵。非凡眼可見。故佛不聽天眼觀水。但以肉眼看水。無蟲。即得飲用。莊周云。鳥之微者。不過鷦鷯。於蚊子鬚上養子。有卵鬚上孚乳。其卵不落。雖然如此。豈同天眼所見者。處處皆遍也。如經所說。畜生種類。各各差別。業因得報好醜。亦各不同。如龍驥麟鳳。孔雀鸚鵡。山鷄畫鴙。為人所貴。情希愛樂。如豺狼虎豹。獼猴蚖虵。梟鴟等。人所惡見。不喜聞聲。而壽極長者。不過一劫。如大龍王等。壽極短者。不過蜉蝣之蟲。朝生暮死。不盈一日。中間長短。豈能定之。若其業報未盡。捨身又復受身。故舍利弗尊者。觀一鴿。過去前後。各八萬劫。猶不得脫鴿身。復見祇陀林石上。眾多金色螻蟻。七佛已來。尚不能離于蟻身。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