疋。象牙簟五領。金鉢五枚。到願納受(弘明集)。

  王導

  導。字茂弘。琅玡人。拜司空錄尚書事。位太保。封郡公。【標】天竺尸利蜜多羅(此云吉友)遊建康。止建初寺。善說法呪術梵唄。導見之曰。我輩人也。庾亮.周顗.謝鯤.桓[(雪-雨)/粉/大]皆造門結友。時呼為高座法師(今高座寺是)。吉友甞對導解帶盤薄。卞壺適至。吉友正容肅然。人問其故。對曰。王公風鑑期人。卞令範度格物。吾政當以是應之耳(晉史并僧傳)。

  謝安

  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人。隱居越之東山。年四十出為征西司馬。太元中錄尚書事加太保。諡文靖。居東山時與支遁.許詢為山水之遊。甞詔遁入禁中講經。多會宗遺文。為守文者所陋。安聞而嘆曰。此九方歅之相馬。略玄黃而取神駿也。【標】太和二年遁辭闕還山。詔建沃洲寺以居之。時安守吳興。以書抵遁。略曰。思君日積計辰。傾遲尤甚。知欲還剡自治。為之愴然。人生如寄耳頃。風流得意之事殆為都盡。終日戚戚惟遲。君一來以晤言消遣之。一日千載也(本傳并高僧傳)。

  王羲之

  羲之。字逸少。導從子也。起家秘書郎。後為右軍將軍。【標】會稽內史。咸康六年於廬山建歸宗寺。請西天達磨多羅居之。羲之在會稽聞支遁名。未之信。後遁還剡。羲之詣遁。觀其風力。謂曰。逍遙可得聞乎。遁作數千言。羲之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乃請住靈嘉寺。意存相近。俄又投迹剡山(晉史并僧傳)。

  周玘

  玘。字宣佩。義興陽羨人。西晉平西將軍處之子。【標】家世奉佛。玘為吳興太守日。家僮捕魚。忽見金光溢川映流而上。網之得一金像高三尺許。舉移不動。僮以白玘。玘之女事佛尤懇。玘以人船送女。往迎歸家供事。女夢像左膝痛。旦視像膝果有穿缺。遂以金釵補之(大藏感通錄)。

  陶侃

  侃。字士行。咸和中都督交廣荊江等八州軍事。封長沙公。贈左司馬。諡桓公。【標】侃鎮南海日。有漁人每夕見海濱有光。因以白侃。遣人尋之。見金像凌波而至船側。視其銘。乃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薩像也。侃初未深信因果。及得此像彌加尊敬。以像送寒溪寺。寺嘗經火而像無恙。後侃鎮武昌。使人迎像至鎮。而舟沒失其像焉。及惠遠法師剏寺廬山。遠心祈之。於是像泠然自至(高僧傳)。

  高悝

  悝。咸和中為丹陽尹。【標】每見張侯橋浦內現光。乃遣吏覔之。獲金像一軀。西域古制。光趺並缺。悝載像至長干寺。光發中宵。觀拜者眾。歲餘臨海人張係於海獲金銅蓮花趺。以置像足。儼然符合。是夕有光屬天。久之有西域五僧振錫而至。詣悝云。昔得阿育王所造像。甞至鄴。遭亂藏像河濱。尋覔失所。近感夢云。為高悝所得。欲瞻禮之。悝引至長干寺。五僧見像瞻拜歔欷涕泣。像為放光。後合浦採珠人董宗之得圓光於海。事聞簡文。勑施安像上。於是光趺始具(感通錄)。

  郗超

  超。字景興。一字嘉賓。山陽人。為桓溫府掾。超問謝安曰。支遁所談何如嵆中散。安曰。嵆盡力道。纔得半耳。【標】超著五戒文。略曰。不殺則長壽。不盜則常泰。不淫則清淨。不欺則人常敬信。不醉則神理明治也。【標】已行五戒。更修歲月齋戒。歲三齋者。正月五月九月。月六齋者。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凡齋不得甞魚肉。不御妻妾。迎中而食。既中之後。美味甘香一不得甞。洗心念道。歸依三寶(弘明集)。

  王喬之(或云齊之)

  喬之。瑯玡人。【標】有念佛三昧詩曰。玅用有茲。涉有覽無。神由昧微。識以照麁。積微自引。因功本虗。泯彼三觀。忘此豪餘。又曰。嘅自一生。夙乏慧識。託崇淵人。庶藉冥力。思轉毫功。在深不測。至哉之念。注心西極(廬山集)。

  習鑿齒

  鑿齒。字彥威。襄陽人。少有志氣。博學洽聞。以文章著稱。累遷別駕。時有沙門釋道安。俊辯有高才。北至荊州與習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後以脚疾廢於里巷。及襄陽陷於苻堅。堅素聞其名。與道安俱輿而致焉。堅以其蹇疾。與諸鎮書曰。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獲士纔一人半耳(晉史)。習與道安書。略曰。承應真履正。明白內融。慈訓兼照。道俗齊蔭。宗虗者悟無常之旨。存有者達外身之權。弟子聞。不終朝而雨六合者。彌天之雲也。弘淵源以潤八極者。四大之流也。萬物賴其澤。高下蒙其潤。自大教東流四百餘年。賢哲君子靡不歸宗。道業之隆莫盛於今。老幼等願道俗同懷。若慶雲東徂摩尼回耀。一躡七寶之座。暫視明哲之燈。雨甘露於豐草。植旃檀於江湄。則如來之教復崇於今日。玄波逸響重蕩濯於一代矣(弘明集)。

  許詢

  詢。字玄度。高陽人。晉高士也。【標】澡心學佛。江左公卿甚仰慕之。簡文高其風。每月夜必造焉。清言玅理亹亹不已。帝為前席。與支遁講維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