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教再興。卓爾緇衣鬱為稱首。屈宸極之重。申師資之儀。三寶由之弘護。二諦藉以宣揚。以誘人為善之德。為助國行仁之方。足以追踪澄什超邁安遠。豈謂法柱忽傾。慈舟遽覆。匪直悲躔四眾。固亦酸感一人(辨正錄)。

  李士謙

  士謙。字士約。趙郡人。髫齓失父。事母以孝聞。伯父瑒每稱之曰。此兒吾家之顏子也。年十二。魏廣平王贊辟開府參軍。事隋有天下。畢志不仕。未甞飲酒食肉。口無殺害之言。善談玄理。【標】甞有一客在座。不信佛家報應之說。士謙諭之曰。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高門待封。掃墓望喪。豈非休咎之應耶。佛經曰。轉輪五道。無復窮已。此則賈誼所言千變萬化未始有極。忽然為人之謂也。佛道未東而賢者已知其然矣。至若鯀為能(奴來切。三足鱉)。杜宇為鶗鴂。褒君為龍。牛哀為虎。君子為鵠。小人為猿。彭生為豕。如意為犬。黃母為[元/?]。宣武為鱉。鄧艾為牛。徐伯為魚。鈴下為烏。書生為蛇。羊祐前身李氏之子。此非佛家變受異形之謂耶。客曰。邢子才云。豈有松栢後身化為樗櫟。僕以為然。士謙曰。此不類之談也。變化皆由心造。木豈有心乎。客又問三教優劣。士謙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客亦不能難而止(隋書)。

  費長房

  長房。成都人。先為沙門。周武沙汰反俗。隋興。入預譯經。開皇十七年為翻經學士。進開皇三寶錄十五卷(弘明集)。

  王通

  通。字仲淹。洛陽龍門人。大業十三年有疾。聞煬帝被害。泫然而興曰。生民厭亂久矣。其或者將啟堯舜之運。吾不與焉命也。通卒於家。門人諡曰文中子。弟子薛收等編集其言。名中說。其周公篇曰。詩書盛而秦世滅。非仲尼之罪也。虗玄長而晉室亂。非老莊之罪也。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或問佛。文中子曰。聖人也。其教何如。曰西方之教也。中國則泥。文中子讀讜議曰。二教於是乎一矣。或問長生神仙之道。文中子曰。仁義不修。孝弟不立。奚為長生(文中子)。文中子之弟名績。著書。號東臯子。

  辛彥之

  彥之。狄道人。博涉經史。與牛弘同志好學。後入關。遂家京兆。周文帝見而器之。拜中書侍郎。隋高祖受禪。除太常少卿。為潞州刺史。建浮屠十五層。州人張元暴卒復甦云。神遊天上。見一堂極崇麗。天人曰。辛刺史有大功德。作此堂以待之(隋書)。

  揚素

  素。字處道。奇策高文。為一時之傑。累官上柱國。封越國公。尊重佛法。造光明寺。又於華嶽造思覺寺。素甞行道觀。見壁間畵像。問道士曰此何圖也。道士曰老子化胡成佛圖。素曰。承聞老子化胡。胡人不受。老子變身作佛。胡人方受。是則佛能化胡。道不能化。何言老子化胡乎。老子安用化胡為佛。何不化胡為道。道流不能對(統紀)。

  佛法金湯編卷第六

    天台釋如惺重校

  佛法金湯編卷第七

    會稽沙門 心泰 編
    天台沙門 真清 閱

  唐

  都長安。起高祖戊寅。盡哀帝丙寅。二十一主。二百八十九年。

  高祖

  帝諱淵。字叔德。李姓。隴西成紀人。祖虎。追諡景皇帝。父昞。諡仁公。生高祖於長安。武德元年帝於朱雀門南衢建道場設無遮大會。又命僧道各六十九人於太極殿七日行道設千僧齋。三年造靈仙.會昌.勝業.慈悲.證果五寺。【標】甞捨晉陽舊第為興聖寺。於并州造義興寺。為太祖元皇帝造旃檀像三軀以薦冥福。四年太史令傅奕上疏毀教。法琳法師對詔論之。奕議遂寢(辨正論并舊唐史)。

  太宗

  帝諱世民。高祖次子。貞觀元年正月詔在京德行沙門並各於當寺行道七日。齋供所須有司准給。二年詔。略曰。神道設教慈悲為先。玄化潛通亭育資始。朕恭膺大寶。撫愛黎元。矜愍之心觸類而長。是用旁求冥貺幽贊明靈。所冀九功惟敘五福。斯應宜為普天億兆仰祈加祐。可於京城及天下諸州寺觀僧道等七日七夜轉經行道(辨正錄)。是年三月詔曰。自隋創義志存拯溺。壯征東伐所向平殄。凡所傷殪難可勝紀。手所誅剪將近一千。切以如來聖教深尚仁慈。禁戒之科殺害為重。爰命有司。京城諸寺皆為建齋行道七日七夜。竭誠禮懺。冀三途之難因期解脫。萬劫之苦藉此弘濟。滅冤障之心。趣菩提之路(舊唐史)。三年閏十二月詔曰。有隋失道。九服沸騰。朕親總元戎。致茲明罰。切恐九泉之下尚淪鼎鑊。八難之間永纏氷炭。所以樹立福田濟其營魄。可於建義以來交兵之處為義士囚徒殞身戎陣者各建寺剎。招延勝侶。望法皷所震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所司量定處所並立寺宇。具為事條以聞。稱朕矜哀之意(舊唐史)。是年玄奘法師詣闕陳表往西域取未至經。帝不許。私遁而去。五年帝以慶善宮為慈德寺。於昭陵立瑤臺寺。七年勑禁堰寨取魚者。并斷屠殺。度僧尼三千人(辨正錄)。九年十一月詔曰。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