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指示(傳燈錄)。

  道峯山慧炬國師(清凉益禪師法嗣)

  師始發機於淨慧之室。本國主思慕。遣使來請。遂迴故地。國主受心訣。禮待彌厚。一日請入王府 上堂。師指威鳳樓示眾曰。威鳳樓為諸上座舉揚了。諸上座還會麼。儻若會。且作麼生會。若道不會。威鳳樓作麼生不會。珍重。師之言教。未被中華。亦莫知所終。

  萬恒 古潭 慧鑑國師

  俗姓朴氏。進士景升之子。熊津郡人。己酉生。師赴九山選中魁科。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弟子至七百。延祐己未遘疾。前一夕。南峰大木自仆。赤祲亘山谷。年七十一。臘五十八。王賜諡。塔曰廣照。
  師以儒家子為僧。幼頴悟。能自強於學。長益不怠。赴九山選中魁科。拂衣往楓岳。夏滿。移棲智理山。饑不重味。寒不襲裘。脇不至席者累稔。跡晦而名彰。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其師曹溪圓悟和尚亦諭之。乃往。後歷主朗月雲興禪源等社。凡經指授。若聵而聆。若[醨-禸]而醒。弟子至七百。士大夫摳衣入社者。不可勝計。中吳異蒙山。見其文偈。歎賞不已。賡和十數。仍貽書致古潭之號。皇慶癸丑。大尉王讌。居永安宮。安車卑辭。邀至京城。時方聚禪教名流。日以次講論。師主棒喝風生。辯若懸河。王喜甚。行同輿。手捧饌。加法號別傳宗主重續祖燈妙明尊者。袈裟衣裙帽襪先銀幣五十鎰以贐。師還山。悉以付常住。不歸于私。
  浴更衣。修遺書。自占葬地。夜艾喚侍者檛皷。披袈裟。據禪床聲喝告別。其略曰。廓清五蘊。真照無窮。死生出沒。月轉空中。吾今下脚。誰辨玄蹤。告爾弟子。莫謾捫空。禪者景瑚。問以告住之意。則有何處不相逢。渡河不用筏等語。拍膝久手。含笑而化。
  初母鄭氏夢。天降翠幕。有童子。肌肉如氷玉。就視之。遂合掌躍入鄭氏懷。反寤。如納斗大石胞中。砭藥之不効。以己酉八月六日誕師。因名幕兒。淮示寂帶方郡民名白太者。夢師登翠幕天去。恠而明日奔至寺。師已逝(并李齊賢撰碑序)。

  混丘 無極老人 寶鑑國師

  字丘乙。舊名清玢。俗姓金氏。贈僉議評理弘富之子。清風郡人。忠憲王辛亥生。以九山選。首登上七科。棄去徒普覺學。忠烈王下批至大禪師。德陵即政。特授兩街都僧統。加大師。子冊命師為鑑智王師。兩王同樞衣請益。因命住瑩源寺。至理二年。移錫于松林寺。年七十三。僧夏六十三。贈諡塔曰妙應。有語錄兩卷。歌頌雜著二卷。新編水陸儀文二卷。重編指頌事苑三十卷。
  近世有大比丘。推明佛祖之道。以開學曰普覺國尊。其徒盖數百千人。而能鑽堅挹深。妙契啐啄者。惟寶鑑國師為然。
  幼與群兒戲。聚瓦石為塔廟。休則面壁。若有思念。形貌端嚴。性又慈祥。故親戚目為小彌陀。十歲投無為寺禪師天鏡祝髮。以九山選。首登上七科。棄去。從普覺學。自詭非睹閫奧不止。始普覺夢一僧來。自謂五祖演。詰朝師往謁。心獨恠之。及是歎其敏而勤。語眾曰。吾夢有徵矣。洎嗣席開堂。其師眾規繩。講若畫一。而雍容閑雅過之。
  德陵謝位。處永安宮。屢遣中使。輿而致之。從容談道。或至日暮。於是諗國王。以祖宗舊例。冊命師為悟佛心宗解行圓滿鑑智王師。兩王摳衣。前古未有。數年乞退。許之。命住瑩源寺。寺本禪院。元貞中為智者宗所有。以師故始復其舊焉。
  盥浴說法別眾。其略曰。荊棘林中下脚。干戈叢裡藏身。今日路頭果在何處。白雲斷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既乃還方丈。據床而逝。師況厚寡言。學無不窺。為詩文富贍。行叢林門中。吳蒙山異禪師。甞作無極說。附海舶以寄之。師默領其意。自號無極老人。
  臣聞。佛氏喜言福智修己。而物應者也。缺一於二。不足以自立。寧能信於人乎。師凡七增秩。六錫號。九歷名藍。再住內院。為一國釋林之首。受兩王函丈之禮。人無異論。咸謂之宜。非所謂福智二嚴者。疇克如是哉。其撰詞刻石。傳示後世。臣可以無愧矣(并李齊賢撰碑文)。

  惠勤 懶翁 諡禪覺道號普濟尊者

  初名元惠。寧海府人。俗姓牙氏。具膳官令瑞之子。母鄭氏。靈山郡人。鄭夢見金色隼。飛來啄其頭。忽墜卵。五彩爛然入懷中。因而有娠。以延祐庚申生。癸卯入九月山。遣內侍金仲孫請還。乙巳三月。詣闕乞退。始得宿願。游龍門元寂諸山。丙午入金剛山。丁未秋住清平寺。其冬掜寶岩。以指空袈裟手書授師曰。治命也。己酉再入臺山。庚戌春。司徒達叡。奉指空靈骨。來厝于檜岩。師禮師骨。因赴召。結夏廣明寺。秋初還檜岩。九月即功夫選也。師所居室曰江月軒。丙辰五月。寂然而遊。年五十七。法臘三十八。
  玄陵在位之二十年庚戌。秋九月十日。 召師入京。十六日就師所寓廣明寺。大會兩宗五教諸山衲子。試其所自得。號曰功夫選 上親幸視為。師拈香畢。昇法座。迺言曰。破却古今之窠臼。掃盡凡聖之蹤由。割斷衲子命根。抖擻眾生疑網。操縱在握。變通在機。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其揆一也。在會諸德。請以實答。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