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度眾生。以非眾生度眾生。實則眾生各各自度。我非度眾生。眾生亦不見為我度眾生。故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無分相。亦無合相。或謂果報之說。專為第三等人說法。似於六祖諸師。高占地步。將作是紀者。不應以第一第二等人待來世耶。古云滿街是聖。即可云滿塵界是佛。既云是佛。何分三等。為此說者。所稱凡夫之以我為見。猶之四相未空者耳。佛曾說應以某身得度者。即現某身而為說法。我今亦不論第一第二第三等人。只是有三千大千世界千萬億受持此經者。即不難現三千大千世界千萬億佛身而為說法。但令得聞是說。歡喜奉行。是諸佛慧命不斷。自然虗空落地。鐵樹夜花。任搜羅增續。繁辭累冊。如叚柯古以來諸人。不過以佛語證明佛語。非另添一般說法也。佛又云。我若具說。人或狂亂。狐疑不信。今日倘有淨信無疑之人。佛將以所欲具說。歡喜向其人傾倒吐之。佛固是真實語者。不誑語者。況此編紀事。徵信古今。又何狂亂狐疑之有。雖然。菩薩於法。應無所住。寧福德相可如是住乎。知無相無我。即知福德不應貪著。佛非但為諸菩薩言也。請為受持者轉一語曰。佛說果報即非果報。是名果報。佛說不受福德。即非不受福德。是名不受福德。

勸流通金剛經引

  金剛經為最上乘法。五祖於般若六百卷中。獨推此經。為見性成佛要門。普勸僧俗受持。自秦魏諸法師翻譯後。帝王宰官以迄士庶。無不奉行轉誦。其持驗靈應。代著明徵。唐有叚太常鳩異。宋太宗有太平廣記。近代則唐宜之巾馭乘。王載生新異錄。冒宗起受持果報諸編。莫不竭力宣揚聖鐸。廣度迷津。弘法施而續慧命。厥功誠不朽哉。集中所載。因果縷縷。火可使返。水可使出。疾可使甦。厄可使脫。算可使綿。名可使成。嗣可使續。福可使集。枷杻可使自開。刀鋸可使自落。上可超拔先亡。下可消釋宿冤。陰吏鬼使不敢近。太山神君不敢錄。諸天設寶葢浮圖覆貯之。閻羅具金榻銀床供奉之。更能解脫塵勞。往生淨土。冥府稱之。曰續命經。功德經。其為幽明尊禮。至極可知。即書寫誦讀功德。已不可思議如是。而況能發明心地。精進受持者哉。所謂護法諸神。既護法寶。自護闡法。載寶之人。斷斷如矣。(克復)甫發心纂次記事。適遇同志善友。共發菩提。捐費助刊。彙古今。參聞見。頗竭心目之力。未能僭謂大成。較昔庶云善本。念從來諸刻多在吳中。他省尚希刊布。並生莊嚴佛土之中。未睹法事流通之勝。豈非天壤間一缺陷事。謹告同志善信。獲見是紀。不吝廣為刻施。或仍原本。或易新編。其見聞所及。有關持驗者。尤冀續輯。俾足鼓勵將來。歸依不朽。昔賢有為劈窠圖者。勸人念佛。卒以他人念佛。往往得生淨土。乃歸功施圖之人。亦生淨上。又善過格云。能以最上乘法授人。使之因言省悟。傳一人者當十善。十人當百善。傳大貴人。大力量。大豪傑者。當千善。蒐採繕梓。印卷施人者。當萬善。今此般若要典。無上密諦。誠能羽翼傳播。自覺覺他。將見慧光不斷。善果同圓。八部天龍。共擁琅函之軸。六塵火宅。齊開曇鉢之花。謹疏短引。用勸同人。
  同善道人 克復 敬懇

  凡例八則

  經文流傳久遠。前後凡六譯。字句不無稍殊。茲一遵姚秦三藏法師原譯。則諸疑可決矣。  本經三十二分。相傳分自昭明太子。南唐保大五年。壽春所刻。遵原藏本。不標分數。實稱融貫。近多因之。但標分世傳已久。中峰略義。亦仍彼分。便誦持也。  經中字音。梵與華異。一字有讀作數音。本字另讀別音者。及間有難字。俱明註以便初學。  紀事首敘歷朝。始自後魏。迄昭代。古今並列。方信從有據。但唐及明事頗詳。而宋元遂爾寥寥。以時無叚太常唐別駕諸賢故也。善事湮沒。令名不彰。後起纂述之功。其可少乎。  紀事先善男子。善女人。次比丘比丘尼。往刻多廣列緇屬。空門弟子。崇信佛典。分固應爾。唯俗家學道。真如青蓮。出污泥而不染。尤嘆希有。故集中編次為詳。  稗官野史。類多荒唐。風聞塗說。未堪傳信。茲集考據最嚴。凡事跡稍涉可疑。俱行刪汰。務使表章真實。足供激勸。每條下詳注所出。以昭信也。  評論所以發明本案旨意。必言之前後。觸處醒發。則閱者心眼頓開。自然關著痛癢。巵言無當之誚。庶幾免之。
  男石百拜敬述

  

  歷朝金剛持驗紀上卷

    荊溪周克復重朗纂
    男周石訂
    吳門陳濟生皇士參
  後魏盧景裕字仲儒。節閔初。為國子博士。崇信釋氏。註周易論語。族兄神禮據鄉人謀叛。逼裕同力以應西魏。繫晉陽獄中。至心念金剛經。枷鎻自脫。齊神武作相。特見原宥。嗟夫。人有受陽世陰司之枷鎻桎梏。而不求脫者乎。然眼前之恩愛枷鎻。快樂桎梏。何以認為性命。而不知脫。且重重糾結。而不肯脫也大惑不解。可悲可憐。若能等一受持如景裕。則前因後際。一齊斷絕。得大自在矣(出報應記)。
  梁天監中。有琰法師。居長安招提寺。年十一。出家。偶同寺僧。往相士家。相士謂琰曰。可惜聰明。止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