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見而不傷。常處石室。誦法華.維摩.光明三經。忽於一夏在石室中左脇命終。七日不壞。香氣襲人。每夕放光照徹數里。鄉人異之。即於屍上為起冢塔。晉時人也(續高僧傳)。

  會稽義法師

  法義師。俗姓竺。十三歲入道。專勤梵行。誦正法華經。住瓦官寺。後遷會稽寶山精舍。咸和二年染疾。誦習無虧。夜夢一僧為出腸胃洗滌垢穢洗已。還納腹中。夢覺疾即痊愈。晉帝甞宣至禁中。從受五戒。供奉殷厚。至大和年。不疾而化。勑市新亭崗起塔安窆。今中興寺是也(靈瑞集)。

  羌地達上人

  晉隆安中。僧慧達於山北隴掘甘草時。羌人饑荒。捕人而食。達為所獲。寘之柵中。擇肥者先食。達懼甚。一心稱觀音名。誦普門品。人取盡。唯達與一小兒在。命祇一日耳。達終夜持念不捨。至旦忽一虎自艸中逃出。咆吼震山。諸羌畏走。虎乃齧柵作穴而去。達與小兒奔走得免(台宗別行義疏)。

  吳興曠法師

  法師竺法曠。俗臯氏。寓居吳興。志操高卓。戒行淵深。本師寢疾。曠為祈誠禮懺。凡七晝夜。因感五色光明照室。其病即差。後止於潛青山石室。每言法華為會三之旨。無量壽為淨土之因。常吟詠二部。有眾則講。平居則誦。謝安為吳興守。特往展敬。晉簡文帝召至。命齋懺以遣妖星。晚遷禹穴昌原寺。為百姓拯救危苦。莫不效驗。有人常見師行坐間。每有鬼神數十輩衛於前後。享年七十六。常侍顧愷作傳紀德(續高僧傳)。

  長沙亡名僧

  西晉建興二年。長沙縣西一百餘里。有青蓮華兩本。生於陸地。道俗爭觀。因掘其地一丈二尺。得一瓦棺。而蓮出於棺之壞處。劉棺視之。有髑髏栓索。其蓮根生于齒頰間。時有說者曰。昔有僧。不知名氏。誦蓮經十萬部。不疾而化。遺言使衣帋服以瓦為棺。此其是矣。今驛亭故基建寺。號曰蓮華者是也(見洪覺範文字禪集)。

  古亡名二僧

  范陽王侯寺僧。失其名。誦法華經為常業。初死。權殮隄下。後改葬。骸骨竝杇。唯舌不壞。又雍州有僧亦誦法華。隱白鹿山。感一童子供給。及終。置屍巖下。餘骸竝枯。其舌如故(出三寶感通錄)。

  冀州羽法師

  僧法羽。冀州人。年十五操志出家。為慧始弟子。始戒行精嚴。修頭陀行。羽挺拔勇猛。深達師道。因誦法華經。誓欲仰軌藥王燒身供養大乘。時偽秦晉王姚緒鎮蒲坂。羽以事白王。王曰。入道多方。何必殞命。不敢固違。幸願三思。羽誓志既重。即服香油。以布纏體。灌以油蠟。誦藥王品。即以火自燎。道俗競觀。咸生悲悼(梁高僧傳)。

  臨川紹法師

  慧紹。不知出處。孩孺時母哺魚肉即吐。自是不茹葷。八歲出家為僧。通法華經。苦行標節。後隨師僧要止臨川招提寺。常念佛恩之重。誓欲捨身以報。乃雇人斫薪。於東山石室積高一丈。中開一龕。即還寺告師。師諫不從。於是剋日就山建八關齋會。闔境雲奔盈滿山谷。至夜。紹自行香。執燭然薪入龕而坐。誦藥王捨身品。火沿至額猶聞經聲。大眾忽見一星大如斗直下火中。俄而升天。咸謂天宮迎接之瑞。紹甞謂同學曰。吾燒身處當生梧桐木。切莫伐之。其後三日果爾而生。道俗異之。宋元嘉念八年也(梁高僧傳)。

  廬山慶法師

  僧慧慶。廣陵人。宋元嘉中居廬山。學通經律。精嚴戒行。遇夜誦法華.維摩等經。每聞暗中有彈指讚歎之聲。甞於小雷遇風。船將沈。慶一志誦經以求安濟。船在浪中覺有扶挽之者。倐忽到岸。自是誦習至老不倦(法苑珠林)。

  廣陵冏法師

  僧道冏。姓馬。扶風人。棄家禮道懿為師。師病。遣冏等四人至霍山采鍾乳。入穴數里。跨木渡水。三人溺死。火炬又盡。冏素誦法華經。念觀音號。有頃。見一光如螢。追之得出。又甞與同學四人南游上京。方夜乘冰渡河。中流冰破。同學莫能濟。冏唯憑誦念。忽然脚下如有一物載之。復見赤光引前。遂達于南澗寺。又一夜入定。適見四人御一寶車請冏乘之。冏登車。忽見身在本州沈家橋側。路側有一人坐胡牀指揮眾人曰。向者只令知師住處而已。何屈遠來耶。當速送還。既歸寺。眾皆不知師之往返。時宋元嘉中也(梁高僧傳)。

  臨緇明法師

  宋建初中有僧普明。少出家。性純素。常蔬食布衣。以法華.維摩為日課。誦時有別衣別座。未甞混雜。每誦至勸發品。即見普賢乘象前立。誦維摩時即聞空中有倡樂之聲。鄉人王道真妻病革。請師持呪。方入門。病者悶絕。忽見一物如狸。長數尺。從狗竇出。其病即愈。又甞行水旁。有巫者云。神明見明法師悉皆奔走(梁高僧傳)。

  越州慧法師

  沙門法慧。生于夏侯氏。自成童。有卓識。及剪青螺。言行益峻。宋大明年東游禹穴。歸老天柱峰。課誦法華終身匪懈。受用清淡。蔬食布衣而已。常居一閣。不涉人間者三十餘年。王侯稅駕無復得見。唯周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