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旱。師為冥祈。俄見觀音在日輪中。手執軍持。注水於地。時眾欣感。得未曾有。將遊震旦。以駝負經。駝沒於河。師亦隨入。止龍宮三宿。為宣法要。及出。所載梵夾。不濕一字。開元四年至長安。敕住西明寺。譯出虗空藏及大毗盧遮那等經。甞亢旱。上遣祈雨。師盛一鉢水。梵言數百。須臾。有物如蚪。矯首水面。頃之有白氣自鉢起。若一疋素。翻空而上。風霆晦暝。大雨如傾。又甞霪雨逾時。師揑泥媼五軀。作梵語呪之。即刻而霽。

  唐東陽清泰寺釋玄朗

  姓傅氏。梁雙林大士六世孫。幼出家。弱冠納戒。聞天台一宗。盛弘止觀。詣東陽天官寺。謁慧威法師。修法華三昧。身厭人寰。志棲林壑。惟十八種十二頭陀。隱左溪巖。四十餘年。晏居一室。自以為法界之寬。甞於殿壁繪觀音賓頭盧像。焚香斂念。感五色神光。輝映一室。道俗俱瞻。歎未曾有。天寶十三年示寂。時號左溪尊者。

  唐台山國清寺釋湛然

  荊溪戚氏。年二十。受經於左溪朗禪師。溪大驚異。甞夢披僧服。掖二輪遊大河中。左溪曰。嘻。汝當以止觀二法。度羣生於生死淵乎。乃授以所傳止觀。天寶七載。始解儒服出家。詣吳開元寺。敷行妙法。乃祖述所傳章句。凡數十萬言。大弘一心三觀之教。常與江淮名僧四十人。同禮五臺。清涼觀師帥徒千指迎送。時皆稱歎。有不空三藏門人含光。白師曰。頃從不空遊歷天竺。遇梵僧云。聞大唐有天台教宗。可以識偏圓。簡邪正。明止觀。可譯之至此土耶。師聞之。嘆曰。可謂中國失法。求之四維。晚歸台嶺。建中二年二月。示眾曰。夫一念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備謂之假。不一不異謂之中。在凡為三因。在聖為三德。自利利人。在此而已。言訖。隱几而化。所著法華釋籤疏記等。盛行於世。

  唐越州大曆寺釋神邕

  諸暨蔡氏。十二入道。依左溪朗禪師。習天台止觀。法華玄疏。五夏敷演。吳會間學者雲從。天寶中。遊長安。居安國寺。後東歸出襄漢。有著作郎韋子春者。學贍氣剛。師與之詶抗。子春折服。中書舍人苑咸嘆曰。師可謂塵外摩尼。論中師子。時人以為能言。

  唐佛隴釋道暹

  遍覽百家。彌精法華。大曆年中。入京弘化。盛有著述。能於虗空遊行往來。時謂有神足證云。

  唐蘇州支硎山釋道遵

  姓張。吳興人。參左溪。學天台止觀。欲廣寫法華經。乃於支硎創闢經院。舉精行沙門十四人。常持法華。以燭繼晝。用弘大乘。敕署為法華道場。師於山中鑄盧舍那像。及多寶佛塔。修淨土當生業。造彌陀佛像。平時講法華玄義。歲無虗日。天寶元年。於靈嵓道場。行法華三昧。忽睹大明上燭於天。身在光中。異日問荊溪然師。然曰。智慧光明。從心流出。將以顯發第一義天也。又入法華道場。覩此身在空中坐。知是滌垢之相。興元元年坐逝。門人靈翰等樹塔。

  唐潤州石圮山釋神悟

  隴西李氏。幼嬰惡疾。開元中。於菩提像前。爇指懺摩。祈遣夙業。感異光如月。朣朧紺宇。所苦頓愈。天寶四年。出家受具。每入法華道場。九旬禮念。觀佛三昧。於斯現前。因語門人曰。夫陰薄日以何傷。風運空而不動。苟達於妄。誰非性也。方結宇於勞勞山東。常行禪定。夜有山神現形。稱是隋故新成侯。久主南嶺。今願以此地永奉經行。言訖不見。十年。加趺而逝。闍維得舍利纍纍。粲然可數。

  唐京師大安國寺釋志鄰

  姓范氏。兖人。母王氏。不信三寶。鄰逃東都。依廣受寺修律師出家。開元十年。思親歸寧。母終已三載。因詣嶽廟敷具。誦法華經。誓見嶽帝。求母生處。夜見帝召謂曰。汝母禁獄。見受諸苦。師悲號祈免。帝曰。往鄮山禮育王墖。庶可救也。師詰朝到寺。哀泣禮拜。至四萬。俄聞空中有呼鄰聲。見母謝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倐然不見。

  唐京師龍興寺釋楚金

  廣平程氏。七歲出家。諷法華經。進具之年。陞座講法。後因靜夜。持誦法華。至多寶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禪定。忽見寶塔宛在目前。釋迦分身。徧滿空界。感悟既深。淚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戶庭。期六年誓建斯塔。見千福寺。幽閒宏敞。擬造於此。適千福有懷忍師者。忽於中夜。見有一水。發源龍興。流注千福。澄清瀲灔。中有方舟。又見寶塔自空而下。久之乃滅。及師建言。欣然歡洽。師每夜至築所。勵精行道。眾聞天樂。咸嗅異香。天寶元載。肇安相輪。感通帝夢。親書多寶塔額。敕賜錢五十萬。塔成。有五色雲籠塔上。萬眾瞻禮。師謂同學曰。凡我眾僧。聿懷一志。當晝夜塔下。誦持法華。沒身不替。凡吟詠蓮經。六千餘部。每春秋二時。集同志大德四十九人。行法華三昧。前後感獲舍利七百粒。至六載。欲藏舍利。預嚴道場。又降一百八粒。畵普賢變像。於筆鋒上聯得舍利十九粒。莫不圓轉自動。浮光瑩然。乃取舍利。盛以石函。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師自髫年。即寫法華。甞血書一部。金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