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閒。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閒。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自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前云。既一偈之功能破地獄。何況此全章偈耶。願思此言。勉共傳誦)。

  如來出現品如來心第十章

  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佛子。譬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盡。所謂書寫大鐵圍山中事。量等大鐵圍山。書寫大地中事。量等大地。書寫中千世界中事。量等中千世界。書寫小千世界中事。量等小千世界。如是若四天下。若大海。若須彌山。若地天宮殿。若欲界空居天宮殿。若色界宮殿。若無色界宮殿。一一書寫。其量悉等。此大經卷。雖復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塵中。如一微塵。一切微塵。皆亦如是。時有一人。智慧明達。具足成就清淨天眼。見此經卷在微塵內。於諸眾生無少利益。即作是念。我當以精進力。破彼微塵出此經卷。令得饒益一切眾生。作是念已。即起方便。破彼微塵出此經卷。令諸眾生普得饒益。如於一塵。一切微塵。應知悉然。佛子。如來智慧。亦復如是無量無礙。普能利益一切眾生。具足在於眾生身中。但諸凡愚。妄想執著。不知不覺。不得利益。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生。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襍錄
  華嚴傳記

  華嚴懸談會玄記云。華嚴傳記五卷。本賢首集。文有十章。一部類。二隱顯。三傳譯。四支流。五論釋。六講解。七[言*奉]誦。八轉讀。九書寫。十襍述。此賢首集。後經修飾。至清涼時有二家。並賢首弟子。一靜法寺慧苑法師。修五卷名纂靈記。二經行寺慧英法師。修兩卷名華嚴感應傳。又近四明居士胡幽貞纂成一卷。

  盥洗受持

  溪堂襍錄云。元祐年中有蜀僧智超法師。常誦華嚴經。已三十年。偶見一童子。風貌清爽。舉手高揖。超曰何來。曰五臺來。超曰何遠至此。曰有少事欲相導故。超曰願聞。曰吾師誦經。固可嘉矣。但失在登廁洗淨時。觸水淋其手背。而未嘗用灰泥洗之(或用皂角丸亦得)。所用灰泥。律制七度。今但二三。緣此觸尚存。禮佛誦經。悉皆得罪。言訖不見。超慚而改過。識者或曰。此必文殊化現有警於超也。故知洗手必須依法(緇門警訓中亦載此事。前章僧伽多羅云。有人讀此經。掌水霑蟻。其捨命者皆生天上。此華嚴之法力。亦持經之精誠也。今文殊警超曰。師誦經固嘉矣。但洗淨一事。猶未盡善。故令其改過。如法行持。若在家讀誦者。亦須如法行持。若不能。必持偈呪為妙)。

  登廁偈呪(入廁時。先鳴指三下)

  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
  唵。狠嚕陀耶娑訶(三遍)

  洗淨偈呪(律云。登廁不洗淨者。不得入大僧類。不得坐禪牀。及手執經像。登殿搭等)

  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唵。賀曩密栗帝娑訶(三遍)

  去穢偈呪

  洗滌形穢。當願眾生。清淨調柔。畢竟無垢。
  唵。室利曳婆醯娑訶(三遍)

  淨手偈呪

  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唵。主迦囉耶娑訶(三遍)

  看經警文(保寧勇禪師作)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三業。若三業無虧。則百福俱集。三業者。身口意也。一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淨也。二口無襍言。斷諸嬉笑。則口業淨也。三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淨也。內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於真源。庶研窮於法理。可謂水澄珠瑩。雲散月明。義海涌於胸襟。智嶽凝於耳目。輒莫容易。實非小緣。心法雙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真報佛恩。

  信生佛家(清涼云。有作之修。多劫終成敗壞。無心體極。一念頓契佛家)

  如來出現品云。佛子。此法門如來不為餘眾生說。惟為趣向大乘菩薩說。惟為乘不思議乘菩薩說。此法門不入一切餘眾生手。惟除諸菩薩摩訶薩。佛子。譬如轉輪聖王所有七寶。因此寶故。顯示輪王。此寶不入餘眾生手。惟除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足成就聖王相者。若轉輪王。無此太子。具眾德者。王命終後。此諸寶等。於七日中。悉皆散滅。佛子。此經珍寶。亦復如是。不入一切餘眾生手。惟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