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

  吳門人。乾隆五十六年冬。方閉關文星閣。修念佛三昧。夜夢三人入室南向坐。其一僧服。傍兩居士。神儀儼然。上有白光覆頂。文禮問大德。自何方來。僧服曰西方。文曰。莫非佛國中人否。曰然。因問大德何名。三人同聲曰。汝名甚麼。曰達文。僧服曰。却來妄語。曰真也。非妄。僧服又問。汝名甚麼。曰達文。僧服曰還要妄語。曰弟子實非妄語。僧服曰。一切眾生以妄為真。執假為實。故受輪轉。若有智者。知是虗妄。即無輪轉。汝莫自迷失本真心。當知真心無心。真知無知覺。知乃魔佛無知覺。汝當信受。莫懷疑惑。文言下開悟曰。的是佛法不可思議。又問。既自佛國中來。曾見阿彌陀佛否。左一人曰。我向汝說。汝終不信。汝須親見。始得三人齊起。各向文頂上。一拍說偈曰。應當勤精進。修諸清淨業。因深則果實。慎勿生疑惑。又曰。諸法從心生。諸法從心滅。心法本來空。取捨不可得。又曰。生佛心法等。譬如夢中境。如幻三摩提。汝已知少分。偈畢。即騰空向西而去。空中樂音嘹亮。文向晨而覺。盖此夢。一令修淨業人解第一義。無念而念。無生而生。不住中塗。直趨寶所。二令豁達狂禪。知有淨土一門。發無上菩提。修如幻三昧。可作蓮宗眼目。

  高尼淨因
  大明

  志尚清修。誓生淨土。每入室禮念。先着淨衣。口含沈香。文帝后甚重之。將終之日。眾忽聞沈香滿室。俄而光明如雲。隱隱向西沒焉。

  法盛

  居金陵道場寺。習十六觀想。一夕禮像。遇病假寐。見大士乘雜華雲。出寶色光。前來相迎。時諸尼欵門問疾。咸見光明迸溢。盛曰。佛及菩薩放光度我。言竟而絕。

  道爰

  丹陽人。先於諸事。造大像七軀。務極精麗。又冶金銅。造無量壽佛像。忽於眉間。放大光明。地皆金色像。與爰記曰。汝舍此身。必生我國。即於像前。端坐而化。

  法藏

  居金陵。勤志念佛。夜間見佛菩薩來慰問。光明照寺。奄然遷化。

  淨真

  居長安積善寺。衲衣乞食。誦金剛經十萬遍。專志念佛。語弟子曰。五月內。十度見佛。兩度見淨土寶蓮花上童子遊戲。吾已得上品生。言訖加趺而化。祥光滿寺。

  悟性

  居廬山。念佛願求往生。忽聞空中音樂。謂左右曰。我已得中品生。見同志念佛精進者。皆有蓮華。生寶池中。以待其生。言畢而逝。

  能奉

  錢塘人。專修淨業。常夢佛光照身。或聞諸尼善言開發。一日無疾。告其徒曰。吾往生時。至少頃聞奉誦佛聲厲奔。往視之。則合掌面西坐逝矣。異香滿室。樂音西邁。

  慧安

  居四明下水。大魁姚頴之屬也。住小溪楊氏庵。專業西方。誦金剛般若。寒暑不易節。常於室中佛光下燭。一日示疾。端坐以手搖曳。戒眾人勿喧。移時曰。佛至矣。令眾念佛。倐然脫去。壽九十六。

  無為

  蕭山來氏女。幼誓不嫁。蔬食念佛。年二十薙髮結茆。專修淨業三十。遊方參學。凡所歷處。有病苦者。隨物取與。煎湯服之即愈。嘉靖間。宮中時疫。風聞于朝。召赴有驗。賜無為心禪師之號。送歸故廬。將終日。有神僧投宿。無為却之再三。神僧勸誡。而進權宿。禪牀睡醒。不見知是。神僧便起坐。偈云。六十四年活計今朝撒手歸西。得箇菩提三昧。依然明月清風。即逝。茶毗一團舍利。塔于冠山。

  本印

  號岐松。吳縣人。幼多病。因發願出家。年二十五。父母送之城中圓通庵。薙染。尋受具戒。別買屋數間以居。名曰觀幻。戒行潔清。勤修福業。歷諸名剎。供佛飯僧。回向淨土。其年八月。自九華歸。結期禮大悲懺。甫逾二七。忽感微疾曰。吾生緣其盡乎。遂撤懺。專持佛名。至十月初旬。臥牀七日。右脇西向。念佛無間。已而囑付後事。命其徒。誦阿彌陀經。至三周。寂然而逝。

  遂欽

  號越成。無錫人。九歲出家。稍長。遇一尼師激發。專持佛名。行住無間。尋住蘇州南園白衣庵。興復殿堂。念佛益切。年五十始受具戒。至五十五。乾隆五十三年三月。鷄初鳴。召其徒曰。吾將去矣。徒曰。師無他恙。何出此言。因泣下。師曰。癡人。哭我何益。認真念佛可爾。遂趺坐西向。同稱佛名。盡炷香乃逝。

  律宗

  號聖可。嘉定人。三歲失母。其祖母擕至蘇城圓通庵。尋薙染。受具戒。少好禮佛。長習法華經。苦不能解義。因憤詣金山。及杭州崇福。參究累冬。歸而專修淨業。屢詣諸名山。供佛飯僧。年五十三。得咳疾。遂閉關不出。以西方為期。至年六十四。正月望。集諸緇白。同稱佛名。至日昃顧視左右。勸勉修行。語劇苦切。尋舉手稱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是者三。趺坐而逝。蓮華香滿室中。

  佛琦

  號見琳。長洲人。自少不願有家。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