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坐化。異香數日不絕(佛祖統紀)。

  姚約

  姚約。湖州仙潭人。潛心內典。覺海友公興淨業社。約實主其事。忽告友公曰。久厭浮生。不日西去。師可助我念佛。友遂日與誦佛名。一日就座而化。既而見夢於友曰。約已往生淨土。師之力也。友曰。欲從公遊。得乎。約曰。師世壽未盡。寺中景懿當先至。懿同社僧也。閱月便終(佛祖統紀)。

  梅福

  梅福。松江人。誦經持戒。繫念淨土。臨終。預知時至。即絕粒飲水。稱大勢至菩薩。至七日。澡浴更衣。端坐告眾曰。勢至菩薩。今來迎我。即座化去(佛祖統紀)。

  胡嵩

  胡嵩。湖州人。平時信向佛法。修諸功德。一夕忽夢佛語曰。汝可造屋迎我。嵩乃建閣以奉彌陀。臨終之夕。忽云佛光照我。言訖而化(佛祖統紀)。

  陸偉

  陸偉。錢唐人。初為州吏。中年厭世。勤修淨業。結法華華嚴二社各百許人。閱二十年。遂成大會。偉手書法華華嚴圓覺金剛金光明諸經。一日易衣端坐。唱佛而化(佛祖統紀)。

  閻邦榮

  閻邦榮。池州青陽人。中年嘗遇僧勸修淨業。持往生呪。遂斷葷血。每旦向西誦呪千遍。又率諸男女同聲誦之。積二十年。紹熙元年正月朔。閱大涅槃經。歎曰。人生夢幻耳。吾何戀乎。三月朔。聞異香芬馥。彌日不歇。其子夢阿彌陀佛。放大光明。徧照堂宇。皆作金色。越五日晨起。如常課誦訖。顧家人曰。我今日當行。慎勿相攪。遂面西瞑目。跏趺而坐。日過中。瞿然起曰。我去也。便起立。行數步。舒手結印。微笑而化(樂邦文類)。

  吳克己

  吳克己。字復之。自號鎧庵居士。居於婺之浦江。嘗苦目疾。或勸令持圓通大士號。從之。疾良已。遂起深信心。讀楞嚴至空生心內。猶雲點太清。豁如發蒙。既讀宗鏡錄。久之。有悟入。著法華樞鍵。回向極樂。曰。不讀法華。無以明我心本具妙法。不生安養。無以證我心本具妙法。如來諄諄示誨。智者懇懇宏經。佛祖垂慈。初無異轍也。乾道中。寓蘇州。與寶積實公為蓮社。命工繪十界九品圖於兩廡。一示萬法唯心。一指西方徑路。社友鍾離松為之記。嘉定七年冬。終於寶山。遺言以僧禮茶毗。壽七十五(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陳君璋

  陳君璋。黃巖人。生於元時。年四十。皈心佛法。與妻葉氏。誦法華經。迴向極樂。歷二十年。疾篤。命其子景星扶之坐。曰。吾歸去。景星曰歸何處去。曰。沒處去。令死後用桑門闍維法。合掌稱阿彌陀佛而逝(徃生集)。

  王九蓮

  王九蓮。不詳其所出。亦元時人也。虔修淨業。依經作觀。然夜所夢佛。皆肖像。非活佛也。一日遇僧寂公。告以故。寂公曰。此易耳。子能憶先公容貌乎。曰。能。夢所見與生時有異乎。曰。不異也。寂公曰。佛本無相。因心有相。子欲見佛。即以先公作阿彌陀佛想。作眉間白毫光想。作面如真金想。作坐寶蓮華想。久久想成。漸見其身。日高日大。徧虗空界。則見活佛矣。九蓮如法修之。自後每夢見父。心輒謂是佛。久之。其父遂引坐蓮華。與說法要。九蓮心開。進修益篤。有父執馬生者。遠客歸。見九蓮言。某日得危疾。為冥吏所攝。歷諸地獄。正惶急。忽有金光照身。光中一人坐蓮華。呼我字。諦視之。乃尊公也。命吏送歸。遂復活。不識尊公何修至此。九蓮語以故。馬生亦感動。誓同修淨業云(瑯環記)。

  楊嘉褘

  楊嘉褘。字邦華。吉安泰和人。明萬歷中諸生也。少好學。於書無所不窺。已而潛心內典。年十三。持不殺戒。蚤虱無所傷。至二十餘。入南京國子監。俄疾作。夢遊地獄。見地藏菩薩於冥陽殿。覺而放諸生物。延僧誦經。唱佛號已而謂人曰。吾將逝矣。青蓮華現吾前。非淨土境乎。遂晝夜唱佛號不絕。命侍者息燭曰。吾常在光明中。不須燭也。問何所見。曰。蓮開四色。問見彌陀否。曰。見彌陀現千丈身。問觀音。曰。身與彌陀等。唯不見勢至耳。言訖。忽躍起拈香曰。彌陀經功德。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吾已得上品生矣。寂然而逝(徃生集)。

  陳道民

  陳道民。法名明覺。吳江人。自幼蔬食。嘉靖二十六年。投祇園法師為弟子。受優婆塞戒。六時課誦。口不離佛。萬歷十五年九月。預知時至。別諸道友。十七日夜。其婦方篝火絡絲。道民向婦拱手作別。坐牀角上。脫鞵與襪。以帶并束之。曰。明朝著不成矣。歸亟呼兒女環視。中夜念佛聲寂。便化去(獪園)。

  唐廷任

  唐廷任。字體如。金華蘭溪諸生也。天性醇慤。躬孝友之行。已而覺世無常。傾心至道。參雲棲宏公。受念佛三昧。遂力行之。閱十三年如一日。年六十。當仲冬之旦。謂諸子曰。新春十有一日。吾行矣。至期。盥漱整衣端坐。手結印。口稱佛號。微笑而逝。事在萬歷三十一年(徃生集)。

  戈以安